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道德發展綜述

時間:2022-12-30 10:57:30

導語:人際交往的道德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際交往的道德發展綜述

本文作者:游運珍工作單位:廣州大學

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其道德行為表現的最高形態

所謂道德行為,是指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會的運動、變化和活動,它是人的道德認識(觀念)的具體表現。道德行為必須建立在對他人和社會的一種自覺的道德認識基礎之上,道德行為必須是道德主體自由選擇的結果。[2]而人的道德行為好壞的表現往往通過與人的交往、交流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社會學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個人所處的社會關系決定其社會化的行為,這種關系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過程和結果。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也是其道德行為修養的表現形態。這是因為:(一)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形成正如新生兒的思想是一片空白,是家庭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最早在他們的意識里寫下“思想道德”四個字。正所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師,無疑父母的行為修養對新生兒的道德行為產生原初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使人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道德行為心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人的思想道德行為處在不斷地變化和調整中。在大學校園里,思想漸趨成熟的大學生之間的交往關系更能體現出他們的道德行為特征。為了和同學協調好關系,他們深知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即使有時候做錯了,為了不與同學有沖突,也會警告自己注意行為修養,以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二)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發展交往能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大學生不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畢業后的職業生活,都不可能沒有人際交往。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有意識地開始了獨立交往,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可見與同學搞好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擁有良好、和諧學習生活的基礎。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光要想,重要的是見諸行動。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怎么樣,光看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只有通過與人的交往接觸才能慢慢知道此人的道德行為修養。(三)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完善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通過人際交往,大學生可以提高自我認識的水平,也可以提高識別他人的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都可以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認識、了解對方。同時,又可以根據對方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認識自我。交往圈子越大,交往能力越強,對他人的認識越完整,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清楚。大學生在四年大學生活中,道德行為深受其同伴、舍友和老師的影響,當然他也影響或改變著其他人的道德行為修養。通過在交往中對他人的全面認識,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才能在交往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道德行為。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道德行為發展

(一)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策略1.主動交往。人際關系是互動的,不要總是消極地等待別人來主動關心自己,而要主動地與周圍的同學交往溝•44•通。大學生思想活躍,都渴望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交往中,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交往活動,主動去與人交流,而不是故步自封、自我封閉,讓自己呆在一個小圈子里。很多同學之所以缺乏成功的交往,僅僅是因為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采取消極、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期待友誼和愛情從天而降,而不是因為他們的交往能力天生就比別人差。這些人只做交往的響應者,不做交往的始動者。根據人際交往的交互性原則,別人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對自己感興趣的。因此,如果你想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主動交往。2.尊重他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力量不是作用于人的外部,而是撼動著人的靈魂;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的壓力,而是內心產生的自我需求。如果你是一個與其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別人會對你產生好的印象。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后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了沒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連忙返回來,并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鄭重其事地說:“您和我一樣,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個商賈云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這就是尊重的力量。3.以誠相待。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說:“一個人只有真誠,總是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后便會了解的。”他還說:“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只有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么的。”以誠待人是值得信賴的人們之間的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人們打開了心靈的大門,并肩攜手,合作共事。真誠實在,敞開心扉給人看,對方會感到你信任他,從而卸去猜疑、戒備,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樂意向你訴說一切。成為一個真誠的人,你會感到身心都很輕松;而一個虛偽的人,他常常會感到精神的疲憊;大學生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誠和善意,這是做人的根本原則。待人真誠、與人為善的人才能交到朋友。(二)提高大學生道德行為的主要途徑1.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從國家層面上講,努力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體系。不斷強化大學生道德行為意識,大力宣講有關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的知識。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建設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從學校層面上講,注意與大學生的教育目標的實現相結合。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為高校更好地開展道德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德育過程,“把德育目標、內容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求、自得的過程,引導大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對兩難性和感覺性的價值問題,讓學生在自我選擇與體驗中感覺到,接受德育不只是社會的要求和為了他人,而且也是滿足自身的需要,從而形成自律的品質。”從個人層面上講,大學生要善于將道德認知內化為自我的道德行為,不能知與行脫節。應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引導大學生積極踐行符合道德的行為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3]正所謂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大學生要加強政治理論課、社會科學課、哲學課的學習,通過理論學習,提高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切入實際,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通過深入的學習,大學生充分地認識本國的國情、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激發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信念,完善自我道德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道德行為規范,從生活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訓練自己的道德行為,懂得關心人、幫助人、不參與違反國家利益的任何活動,積極踐行八榮八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做出應有的貢獻。3.引導大學生學習先進人物的道德品質。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能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理。在現實生活世界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先進人物比比皆是。如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15名學生冒著生命危險,跳入長江救起了兩名不慎落水的少年,何東旭、陳及時、方招不幸遇難,被追授為“全國舍己救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15名大學生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榮譽稱號。大學生應當努力錘煉個人品德,自覺向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學習。不僅要像英雄模范人物那樣樹立崇高理想,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更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將道德模范人物作為偶像,成長道路上的良師,循序漸進,積極進取,自覺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