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農村“后進生”的心理及改變辦法
時間:2022-03-09 04:48:00
導語:分析農村“后進生”的心理及改變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做好農村“后進生”的轉化呢?只有熟悉“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心理共性,才能掌握他們的轉化方式。
一、智力因素的“差生”與一般學生相比,在心理上表現出以下幾點
(1)觀察、理解、聯想能力比較差,常常懶得去思考。
(2)記憶能力較差,往往記得慢,忘得快。
(3)技能較差。因為他們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平時不愿動手實驗,因此技能較差。
(4)缺乏信心和勇氣。這類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較一般學生多得多,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
二、環境因素的“差生”主要受家庭、社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他們往往對學習無興趣,不刻苦努力,怕用功夫,學習目的不明確。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過于遷就。如今社會,“獨生子”較多,父母親視作“小皇帝”,托在手掌中,怕掉了,放在口中,怕化了。什么都依賴父母,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一旦環境變化,就不知所措,更別談學習了。
(2)父母不良行為的影響。家長賭博,酗酒成性,經常吵鬧,對孩子要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仿效,不務正業,行為放蕩,根本無心學習。
(3)早期管理和啟蒙教育放松。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許多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早期管理力不從心,使得孩子從小就沒有好壞界限及是非觀念。
(4)父母離婚的影響。父母婚姻變故,處理不好,會對孩子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如孤獨、膽怯、怪僻等。
(5)隔代教育影響。如今是市場經濟時代,許多父母外出務工,小孩放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他們精力有限,教育觀念淡薄,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在這種背景下,叫孩子們學業有成,豈不是紙上談兵嗎?!
三、怎樣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
首先,熱情關心,耐心啟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厭學情緒,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其次,要分析每個“后進生”落后的原因,然后有計劃地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正確對待“差生”。教師只有用全面、發展的觀念看待他們,才能增強做好轉化工作的信心。
(2)對“后進生”施以愛心,并把愛心轉化為耐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學校、老師遺忘,并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
(3)培養自信心和責任感。隨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樹立信心。
(4)推心置腹地與他們談心、交心,成為知心朋友。增進師生情感。
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進生”,我們應具體分析影響他們的各種因素,針對情況,分別對待。如隔代教育不求上進者,首先從思想認識上引導他們,父母外出掙錢的艱辛,爺爺、奶奶的不易;其次,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家訪之類,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慢慢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今天的學習,是明天能更好地建設祖國,明天能生活得更加美好。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由“要我學習”變成“我要學習”。讓他們常與父母溝通,得到關愛。
智力因素造成的“差生”,自卑感強,常常過低評價自己,從而導致他們的思維能力、記憶、動手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如何讓他們抬起頭呢?首先,應讓他們樹立起信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完成一些難度不大的練習,讓他們感到,只要努力,同樣可以學好,增強他們的信心。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這類學生特別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轉化”差生“的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僅有一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們要樹立信心,堅持不懈,滿腔熱情地努力,變急風暴雨為和風細雨,變操之過急為循序漸進,變耳提面命為撥動心弦,變生搬硬套為巧妙疏導,這樣才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奇妙效應。
- 上一篇:小議學會讓學生黨員擔任班主任助理工作
- 下一篇:小議以人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