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對高校德育影響論文
時間:2022-02-08 05:21:00
導語:網絡對高校德育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網絡給高校德育帶來的機遇
1.網絡為高校德育提供了“二新”。網絡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環境。互聯網使用的普及,將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德育連為一體,通過網絡,黨和政府的聲音、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家長和學校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學生主體,形成齊心協力共教育共同做好學生德育工作的局面,使原來相對封閉的學校德育變成了開放的、全社會的大德育,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網絡環境。
網絡給高校德育帶來了新內容。網絡的發展,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它在促進高校發展的同時,也給高校德育帶來了困難。網絡垃圾、“西化、分化”思想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多元文化排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此,網絡法制教育、網絡道德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新時期高校德育要加強的內容。
2.網絡使高校德育更加及時、廣泛和深入。網絡具有傳播快的特點,巨大的速度優勢,使信息的獲取更方便快捷。使大學生不必按傳統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場所接受教育,可以在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地方隨時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聆聽”名師教誨,了解世界風云變化,關心國家大事,獲取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使傳統的“深入”、“細致”的德育工作的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3.網絡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傳統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課堂加黑板”的方式,學生被動地在規定的時間和場所接受老師的“灌輸”。網絡的應用,對于德育工作者來說,可以在網上迅速而準確地查找資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美觀、生動形象的課件;對于學生來說,感受美妙的音樂,欣賞形象的三維動畫,聆聽老師的講解,體會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偉大現實意義,思考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同時工作,效果明顯優于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同時使傳統的課堂德育延伸到課外。在校園BBS上,學生和德育工作者可以自由地討論;在“心理咨詢室”,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課內和課外的結合了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效率。
(二)網絡給高校德育帶來的挑戰
1.網絡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網絡對于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往往會導致一些青少年不顧一切地迷戀于網絡,這種現象稱之為‘網絡綜合癥’。”對網絡的極度迷戀,會導致大學生與現實世界脫離,必使其人情疏遠,弱化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進而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遭到損害。
2.網絡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異思想的沖擊,而Internet的腳步遍布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在網上沖突或交融。隨著互聯網上黑客的增加、色情內容的更新換代、“西化”思想的滲透,有的大學生人在網絡,身不由已,甚至刻意尋求色情暴力信息,長期沉迷于網絡,導致道德意識弱化,形成畸形人格,價值觀被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網絡垃圾毒害大學生的靈魂。網絡是一個信息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對大學生有害的信息垃圾主要有三類:一是暴力、色情信息。二是頹廢的信息。三是煽動性的政治宣傳。一些敵對勢力,大肆利用因特網惡毒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散布政治謠言,進行反動宣傳和思想文化滲透,從而嚴重影響了一些大學生的是非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這些信息垃圾,使大學生的靈魂受到嚴重的毒害。
4.網絡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網絡無國界,它有助于大學生便利地接受發達國家新鮮的信息和先進的觀念,但也給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對我國進行滲透并散布影響大學生思想健康的言論和信息提供了便利。近年來,西方信息大國在網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主義擴張”政策,加強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
5.網絡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大學是“理想”的殿堂、社會的“凈土”,但隨著“大學圍墻”被網絡的推塌,“虛擬世界”和“網絡社會”走進了大學校園。許多大學生熱衷于網絡,過多地沉迷于“虛擬世界”,從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在網絡中,主體的行為往往是在“虛擬實在”的情況下進行的,人與人之間不是直接的面對面的交往,而是間接的“人——機”交往。由于長期的“人——機”交往,使大學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可視感和親和感的人際交往大大減少,容易加劇學生的自我封閉,從而使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二、網絡時代高校德育的對策
發掘與網絡時代相適應的高校德育的對策,是高校德育的首要課題。
(一)建立校園網站,開辟德育陣地
面對網絡時代的挑戰,重要的不是“言必稱網絡”,更不是“談網色變”,而是要正視網絡時代,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利用網絡的正面效應,堅守網絡陣地,使網絡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德育。校園網站既可以充當信息“把關人”的角色,把一些可能流入校園的網絡垃圾信息進行過濾,又可以發揮“天平”的作用,對一些確實進入學生生活的消極信息進行平衡。同時,使“兩課”教育進網絡,在網上傳播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確保網上主題的政治導向;針對一些時事政治,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給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以政治上的正確引導,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信息垃圾的入侵,又可以讓大學生在各種知識、信息、社會思潮的相互碰撞、比較中提高識別、選擇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加強自律教育,樹立健康心態
網絡時代,樹立健康的網絡心態對于每一個大學生都是必要的。近年來,網絡犯罪日益增多,使許多大學生成為網絡的犧牲品。當代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道德教育家柯爾伯格認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大學生擁有正確、健康的網絡心態,讓學生認識網絡的優缺點,抵制“網絡鴉片”的誘惑。
(三)弘揚東方文化,加強思想教育
針對網絡文化中的“西風壓倒東風”式的文化殖民主義,我們要大力弘揚東方文化。重建東方文化的優越感,展現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魅力,其意義不僅限于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而是要在摒棄狹隘民族主義的同時,用炎黃子孫的偉大文化去匡扶正義。一是要著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二是要著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三是要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其民族認同感和親和感。四是要提高大學生遵守網絡游戲的法制意識,使其做遵紀守法網民。
(四)開展心理咨詢,倡導心靈環保
網絡是一把“雙面刀”,針對時下紛紛沉溺于網絡的大學生群體和由此而滋生的各種網絡心理問題,高校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勢在必行。使學生毫無顧慮地傾訴平時難以啟齒的心理問題,引導他們走出心理困惑,建立自信,優化心境,養成健康的人格。
(五)完善網絡建設,增強服務功能
高校要不斷完善校園網絡建設,要建立一批有影響力的網站,并不斷增強校園網的德育服務功能,一是加強網絡法制的宣傳。二是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三是增強校園網的服務功能。四是建設一支專業的網絡德育隊伍。
總之,高校德育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困難。面對機遇和挑戰,高校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既要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又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既要增強大學生對多種意識形態、多元價值取向的辨別能力,又要使大學生在多元價值取向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才能增強高校德育的主導性、主體性、實效性、時代性、人文性、系統性和創造性,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祖池.計算機網絡對高校德育的影響與對策高等教育[M].2002.
[2]岳珍.青少年心理醫生[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
[3]諸風娟.網絡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能對策[J].高等教育,2001.
【摘要】網絡的迅猛發展,急劇地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給高校德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德育要抓住機遇,把握規律,迎接挑戰,開創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網絡;高校德育;影響;對策
- 上一篇:高校經濟倫理教育分析論文
- 下一篇:鄉鎮鎮長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