黨建促進師德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時間:2022-04-14 11:11:32
導語:黨建促進師德建設的對策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實際出發,首先針對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民辦高校以黨建促進師德建設的價值進行了闡述,最后結合筆者的思考與分析,論述相關的對策與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師德;黨建
一、民辦高校師德建設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理想理念作為支撐。“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使命與責任。教師不僅要做好本職知識、技能的教育工作,更應當重視學生的觀念與思想教育。但是從目前來看,不少民辦高校的教師缺少對學生有關思想與觀念的教導,沒有認識到這項工作是自身的重要職責,并認為這些工作應該由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來負責,缺乏有效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導致他們面對學生的違紀、違規現象視而不見,脫離了“育人”的根本,影響了高校形象的建立。(二)民辦高校教師缺乏職業認同感。從民辦高校教師隊伍角度來說,其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返聘的教師,其二是青年教師。這些教師都是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但是從體制與編制的角度來說,相較于公辦高校較為豐富的福利制度,民辦高校教師的福利制度缺少良好的保障。尤其是個別青年教師,只是將民辦高校當作一種“跳板”。有的教師,會在自己主要職業基礎上開拓第二份職業,并以此來彌補生活所需。這些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缺乏,其不僅無法有效投入教育教學中,同時也很難保證教學效果,在實際教育中往往照本宣科,未能真正從教師職責的角度去落實工作,影響了民辦高校的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成長發展。(三)對于高校教師的師德關注較少。現今我國不少民辦高校面臨著師資引進難、留住難、提高難等狀況,導致不少民辦高校在教師的選擇上大多從“量”的角度出發,很少從教師的“質”也就是師德角度因素進行考慮。同時忽視師德也體現在對于教師的培養、選拔、晉升的過程中。在實際培養教師的過程中,學校大多從教學方法、教學能力上考核,并沒有制定系統性較強的師德、師風培養體系。雖然在日常的教師管理中,學校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導,但是有關師德的發展效果不夠明顯。一些教師因為安于現狀,常處于舒適狀態中,未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從而制約了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民辦高校以黨建促進師德建設的價值
(一)為教師師德觀念樹立正確的風向標。從實際角度來說,黨建工作以其本身的特殊性導致在強化教師“內在”因素上有著非常強的功效,同時還可以將國家與社會的需求在其中融合,引導教師正確認識自身與社會、國家的聯系,并以此為教師良好師德觀念樹立正確的風向標。民辦高校實施黨建工作,符合時展需求,使在職教師受到正能量的感染,可以激發其責任意識,有助于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從而為提升師資隊伍力量奠定良好基礎,促使高校樹立良好形象。(二)保障民辦高校師德建設機制的長效性。從教育實力的角度來說,其實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師資隊伍,而師資隊伍的穩固發展核心在于師德建設。在民辦高校中,教師師德建設往往沒有專職部門管理,導致師德建設工作無法有效落實。而以黨建與師德建設融合的機制,可以充分挖掘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通過黨員模范作用以及黨政齊抓共管,可以有效保障高校師德建設機制的完善與長效性。這對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水平有重要意義,能夠使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與時展相符,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以黨建促進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以黨建為中心構建師德建設管理機制。從上述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問題來看,民辦高校師德管理工作相對分散,因此想讓黨建工作推動高校師德建設的有效發展,必須以黨建為中心,構建相關管理機制,設立專門師德建設機構。從實際構建的角度來看,民辦高校可以考慮由組織部門負責師德建設的總體部署,并延伸其具體的規定制定、檢查督促等工作。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協調師德建設管理服務工作,并逐步落實到學校、院系、教研室三個方面,以此全面落實黨建工作,使黨建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促進師德建設,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在建設管理機制的過程中,不能缺少師德建設考核與獎懲的機制。從考核的角度來說,高校不應局限于領導小組對教師的評定,還應當從學生以及教師群體之間的互評來保障考核的準確性。對于學生以及學校認可的優秀教師,給予名譽與物質上的獎勵,對于評價結果不理想的教師,則應以教育、警告等形式來進行懲戒,并督促其進行有效的改進。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師的工作狀態,能夠更完善地對教師進行考核,可以使各位教師產生積極上進心,避免有的教師怠慢工作,有助于推動高校師德建設。民辦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立考核與獎懲機制,遵循實事求是原則,以切實有效提升師德整體水平。同時,為了提高學校對于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視,學校還應當將師德考核納入對教師的年度綜合考核、職稱評聘、職位晉升等工作中,以保障教師對自身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此外在機制的構建中,學校還應當加強監督與問責的力度。學校黨委應當就師德師風日常建設情況進行有效督查,并明確各級黨組織在師德建設方面的責任,一旦在師德建設中出現不利或是失誤,應第一時間啟動問責機制,以及時糾正錯誤,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保障師德建設工作有效進行,從而逐漸提高學校的教學力量,為高效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使學生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提升學校對外形象。(二)以教師黨支部為基礎,落實師德教育建設工作。首先,教師黨支部應當重視教師的學習與反思,從思想層面促進師德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黨支部不僅要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面對基層教師應有序開展學習教育活動。通過交流討論、集體備課、集體教研等形式,幫助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與道德,引導教師有效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參與度,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以提升在職教師的思想素質,推動民辦高校師德建設。教師黨支部要做好領頭羊,用先進的思想來引領教師隊伍,給教師隊伍傳輸正能量,以發揮出黨建的作用,提升學校師德水平,從而促進民辦高校辦學競爭力提升。其次,為教師群體樹立先鋒模范,發揮榜樣作用,促進師德建設。在教師黨支部推進師德建設的工作中,不能忽視榜樣的力量。要抓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引導教師黨支部書記發揮好在團隊建設中的“領頭羊”作用,在促進黨建和教學科研工作雙促進雙提高的過程中,內化師德培育建設。教師黨支部應當積極開展黨建工作,通過黨建工作促進學校師德的建立,以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三)重視教職工的需求,發揮基層教師的潛在能動性。群眾路線,是以黨建促進師德建設工作的關鍵,學校應發揮黨員與基層教職工潛在的能動性。在這個過程中,應當重視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黨委應當發動基層教職工,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教職工的意見,幫助解決教職工的困難,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合理提升薪資水平,幫助教師做好職業發展規劃,給教職工一份安全感與歸屬感,以便教職工發揮主人翁精神真正投身到學校的建設發展當中去。學校應當給予教職工合理的酬勞,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保證教職工的福利,以使其產生積極的工作動力,從而促進學校師德水平不斷提升。二是將師德師風建設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呼吁號召全體教職工參與到師德建設中去,開展自評自糾活動。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式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管理人員要對自己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進行自查自糾。發揮基層教師的潛在能動性,能夠有效實現師德建設,有助于民辦高校樹立良好的形象,推動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總的來說,師德建設工作對于民辦高校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當重視黨建工作與師德建設工作的有效融合,完善學校的師德建設機制,優化師德考核與獎懲機制,強化師德師風的培養培育工程,讓教師通過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學校的師資力量,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舉.新時期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3):271-272.
[2]段曹鋼,張中新.民辦高校“工會+師德建設”路徑探析[J].山東工會論壇,2019,25(06):68-73.
[3]關英輝.關于推進民辦高校立德樹人建設的對策與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9(33):205.
[4]邱續榮.新時代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07):78-79.
[5]姬世祥,王雪,胡長清.民辦高校黨建與教學融合創新建設成效初探——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58):212-213.
作者:孫勇 孟憲勇 單位: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 上一篇:情感性道德教育在中職學校的實施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師德師風建設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