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建設的實施路徑
時間:2022-11-30 10:30:05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的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罢n程思政”與師德建設關系密切,“課程思政”需要高尚師德保駕護航,師德建設則是實現“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新時代高等教育應將師德教育擺放在教師培養首位,從完善師德機制、提升師德修養、優化師德環境等方面強化師德建設,立高尚師德、鑄大愛師魂、揚清正師風,從而實現“大思政”體系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踐行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講話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部發起“三全育人”的教育改革,強化“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的教育主張,這無疑對新時代教師隊伍與師德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一、師德建設與“課程思政”的雙向關聯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思想品性對學生成長具有直接影響力。為了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教師應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師德素養與教研能力,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基礎與示范作用。而“課程思政”建設則有助于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提升師德素養,從而推動師德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一)新時代教師的師德要求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它包括教師的道德品質、思想信仰、對事業的態度以及相關的行為習慣?!盵1]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有關教育工作的系列講話中,始終將師德建設視為教育發展的關鍵,他提出新時代教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2],他強調新時代教師要做到“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3],他要求新時代思政教師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重要講話,意義深遠,高屋建瓴,為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確定了遵循的根本原則。
(二)“課程思政”需要高尚師德保駕護航
“課程思政”是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專業課程教育相比,“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是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會貫通,它涵蓋了思政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彌補了單一思政課程直線灌輸的教育模式,將立德樹人融入多學科多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從而構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教學體系。高校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承擔著價值引領、道德示范、專業教育等多方面作用,師德師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從這一角度出發,“課程思政”對高校師德建設提出了高要求與嚴標準,它迫切需要高校教師以的“四有”好老師,四個“相統一”,六個“要求”為建設目標,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努力打造一支信仰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師德建設是實現“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
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德無疑是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教師文化的根與魂。師德建設是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成效的有力保證,是實現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盏年P鍵。從師資建設來看,加強師德建設有利于高校教師堅定政治信仰,強化心理素質,提升道德素養,從而為“課程思政”建設造就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從育人角度來看,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承擔民族振興大業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師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養成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實現“課程思政”培育時代新人的根本目標。從社會風尚來看,高校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高尚的師德師風不僅能凈化教師隊伍,還能影響學生、輻射社會,引領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確立。從教育發展來看,堅持師德能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升高??蒲心芰?,構建和諧校園,改善人際關系,從而推動高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實施路徑
作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主力軍,高校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傳承文化、科技創新、教育大眾等社會職責,高校師德師風的端正與否直接關聯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教育的發展、校園和社會環境的營造。高等學校應將師德教育擺放在教師培養的首要位置,從完善師德機制、提升師德修養,優化師德環境等方面加強校園師德建設,實現“大思政”體系下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一)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師德建設機制
科學的組織領導、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的關鍵。師德建設首先應強化組織領導機制,堅持黨對高校師德建設的領導,用黨的科學理論體系武裝人們頭腦,從而保證師德建設方向的正確性。師德建設還需成立專門的建設機構,設置意見信箱和網站,制定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把課程思政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常態化,如設立師德建設月,舉行師德師風培訓,進行師德征文和師德宣傳活動等等。其次,師德建設需優化考評。加強師德建設,提升師德水平,需要構建多元化經常性的考核與獎懲機制。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師德考評應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以參照師德建設法規文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具體可行的考核方案,并推行考核主體多元化方法,將師德自我評價、同行評價與學生評價三者相結合,使師德考核更公平公正。再次,師德建設要創設獎懲機制。考核是衡量師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而獎懲機制則是通過正面倡導、反面約束等方法推動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從獎勵角度來看,高??刹扇∥镔|與精神激勵并重的方法,如加大經濟支持,對師德考核優秀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提高其薪酬;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定職稱、參評先進的重要條件;樹立師德模范教師,授予榮譽稱號等等。從懲罰機制來看,高等學校應嚴格遵照教育部有關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意見,對失范行為“零容忍”,科學貫徹“一票否決”制,及時作出合理的懲罰,既不姑息失德行為,亦要允許違規教師“發聲”,從而保證懲罰制度的合理合度。最后,師德建設應完善監督機制。師德建設成效的取得,需要內在自覺與外在監督的雙重后勤保障。構建高校師德監督體系,既能有效防止失范行為的發生,還能推動師德制度發揮重要作用。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應建立多元化師德督導體系,從組織、同行、學生、社會等多角度進行師德監督。在監督形式上則可采用設立監督反饋網站和信箱,開展調查問卷與調研報告,實行教學評價與信息員反饋等多種形式,及時掌握師德動態,使教師在感受壓力的同時將監督作為動力因素推動師德建設發展,從而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
(二)強化育人意識,提升教師師德素養
總書記強調:“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盵3]制度化建設對師德的影響多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教師育人意識的增強、育人素質的自我完善才是師德水平提升的強大內驅力。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高校專業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以往教師大多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專業技能輕人文素養、重知識傳授輕價值引領等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高校師德建設要轉變專業教師的傳統觀念,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堅定正確的育人方向,承擔培養時代新人的育人重任,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課程思政”的特殊使命還對教師育人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持續開展政治理論和師德理論的培訓與學習,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在深厚的學習積淀之余,高校教師還要積極投身于教育科研實踐中,自覺維護教師的職業光榮,努力構建和諧融洽的同事關系。
(三)營造良好環境,構建和諧校園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盵5]加強師德建設應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尊師重教的優良校風,增強教師的榮譽感與自豪感,激發教師立德樹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高校師德環境可從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創造嚴謹的科研環境、強化校園師德文化建設等方面深入進行?!皣鴮⑴d,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輕師而賤傅?!盵6]教師的受尊重與否對國家民族的興衰起著重要影響,教師有地位有尊嚴,國家民族才更有希望,更能蓬勃發展。而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度,人人恪守職責,也有利于良好師德氛圍的形成。在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總書記強調,努力提高教師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于高校而言,提升教師地位首先要構建優良的學風、校風和校風。優良的學風會醞釀濃厚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尊師意識;優良的教風讓教師重教,提升教師的育人意識;優良的校風能促進師生的歸屬感與榮譽感,并進一步推動良好校園環境的形成。其次,高校應切實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教師薪酬制度,對優秀教師給予適當的物質與精神獎勵。最后,高校要創建和諧舒適的校園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加強校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建設,優化教師的教學科研設施,制定有利于教師發展的規章與制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同事關系,從各方面推動尊師重教校風的形成。高校教師既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責,還承擔著傳承文化、科技創新等主要任務。近年來隨著教研科研量化體系的建構,部分高校教師為完成量化目標表現出學術浮躁、急功近利的趨向。為避免學術上的失德失范,營造嚴謹規范的學術氛圍,高校應為教師創建優良的學術環境和科研環境。一方面,優化高校學術委員會,構建規范嚴格的學術誠信體系,對學術不端與失德行為嚴厲警告并嚴肅懲處。另一方面,創建良好的科研環境,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擾,為教師科研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重德養德的校園環境是崇高師德養成的沃土,高等學校應注重校園師德文化建設,醞釀良好的師德氛圍、強化教師的師德意識,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首先,高校應加強師德宣傳,以標語、名言牌、網絡等方式展示新時代師德名言和師德理論,以校園櫥窗、網站建設等方式宣傳先進師德典型和師德事跡,讓學師德先進、爭師德模范在校園蔚然成風。其次,高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活動,如定期進行師德理論培訓、發動師德典型學習、舉行師德演講、召開師德主題的會議研討等,使教師的師德水平不斷提升。最后,高??山M織師德先進評選活動,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施行激勵,提升廣大教師以德修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結語
為構建“三全育人”的教育體系,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在新時代應運而生。作為“課程思政”主力軍的高校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而高校師德建設無疑是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有力保障。高校師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涉教師個體形象的塑造,還決定著大學生價值觀與道德觀的形成,影響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新時代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積極推行“課程思政”,不斷強化師德建設,立高尚師德、鑄大愛師魂、揚清正師風,以促進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并最終實現“大思政”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秦苗苗.關于師德建設論述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0:.
[2].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光明日報,4-0-(02).
[3].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6-12-0(01).
[4].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8-05-03(02).
[5]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5:2.
[6]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荀子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8:7.
作者:李海燕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 上一篇:文化藝術育人體系的建構與實踐
- 下一篇:高職校園文化及企業文化融合路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