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職業道德素養建設路徑

時間:2022-02-21 09:52:29

導語:新時代職業道德素養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職業道德素養建設路徑

摘要:伴隨人民警察職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警察隊伍的專業化程度顯著提升。新時期人民警察的執法環境發生改變,尤其是自媒體輿論傳播和新思潮的涌現對人民警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驗。為積極應對挑戰,提升人民警察道德素養,探索人民警察隊伍建設的新路徑,一方面,應強化人民警察職業準入和職業道德意識,另一方面,應加強政治環境建設和職業環境建設,密切人民警察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職業化;人民警察;道德素養;路徑選擇

1警察職業化要求不斷提高警察的職業道德素養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成為人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娛樂至上的時代,充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娛樂需求。同時隨著自媒體功能的越來越多元化,也成為部分別有用心之人進行網絡攻擊、網絡炒作的渠道。當前鏡頭下的警察執法已經成為新常態,一旦在執法過程中出現過激行為或被斷章取義,容易引起負面的涉警網絡輿情,影響警察形象和聲譽,損害警察與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在執法過程中一旦某些偏差或失誤被放大,容易在社會上造成輿論波動,這也加大了警察辦案的壓力,相應的執法環境也越來越復雜。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傳播的多極化對警察的執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執法過程中要求廣大人民警察要看到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對警察執法造成的深刻影響,看到維穩壓力和潛藏的風險隱患。新形勢下廣大人民警察必須轉變傳統的執法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加大對自身的要求力度,才能更好地完成人民警察的職業工作,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提升人民警察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2警察職業道德素養建設的路徑選擇

2.1以警察職業化建設促進警察道德素養提升

警察職業化建設意味著要提高警察的職業意識,嚴格警察隊伍的篩選和培育工作。把好“入口關”是提升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前提,為此,建議嚴格人民警察職業準入制度,同時在日常培訓與管理過程中不斷強化人民警察的職業意識,提升人民警察的職業自覺。第一,嚴格人民警察職業準入。人民警察隊伍職業化建設必須實施更為嚴格的職業準入機制,通過統一考錄制度的落實,確保所錄取的人民警察具備必要的執法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國人民警察職業準入制度機制已經相對完善,廣大人民警察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重要主體,其價值和作用是其他主體所不能替代的。這就對廣大人民警察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廣大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警務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素養,只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對人民警察進行考錄,才能從源頭上保證人民警察的整體素質。同時要將人民警察職業道德作為人民警察考核的重要標準,實現警察職業道德與警察職業相匹配。將警察職業道德作為人民警察考錄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加以有效落實。第二,強化人民警察職業意識。人民警察職業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不斷的教育培訓和自我學習,才能在行動中加以體現,可以說警察職業意識是人民警察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靈魂。因此在人民警察隊伍建設過程中首先就要增強人民警察的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要著力培養人民警察忠誠于黨為民服務的核心價值觀,筑牢人民警察思想根基,引導人民警察樹立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始終堅持黨的正確方向,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始終在思想行動上屬于黨中央保持一致,永葆人民警察的忠誠本色。

2.2以公共關系建設促進警察道德素養提升

公安機關要將推進警察公共關系建設作為提升警察道德素養的重要手段,新時代人民警察所處的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尤其是自媒體等的蓬勃發展,人民警察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尤其是在突發應急狀態下,考驗著人民警察的專業能力和應變能力。而人民警察與群眾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有助于避免群眾的誤解,拉近警群關系。第一,重點培養人民警察的群眾意識、使命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引導人民警察樹立為民務實清正廉潔的職業精神,并將職業精神主動地融入履職盡責和依法行政之中。人民警察要時刻以人民為中心,將服務人民作為工作的準繩。當前人民警察執法工作的環境發生了一些改變,執法過程也更加透明,這實際上也為人民警察服務人民,拉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創造了契機。為此,人民警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水平,在執法過程中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營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尤其要強化人民警察在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方面的安全感和信念感。第二,全面提升人民警察的綜合素養。充分發揮警察公共關系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功能,將提升人民警察綜合素質作為根本任務加以落實,進一步提升人民警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堅強保障。同時隨著人民警察工作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增強人民警察的職業自豪感。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人民警察更好的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真正從人民需求角度出發,加大與人民群眾的溝通和互動。經常深入到群眾之間,通過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人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通過人民警察工作的落實,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建立人民警察公共關系危機處置機制,各地要加大對涉警輿情的網絡監管力度,提升公安機關對涉警負面輿情的掌控能力,要對涉警輿情進行全面研判、快速處置,盡量減少負面輿情對人民警察形象的影響,減輕人民警察工作壓力,為人民警察道德素養提升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職業化建設背景下,人民警察作為社會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注重自身的職業化建設,也要提升人民警察的道德素養建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履職盡責,才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具體落實過程中要從人民警察自身入手,既要加強專業素養培養,也要通過理論學習和系統教育,進一步提升人民警察的道德素質,確保人民警察在思想和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初心。

參考文獻

[1]周忠偉,周煜川.中國警察職業化的概念生成,理論意蘊與建設要點[J].江西社會科學,2020,(10):46-49.

[2]單衛華.當前公安民警職業榮譽感自我認同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20,(3):78-81.

[3]劉菲.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警務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政法學刊,2020,(1):97-104.

作者:付佳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