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困境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4-28 03:33:53

導語:中職德育困境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德育困境與對策研究

摘要:中職教育的生源特殊性、師生角色的變化、新媒體的應用使中職德育工作面臨巨大挑戰,本文從校園文化,教師現狀,現行機制方面分析了中職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五年制管理經驗上總結了德育考評委員會、德育教師培訓、社團活動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中職;教育;德育

中等職業教育是當前職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在我國由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為提高工人素質提供了平臺。我們在教育中追求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并且強調要以德為先,現實中,德育的效果很難評價,導致很多學校重知識輕德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比,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導致知識傳授難,德育更是難上加難,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五年制大專部承擔了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既有中職教育的過程,又有高職教育的便利,在德育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一、中職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師生角色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教育這一行業越來越富有挑戰?,F在的孩子特立獨行,思想開放,甚至有很多家長對傳統文化也越來越淡漠,尊師重教顯得很蒼白。近年來,一些負面新聞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很大沖擊,當社會說起教育時,更多時候關心的是學生,卻很少去關心教師這一群體。這些社會背景導致了教師這一職業面臨的尷尬,當學生犯錯時,我們不敢批評,因為怕有極端思想出現。(二)學生主體的特殊性。五年制學生是初中起點,年齡在十五歲左右,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是班里的落后生,成績差,紀律差,通常是被老師忽視的那一部分。他們來讀五年制大多是無奈的選擇,因為中考分低無法讀高中,或者家庭情況特殊,有很多五年制的學生在家庭教育這方面是欠缺的。五年制學生沒有經過高中階段的磨煉,入學前兩年還是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心智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思想懵懂的年齡階段,讓我們的德育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三)新媒體的影響。以網絡、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對青年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1]。低頭族,拇指族已成為他們的代名詞,現在的中職生,手機普及率100%,上網率100%,抖音、快手、頭條、火山小視頻等APP通過“時間無屏障”“空間無屏障”“資訊無屏障”將良莠不齊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游戲、網紅、小說對學生的滲透越來越多。學生在這些資訊面前,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著各種媒體介質的沖擊,不自覺地被影響著、改變著,從而流于庸俗化、負能量化。社會環境的多元復雜對學生的影響極大,也使德育工作困難復雜起來。

二、中職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缺失。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極其有效的途徑和方式[2]。豐富校園文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受到熏陶、感染、影響和激勵,最終達到教育目的。然而,高職和中職院校迫于經費的壓力,校園物質文化不足,缺乏特色,精神文化更是匱乏,文體活動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熱情度不高,影響教育效果,不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學生畢業了仍歸屬感不強,榮譽感不強。(二)師資單一。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上了課就走,備課,做科研,沒有真正融入到學生中去,學生上了一學期課,也記不住教師是誰,教師更記不住學生的名字。很多任課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知識的傳授,我做好教學就可以了,學生品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是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跟自己沒什么關系。這樣就使得德育工作的主體實施者力量單薄。輔導員、班主任又被一些學生管理等瑣事纏身,自身也很少是思想教育、德育科班出身,教育基本功缺乏,又沒有很好的進修提升途徑,導致德育工作內容的滯后,方式的陳舊,缺乏實效性[3]。(三)德育考評機制的缺乏。中職學校學生德育考核制度在具體實施中是對中職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考核的一種制度[4][5]?,F實中很多學校關注的是成績,對學生考評沒有涉及德育,即便有也僅僅是陳列在表格上。如果德育考評機制得以良好運行,可以發揮很多功能,譬如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修正等;需要提醒的是,德育考評一旦過分強調獎懲功能的話,他就會成為對學生的一種外在強制力,讓學生產生逆反抗拒心理,讓學生很難自覺執行,所以德育考評制度能得以長久、良好地運行,更重要的是關注德育考評機制的信息導向功能和引導修正功能。

三、解決的途徑

(一)政府層面的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勞動者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意義。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需要產業的支持,產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依靠工人,所以我們在地方教育中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重視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多一些,讓中職高職院校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有更大的突破,把學生置身于優美的環境中,對他們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二)學校層面的改革。加強德育工作宣傳,建立規章制度,在系部成立以黨支部為領導的德育工作委員會,系部黨支部書記、主任,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員均為德育工作委員會成員。德育委員會,加強德育工作的網絡和隊伍建設,并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德育管理團隊的培訓;確定和組織德育研究課題,開展德育工作的理論探索與經驗研究;考評各德育團隊的德育工作,并對德育管理團隊工作進行指導;開展符合本會宗旨的其他活動。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規劃;對學校德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學校德育工作全局進行決策;對全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包括常規管理、德育活動、德育方法、重點工作推進、德育評價、德育研究和德育獎勵等)和有關業務工作進行咨詢、指導和審議。(三)教師教育主導地位的凸顯。在五年制任教的全體教師都參與到五年制的德育管理中來。系部每周的工作例會上,德育工作委員會要向全體教職工傳達本階段德育工作的重點工作,全員參與,形成課堂、課余、宿舍、社團聯動,給學生營造德育濃厚氛圍,讓教師、學生充分掌握德育考核的內容、形式、意義,真正構建了全員德育育人的模式。系部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為教師舉辦有關德育內容的學習培訓會,內容包括新時期德育工作方法,德育工作經驗交流,德育成果的借鑒等。教師要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除了專業學習,還需要學習心理輔導、職業規劃、新媒體使用等符合時代特征的知識技能,盡量使自己成長為全科教師,這樣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四)黨團活動的引導不容忽視。充分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參與活動的樂趣,引發心中共鳴,開闊學生眼界,陶冶學生情操。我校在黨團活動中,遵循季節規律,節日規律,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活動。一月活動主題是“辭舊迎新”,開展文藝晚會,傳統文化展示;三月活動主題是“學雷鋒”,利用公益活動走出校園,展示青年學生風采,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榮譽感;四月活動主題為“青春的色彩”,開展攝影、書畫等活動;五月主題為“法制在我身邊”,邀請法制教育專家,身邊的案例開展主題班會等;九月主題“尊師、尊老”,開展演講、校外公益活動等;十月主題是“愛國”;十一月的主題是“愛家,愛己”,十二月主題是“收獲”。在開展活動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對學生的身心、眼界都是一種正面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宣傳作用不可忽視,學校、系部開展微信公眾號服務,及時向學生推送正面、積極的、符合學生心理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文章,讓學生在正面積極環境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曹德躍.淺議在五年制高職學生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0).

[2]楊陽.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4):120.

[3]許梅.五年制師范學校德育活動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2):406.

[4]楊翠娟.五年制高職院校德育現狀之原因探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39.

[5]尹志軍.五年制中高職一體化分層次開展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4(9X):169.

作者:常經營 單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