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大學生德育實踐研究
時間:2022-11-07 10:46:40
導語:新媒體下大學生德育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德育教育實踐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德育教育的普遍規律,亦具有獨特的育人理念。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高校德育教育逐漸展現時代化特征,新媒體與德育教育工作的關系日益緊密,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信息資源收集與傳播,實現德育教學方法與內容的創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深化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改革,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是當今德育教育實踐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德育教育
一、新媒體的概念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全面普及,逐漸取代了舊媒體成為主流媒體。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利用數字網絡技術,通過局域網、無線網、衛星等通信渠道,以電視、手機、電腦為終端,向用戶傳遞信息的一種媒體形態。嚴格來說,新媒體應稱為數字化媒體。具體來說,新媒體實際上就是一種網絡媒體平臺,在這一平臺上,用戶可以通過文本、圖像、音樂和視頻等多種信息格式自由創作內容,不同用戶間還可以基于自身的人際關系網對有關內容評論、分享與轉發。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媒體平臺,與舊媒體存在著本質上區別,新媒體用戶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二、新媒體的特點
(一)傳播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共享性應從信息的概念講起,信息傳遞是信息共享性的前提,信息共享性可以理解為信息的傳遞,當第一個人得知信息后,通過交流告知第二個人,以此類推,逐漸傳遞下去。雖然知道信息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第一個人的信息并沒有隨之減少。當第一個人把他所得到的信息通過載體轉達給其他人,第一個人的信息量并不會減少,信息存在于事物中,是事物所具有的,人們通過事物獲取信息,感知信息。當事物本身未發生變化時,信息也不會因人們獲知而減少。(二)傳播速度的即時性。自新媒體誕生以來,新媒體憑借其本身開放自由的傳播模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吸引了大批的用戶。新媒體的存在可以讓信息流極短時間內傳遍全國各地。例如在四川大地震時,雖然當地的網絡系統受到巨大影響,但是全國各地人民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知曉了災情,得以對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這是舊媒體時代不可企及的,更不能如此迅速地對受災人民提供幫助。這充分說明了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三)傳播過程的交互性。在舊媒體時代,人們只能被動的接收信息,缺乏對新聞信息的駕馭自由。在新媒體時代,人們不再只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擁有主動權,自主決定接受的信息內容,隨時反饋態度和決定,能夠隨時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傳到網上,供其他人瀏覽。真正的交互式傳播服務,只產生于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中。互聯網將它的交互式特點發揮到了極致。如今眾多的貼吧與論壇用戶,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網友們可以在網絡上互相討論交流,這便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交互性特點。(四)傳播信息的海量性。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化技術平臺和開放自由的信息傳播機制豐富了信息的來源渠道,豐富多樣的網絡信息猶如一片大海。新媒體信息海量性的特征尤為明顯,舊媒體傳播信息的時間與空間是有限的,而新媒體傳播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一個硬盤就可以儲存數億乃至數十億的字符,同時傳播信息的方式的多樣化,所有人都可以是信息源。同時新媒體具有超鏈接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鏈接了解事件背景、信息以及網友評論,隨著時間的流逝,相關信息逐漸累積,事件的真相越來越清晰。新媒體所攜帶的信息量在理論上存在著無限的豐富性和擴展性,這注定了其本身攜帶信息的海量性。
三、新媒體給德育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德育實踐工作影響巨大。高校德育實踐是社會系統的前沿,在新媒體時代的洪流下,傳統德育工作開展舉步維艱,新媒體所獨有的特點對德育實踐工作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一)侵蝕大學生德育思想觀。新媒體平臺增加了信息的來源渠道和傳播方式。網絡信息猶如大海,在海量信息的沖刷下,大學生德育觀念悄然改變,學生在道德的選擇中迷失自我。自由開放的虛擬網絡環境可以十分便利獲取信息、自由發表言論,卻也導致了難以追蹤信息源,難以監控內容。某些信息正在顛覆學生的德育觀念。大學生的德育實踐工作面臨著極大挑戰。我國對新媒體的監管技術不夠完善,存在很大技術缺陷,某些錯誤的思想正在腐蝕大學生的德育觀念。因此導致大學生思想上的迷茫和價值上的困惑。新媒體時代下如何開展高校德育實踐工作,是目前高校德育實踐工作必須解決的問題。(二)誤導大學生德育價值觀。新媒體背景下,人們的德育價值觀逐漸改變。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夾雜著大量的消極思想,這些不良思想通過新媒體瘋狂傳播,使得德育觀念薄弱的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被迫改變,甚至導致有的大學生不能明辨是非。這類消極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從這種情況來看,新媒體平臺極易受到社會中“歪風邪氣”的影響,在信息傳播中產生負面作用。因此,如何提供積極向上、思想健康的價值觀念,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須解決的難題。(三)動搖高校德育工作者地位。德育工作者在傳統的工作方法中能夠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因為工作者的閱歷更多、學識更廣、能力更強,這些均可以被大學生作為榜樣而受到崇拜追捧,而且他們相對大學生來說具體信息源頭更近,在掌握的信息量和時效上擁有天然優勢。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則逐漸動搖德育工作者地位,導致其逐漸失去話語權。在新媒體時代,傳播信息的方式網絡化、多元化,傳播中心的概念相對弱化,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人身份無明顯區別。此外,大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自主搜索所需信息,一部分德育工作者極少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互動,受到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德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逐漸疏遠。(四)降低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新媒體通過自身傳播信息,形成一定的社會輿論環境,進而影響人的德育觀念。在舊媒體時代,高校可以使用技術手段過濾負面信息,打造一個干凈的校園網絡。而今,伴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已無力在技術層面阻擋不良信息。新媒體也憑借這股東風,快速攻占了大學生群體的領地。新媒體平臺信息魚龍混雜,嚴重影響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存在的大量負面信息,通過新媒體平臺惡性傳播,通常會形成影響惡劣的負面環境,涉世尚淺的大學生群體極易受到煽動和誘惑,喪失理想信念,甚至造成道德品質敗壞。新媒體平臺所營造的負面環境,嚴重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勞動成果。
四、新媒體給德育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四川省科學教育研究院研究員何立新指出:“大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已成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曾裕華教授也曾說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強化大學生道德培養的重要渠道,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因此大學生德育實踐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機遇。(一)豐富德育實踐形式。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多元性顛覆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時空觀念,德育園地不僅存在于校園中,任何場合都能夠作為德育場所。自由開放的生活環境,不斷擴大的信息來源,日益緊密的人際關系,導致高校課堂的德育教學不再是“德育圣地”。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具有有開疆拓土的勇氣,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思維模式和理念,為大學生構建生動形象的德育理念學習平臺。摒棄傳統的文本教學模式,采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新媒體技術,將更具吸引力的德育教育提供給大學生。(二)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德育工作效率低下一直困擾著高校德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學生的德育水平是有效德育的基礎,若教師掌握所有學生的德育情況,因材施教,德育工作的效率將大幅提高。以新媒體技術為平臺開展德育工作,定制私人化培養方案,利用新媒體技術總結學生特點,發現德育實踐中的問題,以網絡為載體,實現師生間的即時互動。同時新媒體可以迅速將結果反饋給教育者,及時獲知德育工作的效果。(三)拓展德育教育方法。課堂教學為主的德育教育吸引力不足,單向灌輸嚴重。新媒體技術的加入,可以讓大學生充分的交流互動。拓展高校德育工作方法,一定要實現德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互動體驗貫穿思政課堂教學全過程。在教學的準備期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展開德育調查,把握學生動態,關注熱點話題,以此作為出發點設計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新媒體技術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主動學習德育知識。教學后期,利用新媒體媒體平臺傾聽學生的內心聲音,吸納學生建議,積極改進完善。在日常信息服務上,注意引導大學生的德育價值觀,利用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交流互動,讓大學生在瀏覽信息時接受德育教育。實現新媒體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相互結合,通過新媒體平臺組織實施校園文化活動。利用大學生在新媒體領域的聚合現象,組織針對不同大學生群體的線下活動。讓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能夠提升個人素養,深化德育實踐觀念。
五、新媒體時代如何開展大學生德育實踐
(一)德育工作的方法創新。探索新媒體視域下德育教育方法,將新媒體技術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實現德育工作者與大學生雙向循環,迅速解決德育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正能量信息的傳播,隨著信息源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個人意識日益強烈,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觀性降低,逐漸排斥傳統的德育教育。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呈現給大學生可視化的德育實踐,讓大學生以喜歡的方式自覺接受德育教育。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的德育觀受其影響極大,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將德育教育的地點從課堂轉移到到新媒體平臺,利用新媒體技術,轉變高校校德育教育方式和路徑。(二)德育工作的內容創新。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德育教育內容,打破信息傳遞的客觀限制,消除差異實現內容共享,豐富動態的德育網絡信息,使德育工作者與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表達、交換和搜索信息,加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新媒體平臺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德育內容的可視化,獲得大學生的關注。將校園德育實踐活動與新媒體相結合,豐富德育活動內容。利用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內容轉變為視聽為主的動態內容,利用新媒體設備。選擇正能量的貼近生活的德育教育內容,加強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互動性。新媒體技術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渠道,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生媒體的形態,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迎來了創新發展的黃金期。新媒體為高校德育的發展提供了平臺,高校德育工作者應積極迎戰,抓住機遇,借助新媒體平臺優勢,拓展高校德育教育途徑,突破大學生德育教育困境。勇于探索,總結實踐經驗,促使新媒體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新媒體技術為平臺,開展高校德育實踐工作,為大學生德育實踐工作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楊曉露.新媒體時代隱私權的救濟途徑[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鄒太龍,易連云.大數據時代境遇中的高校德育發展[J].江蘇高教,2018(4)
[3]何毅.新媒體對中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4]葉明娟.大學生德育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3
[5]聶彬.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6]王浩,岳佳寧,劉冰.基于新媒體的大學生黨建平臺建設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6(7)
[7]張濤.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大學生德育困境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21)
[8]孫曉楠,馬永富.基于社交媒體的高校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8(6)
[9]劉濤.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新聞世界,2014(5)
作者:岳建軍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理學院
- 上一篇:科學教師課堂德育實踐與感悟
- 下一篇:自媒體下大學生德育創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