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問題探析
時間:2022-12-18 03:41:29
導語: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當前時期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對中學教育活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德育教育作為中學階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則更加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視,提出將成都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有效銜接更加符合現階段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因此,本文將針對成都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銜接問題展開研究,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此問題并且提出幾點有效的銜接策略,以期能夠通過成都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合理銜接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更多有效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成都中學德育;大學德育;銜接
在以往的中學教育體系當中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力度還是較為薄弱的,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始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德育教育則更是如此。中學德育教育對大學德育教育的茫然性使得極大多數的中學思想道德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脫軌,這樣也便難以構成相應的系統化教育鏈條,無法更為有效的發揮出德育教育的教學價值。因此,對于此方面問題還需予以更多的重視,以便能解決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過程中存在的漏洞。
一、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意義
1、德育客觀規律的要求。提出將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合理銜接屬于德育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而德育客觀規律具體則是指無論各級各類的學校在展開德育工作時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全面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為主構建德育教學模式。在展開德育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既要充分地考慮到本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又要考慮到關于不同學段學生的德育教育共性。一方面,中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蘊含著極強的漸進性。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學段的增長,所需要展開的德育教育也要呈現著遞進的方式進行,這也便需要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有效的銜接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盡管中學階段的學生和大學階段的學生對思想道德的需求以及思想道德理論素養都存在著諸多差異,但是這并不妨礙二者之間所存在的共同性,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也不能只是處在一個單獨、相互獨立的狀態下,也可以這樣理解,中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德育水平,而中學生的德育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在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所蘊含著的整體性要求中學德育教育必須要和大學德育教育進行合理銜接。在展開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會應對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教育方法以及德育教育途徑,并且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德育教育,從淺到深、由表及里,幫助學生從感性認知逐步上升為理性認知,而這樣的過程則需要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做好更為合理地銜接,以便能保證德育教育過程中的整體性。2、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做好中學德育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工作充分體現了響應當前時期我國教育體系中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在2005年3月,我國教育部便頒布了《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而在《意見》當中也明確的指出了關于我國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建設方向,要充分地保證大、中、小學德育能夠實現縱向銜接、橫向貫通、達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并且,在展開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以及實效性,將德育教育模式變得極具感染力和具有吸引力,從而促使德育教育充分發揮出其教育價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更為有效的推進作用。通過此《意見》我們更可以清晰地發現構建出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向銜接的有效德育教育體系更加符合當前時期的教育方針,也能夠達到培養人才的教育要求,對于更好地實現培養“四有”新人的德育教育目標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假如在此過程中忽視了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有效銜接工作,那么便很難達到培養“四有”新人的德育目標,對學生的成長來說也是極為不利的。3、符合學生德育需求。根據我國教育部所頒布的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可以清晰地發現,在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對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予以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德育教育也極為廣泛的應用到了大中小學各個學段當中,這樣的舉措無疑是為我國青少年的健康學習和發展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的。而將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有效銜接則更能充分地體現出德育教育的價值,符合學生的德育需求,將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進行合理地銜接也更加符合中學生的德育學習習慣、德育知識接受能力,這也便意味著在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能夠收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德育教育當中并且配合教師展開德育學習活動。學生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也便能夠逐步達到理想的德育學習效果,漸進式的銜接方式也能夠使學生在今后步入大學階段的學習活動中更加適應大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對于學生來講,這樣的教育舉措無疑是十分重要且關鍵的。
二、成都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現狀
1、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重視度不夠。在當前時期,隨著德育教育的推行與落實,在各個學段中都開展了相應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在成都中學中將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銜接也成為了德育教師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但是在其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有效性,最為明顯的問題之一便是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重視力度不夠。這樣的問題出現在部分中學當中,但是還是急需解決的,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部分中學對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傳統的教育理念使中學將教學的側重點多是放在文化教育上而忽視了綜合素質教育的價值,因此,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未能與大學教育進行合理銜接。與此同時,部分中學在將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過程中工作行為不一致,經常使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銜接工作只流于形式未得到落實,從而抑制了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寶貴價值。其次,受應式教育的影響導致德育教育工作遭到弱化,在以往的應試教育當中對德育教育的側重點不是很大,很多中學都將文化課、應試教育課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使得部分中學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打擊。最后,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之間經常存在著脫節現象,這也便導致著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果受到了影響。中學德育教育工作過于封閉,對大學德育教育的了解也不是十分透徹,從而導致中學德育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極易出現斷層現象,這也導致了在開展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工作時難以達到理想的銜接效果。2、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制度不完善。在現階段對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銜接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后發現,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制度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由于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制度都不完善,從而導致二者的銜接工作難以有效執行,銜接效果也未能達到理想化的狀態。近年來,我國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愈發的重視起來,但是與文化課程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而在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銜接的實踐活動中也可以清晰地發現無論是德育大綱、德育課程還是德育目標、德育工作系統都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性,從而導致大學德育與中學德育的銜接工作存在著極大的差距。中學學校和大學學校之間的德育工作合作與德育工作交流也存在著明顯的缺失現象,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學顯然是有著明顯的優勢的,這也便意味著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銜接帶來了一定的實際困難。與此同時,大學德育教育理論研究者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大學德育研究上,這樣留給中學德育的研究時間也便大大縮減,不僅如此,大學德育理論研究者的研究工作經常處于一個封閉的狀態下進行,很難適應廣大學校的德育教育實踐工作,更加難以順應中學德育工作的實踐需要。而很多中學德育工作者在展開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也積累和探索到了不少的德育工作經驗,但是僅是處于理論研究水平要想升華到理論高度還是存在著一定困難的,也便難以更為有效的將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進行合理銜接,逐漸也就難以達到二者銜接的有效效果,形成了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存在縫隙的問題,在銜接時也難以找到合理的切合點。3、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內容單一。成都中學德育在與大學德育銜接的過程中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內容的單一性也使得銜接工作的開展遭到瓶頸,首先,從課程方面來講,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目標與教育任務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在我國中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課程與大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課程都有各自的課程標準或者是德育教育大綱,而在修訂課程時又未能明確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之間的銜接性,從而導致了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在進行銜接時出現了各自為政的封閉局面,很難達到理想的銜接效果,這樣也便使得德育教育的整體功能未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其次,在德育教材的建設上中學德育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對于德育教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近年來,成都中學德育教材一直處于建設的狀態,在不斷探究的過程當中。而大學德育教材則層出不窮、經常性的推陳出新,德育教材的質量也良莠不齊。不僅如此,中學德育教材與大學德育教材很難切實從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規律以及身心發展需求出發,德育內容也存在著較大的出入,這也便意味著中學德育教材和大學德育教材內容存在著一定的不穩定性,在二者進行銜接的過程中也會受到這樣不穩定性的影響,很難充分發揮出大學德育和中學德育銜接的實際效果。
三、成都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銜接的思路
1、確立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銜接目標。為了充分地實現成都中學德育教育與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價值、將二者的銜接工作做到更高的質量,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更多有效的積極影響作用。在展開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銜接工作之前首先便要確立好一個明確的銜接目標,只有確立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目標才能在接下來順利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帶來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設計德育銜接目標之前,首先便要切實地考慮到學生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道德品質以及審美情趣等多個方面的綜合需求,以此為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銜接工作開發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的發展分別處于不同的兩個階段當中,所設計的德育教育目標也要因此具有一定的層次區別,首先,在對我國大學德育教育目標進行觀察來看存在著明顯的倒掛現象,而成都中學的德育教育目標則普遍出現了拔高現象。例如,成都中學德育教育目標在確立時經常過于理想化,這也便導致德育教育難以充分發揮出實際的教育效果,影響著整體的德育教育質量。很多德育教師為了達到更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經常會設立較高的教育目標,而這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則很難完全的吸收和消化,只能從淺層階段進行理解,難以達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這樣的教育目標也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同,更加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大學德育教育則多出現倒掛現象,德育教育起點較低,在進行銜接時也要重視此類問題。因此,在設立成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教育銜接工作時要切實地從學生的個體需求出發,在展開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時要側重于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自尊自愛等良好的品德;而大學德育則是要充分地發揮出個人發展性功能以及響應性功能,引導學生自主追求自我育德。簡單來講,也便是初中打基礎、高中促成長、大學求發展,以此來分層次的設計德育銜接目標,從而保證中學德育與大學德育的銜接效果。2、設計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銜接內容。在展開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銜接工作時,做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銜接內容設計也由為關鍵,從根本上來講德育的主要目的便是提升和激發人類的情感需求,通過有效的德育教育來發展人的情感能力、使人類的情感體驗得到健全和激發。而不同階段的德育教育內容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成都中學中德育教育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為實際導向,在德育內容的設計上則更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大學德育教育內容的設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而導致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和大學德育教育內容在銜接的過程中極易出現脫節現象,并且這類現象很難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進行銜接工作的過程中也會反復性的出現。因此,要想使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銜接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相關負責人員便要徹底地消除這一問題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在設計課程時更應該注重將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和大學德育教育內容進行有效銜接。而德育教育內容設計者則要充分地發揮出其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當中發掘德育教育素材,有效的彌補中學德育教育內容和大學德育教育內容銜接過程中所存在的縫隙,以便于為落實銜接有效性發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用,也可以這樣理解,中學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著重注意現實化、日常化和行為化,而大學德育教育內容則要重視知識化、行為化、價值化。3、合理構建健全的德育評價體系。在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銜接的過程中,合理的構建已出一個健全的德育評價體系是十分關鍵的,在整個德育銜接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當中,德育評價體系的有效性也直接影響著最終結果的理想化。因此,對于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性以及概念也要從以往的傳統認知當中脫離出來,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健全的德育評價體系不僅是為了證明,更是為了做好接下來的改進工作。在以往傳統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當中對學生的德育水平進行評價通常是考察德育教材中的知識,而在這樣的評價體系當中顯然是要更加注重智育、忽視德育的,這也便違背了以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當前時期,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當中也起到了嚴重的羈絆性和制約性,這樣也會使學生認為德育教育本身具有極強的功利化,德育學習也只是為了參加高考、獲得及格而所必須要做的一項功課內容,德育教育的實際價值也便難以充分地發揮出來。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德育教育目標也存在著極大的背離現象,因此,要做好成都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的銜接工作便要構建一個嶄新、先進、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這也是尤為關鍵的,而具體則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要保證評價主體具有極強的多元化。其次,評價的方式要保證多樣化。最后,評價的向度要具有充分的科學化。在以往的德育評價體系當中,德育評價的主體多為教育行政部門而選擇運用的評價方式,也以筆試為主要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向度則更是指向德育的結果。而對德育評價體系進行重構則需要從被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三位一體構建起立體的評價模式,打破以往一紙定論的評價方法,從而使評價體系更加符合學生的德育需求,也能為教師改進接下來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思路。總體來說,中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要更加的務實,從實際出發來展開評價活動,而在大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則要虛實結合,這樣更易達到理想的評價效果;中學階段要注重形,而大學階段則要注重知行合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成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銜接的過程中運用有效的評價體系來促使學生積極健康的進行成長。4、選用有效的德育銜接方式展開銜接活動。在成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銜接的工作當中運用何種銜接方式展開銜接活動也是十分關鍵的,而為了保證銜接工作的質量達到新的高度,德育工作者便要選擇使用有效的德育銜接方式來進行銜接,以此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支點方能達到更為理想的銜接效果。中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和大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理應根據階段性的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好分工和協作的工作,這也是實現成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銜接目標的基本和前提,值得注意的是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在德育的教育途徑上是缺乏著一定的銜接性的。出現這樣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教育內容和階段性目標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展開德育教育工作時所選擇的德育教育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而這對于中學德育先河大學德育銜接工作都有效性則是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的,而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在展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便是都將課堂作為教育的主陣地,但是也并不是唯一的陣地,這也便形成了中學德育教育和大學德育教育教學途徑之間的差別性。因此,要做好中學德育和大學德育的銜接工作便要對二者的德育教育途徑進行合理設計,中學德育教育當中應該予以學生更多的體驗性、實踐性機會;而大學德育教育則要為學生提供一些研究自主學習的實踐機會,與此同時,也要確立一個大德育觀通過創建出利于各學段學生的德育環境系統,從而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于一體的立體德育空間,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體機制。
四、結語
成都中學德育與高校德育進行合理銜接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成長和今后的發展來說也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因此,中學方面還需將中學德育與與大學德育進行合理銜接,以便于幫助中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德育知識體系,對塑造學生人格、幫助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進行發展貢獻出更多有利的支持與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毅,景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5(1).
[2]趙振寰.構建中學現代化的德育課程——論德育課程設置的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1(12).
[3]王小琴.從學校德育教育的銜接與深化看德育體系和構建[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2).
[4]周雙娥.中學德育盛須有前瞻性[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5).
[5]周雙娥.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必須從實際出發[J].婁底師專學報,2001(3).
[6]牛芳.淺談中學與高校德育課教學的銜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第10期.
[7]景志明,陳家才.論中學德育與高校德育之銜接[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作者:向麗娟 單位:成都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教學秘書如何執行大學生德育思考
- 下一篇:班主任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