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滲透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06-18 03:49:54

導語:初中數學滲透德育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滲透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教書”只是過程和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作為數學教師要明確課程目標,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積極的情感態度.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體現數學的自然科學性價值、實際應用性價值和美學欣賞性價值,還要在傳授知識,釋疑解惑的同時有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數學教育的全面目標,實現完整的數學教育價值.

一、發揮教師人格魅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想讓學生接受所傳授的知識,首先要讓學生接受你的思維和人格,因此教師基于自身人格魅力的言傳身教就顯得特別重要.所謂“言傳身教”,教師首先要有以德育人的思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并融入其中,課上更容易帶動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帶動學生的數學思維運轉.除了教師的高尚人格和貼近學生的性格,數學教師的自身形象對數學教學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不光是你說我聽的模式,而且也是思想升華的過程.教師的形象得體端莊大方優雅,則給人以視覺的享受以及心情的愉悅;教師肢體語言,課上互動,教學方式新穎獨特,學生更容易被課堂所吸引,聽得更多,學到更多,更容易把新知識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經驗里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本著每個學生平等的原則,不獨斷,以心平氣和,循循善誘的姿態引導啟發學生,給予學生人格上的尊重;鼓勵學生課上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和看法,對學生的看法做出點評,給予肯定之時也要指出不足,而不能讓“標準答案”成為學生主動思考的攔路虎.教師還可以轉換教學方式,進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上的主人.另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小組競爭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以積極正面的方式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著人性的光輝.教師不應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對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學生學得慢不是最主要問題,沒有了對學習的熱情才是最可怕的問題.讓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才會激發學習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展示數學中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許多數學家都曾對數學的“美”有過深刻描述.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對整數的和諧美,圓和球體的對稱美極度贊賞,稱“宇宙是數的和諧體系.”五世紀著名數學評論家普羅克拉斯稱“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華羅庚先生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數字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出數學的內在美.”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的,但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數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過程卻是相當的美妙多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舉例,用別開生面的課堂情趣去展示數學中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持久性.從內容來說,數學美可分為結構美、語言美與方法美;就形式而論,數學美可分為內在的理性美、外在的形態美.一切美的形式,數學無一欠缺.數學有超強的感染力,以及神秘獨特的韻味.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數學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優美的線條以及排列整齊的算式是數學最顯而易見的“美”.相比雜亂無章的驗算紙,沒有人會不喜歡一幅干凈整潔令人賞心悅目的板書.當你研究一道題目,思考得越深,就越會覺得線條是靈動的,坐標系就是作為一個完完整整的三維立體存在著的;乘法口訣是數學的入門,背起來朗朗上口,記憶猶新;創新類圖示是我們最早學過的美術作品.數學如此美麗,怎會不讓學生傾心.

三、融入數學史,鼓勵學生科學求真精神和愛國熱情

數學家們的成就令人敬仰.然而,透過表面的成就,我們不難看到其在探索真知的過程中是多么的鍥而不舍.數學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真,沒有什么數學內容可以偏離真實和正確的軌道,他是自然的產物,是科學的子女,他讓整個社會跟著求真務實.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講演中說:“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或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有一種精神叫科學家精神,有一種探索叫求證,如果數學的海洋里沒了精神這般的生物,那么這片海洋是十分危險的.數學家們的前赴后繼捍衛了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的正確性.例如,在數學教學中,《九章算術》中的“方程問題”、“平面圖形的面積”、“長方體的體積”、“約分術”、“分數的四則運算法則”、《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還有,“曹沖稱象的故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劉徽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出入相補”方法、祖沖之的“圓周率”、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貢獻等,都體現了我國數學的輝煌成就.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數學發展史,心懷對數學家的崇敬之情,激發民族自豪感.另外,還可以結合相關內容的教學,談一談人類數學發展史.例如,在講“用字母表示數”這章時,可介紹代數符號的產生.代數符號早期是沒有的,人們使用文字代替,到了古希臘人們才開始用單詞表示,中世紀才開始用單個字母表示,再后來人們才用特殊的字符來表示.每一次的演進,都凝聚了數學先賢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都充滿了古代數學家們的神思和技巧.還有在講“函數”這章時可介紹函數概念的發展.從笛卡爾給出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出發,經萊布尼茲、貝努利、歐拉、柯西、黎曼,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函數概念.追蹤歷史起源,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揭示或感受知識發生的前提或原因、知識概括或擴充的經過以及向前發展的方向.引導學生在重演、再現知識發生過程的活動中,內化前人發現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總之,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既是數學教學本身的需要,也是在鼓勵學生科學求真精神.

四、發揮數學的邏輯嚴密性,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完善的人格修養

邏輯嚴謹是對待數學最基本的“禮貌”;邏輯推理是學習數學的核心.規范的示例不僅包括漂亮的板書,而更為重要的是題目推導的過程.看到答案上的“證明略”莫過于是學生最崩潰的時候.因此在課上講解題目時,不能“怎么省事怎么來”,不必要的“偷懶”不應該存在于數學教學中.嚴密的推理過程出現在黑板上,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嚴謹的魅力.例如七年級學生接觸幾何,感覺平面幾何入門難,其重要原因是難以過好語言關、論證關.這是由于學生習慣于使用日常語言,不會使用數學語言;習慣于計算求解,不習慣于推理論證.教師要耐心啟發、詳細講解,特別是對每一步推理的理由讓學生說出,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注明,給全班學生做示范.到了九年級,學生往往又會“不拘小節”,說理不夠充分.如在“圓”這章中關于切線的證明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識點,證明方法有三種:定義法、距離法、垂直法,其中在運用垂直法時學生往往未交待直線與圓的這個交點是圓的半徑外端,從而失分.導致失分的原因就是學生未能真正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證明中缺乏嚴密的邏輯.教師在講課時這些細節不能省,必要時還要做上標記.總之,要讓學生明白說理過程應該小步走,拾級而上,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日常的作業批改也是如此,學生題目做錯了,可以旁邊批注需要注意或者容易忽略的地方,這樣會給學生更多親近感,拉近彼此的距離.教師嚴謹認真的作風,對學生必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數學教師需要擁有一雙銳利的“慧眼”,要洞察每條數學規律的普遍適用性,教師在理清各個規律的內在聯系或邏輯關系一定要具備多角度思考以及發散思考的能力.數學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分析、概括知識、展示過程,給學生以慎密的思維、求真的精神、謹慎的態度,有助于學生形成堅持不懈的品格.五、精心命制考題,發揮數學考試的德育價值數學考題命制時關注社會熱點,發揮考試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祖國是數學課程教育應有的價值取向.數學考試在聯系實際的有關問題中,盡可能讓背景貼近當前實際,讓學生不僅感受數學用途,同時激發學好數學的熱情和愛國情懷.例如,學生在認識方位角后,可命制有關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問題,讓學生了解我國海軍建設;在學習函數問題時,可結合“華為5G”技術在市場推廣,命制一些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了解我國科技發展;在學習負指數冪問題后,可結合目前全國上下抗擊肺炎疫情的事實,命制關于病毒COVID-19的直徑如何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在抗擊肺炎疫情中醫護人員的不易.

總之,只要我們平時多關注、多留心,定能挖掘出生活中熱點問題,并能運用到考試中,發揮數學考試的“德育”價值.“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所有的課程教育都應該滲透“德育”內容,數學教育也不例外.廣大的數學教育工作者都要牢記“德育”使命,并使之與數學教育有機結合.在傳授給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嚴謹求實、扎實進取的探索精神.這樣既能使學生成才,更能使他們成人.

作者:姚軍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甘垛鎮澄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