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德育
時間:2022-03-25 02:23:00
導語:網絡德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要以“導”為主,避害趨利
大禹治水運用了“導”的方法,這值得我們借鑒。學校可以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將素質教育的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工作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的沉溺在營業性的網吧里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的將精力用到學習網絡知識技能,或利用網絡學校學習各學科知識,如網上英語沙龍、數理化輔導等等。
另外,通過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慶市一位中學生潛心學習網頁制作,后被一公司聘為總經理的事跡,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現在在網絡上有很多網絡知識競賽,其獎品也十分豐厚,可以鼓勵和訓練學生參加。同時,學校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舞臺,讓孩子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如定期舉行FLASH設計大賽,并將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出來;又如建立學校網頁,讓學生承擔部分專欄的網頁制作。讓孩子在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努力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充分地獲得成就感。
二、要以“堵”為輔,“堵”術高明
現在相當一部分教師和家長主要采取的是一種“縛”的方法,是一種強制性的方法,通過剝奪孩子的權利和自由來限制孩子上網,如不給零用錢,不準出家門,甚至有一位家長為了防止兒子逃出去上網,將自家的防護欄改裝成籠子,自己有事外出時就將兒子鎖在籠子里。這種方法有較多的弊端:一方面網絡的有其進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網會使孩子接受不到網絡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使孩子這方面知識十分欠缺,使教育沒有面向未來,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質,發展能力;同時,這種大家長式的作風很難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殘忍”的方式會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誠信的育人氛圍的必然會遭到破壞,必然會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就會與師長更難溝通,就越是要向著反方向發展。其實我們可以借鑒鯀治水的辦法—堵,作為“導”的輔助。“堵”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鮮明態度,有利于讓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堵”和“導”是辯證統一的,“堵”好比是防洪的堤壩,“導”好比是暢通的河道,“堵”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導”。但是,“堵”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何堵呢?
首先要堵住惡流的源頭,通過健全網絡法律的建設,來保證網絡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幾乎還沒有一部完善的網絡法規,網絡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約束力來維持。作為孩子的師長,除了呼吁加速網絡法制的建設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嚴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網的最基本原則:不準主動地查找、瀏覽不健康內容,即使被動地收到不健康內容也要做到“非禮勿視”。否則嚴懲。
另外,在技術上進行必要的堵,就是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過濾,使孩子們免受毒害。如國家安全部監制的“學生瀏覽器”,能有效的將大多數不健康的內容屏蔽于瀏覽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綠色通道”,為學生開辟了一片凈土。另外,可以運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軟件,如:《護花使者》,同時,在WINDOWS系統的開始/設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屬性/內容.分級審查中,分級功能可分別從暴力、裸體、性和語言四個方面進行四個級別分級限制,還可以在許可站點設置任何時候都可以查看或無論如何分級都不可以查看的站點。
三、對學生進行性知識教育和心理輔導
青少年進行青春期的年齡階段后,性成熟與性無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老師應積極配合衛生老師、體育老師共同做好學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導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課》或《生理衛生課》對孩子進行青春期衛生知識教育外,可以開展專題知識講座、播放幻燈和電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衛生知識和性知識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時,可以開設青春期教育的家長培訓班,爭取家長的大力配合。這樣,孩子掌握科學的衛生知識和性知識,就會獲得免疫力,自覺地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成長為體魄健全的人。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日趨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自我意識和性意識開始萌動和發展,同時,情緒波動幅度較大,很容易走極端。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其社會壓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誼、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獲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進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質能力或各種外在因素而無法實現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敗后,往往逃避到網絡這一虛擬世界中以獲得心靈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心靈孤寂,心理閉鎖,可能形成心理障礙,和師長心存隔閡,甚至有敵視心理。這就需要教育者對癥下藥,因人而異地進行心理輔導。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輔導信箱,也可以在學校主頁上開辟心理咨詢專欄,甚至可以利用QICQ進行心理輔導,學校可以從成都電子科大制作網絡虛擬主持人“江靈兒”的創意得到啟示,虛擬一位能夠被孩子們喜愛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則由廣大的具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輔導經驗的教師擔任。由于QICQ是一種利用對話框(也可以進行語音聊天)進行非面對面交談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談雙方都是平等的,沒有利害關系,也沒有隱私被曝光的顧慮。在絕對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談氛圍下,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敞開心扉,教育者則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癥結,并開出良方。于是,當“知心小姐姐”被當成值得信賴的朋友時,幾句善意的勸告可能會勝過平時教師幾個小時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四、培養網絡的“環保意識”
“堵”“導”并用,乃是治標,網絡環保,方是治本。目前,網絡上充斥著很多不文明行為,如在發送垃圾郵件甚至帶病毒的文件,捏造虛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內容的郵件,欺騙或用不文明語言攻擊他人等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網絡環保意識培養,使他們懂得維護網絡環境的重要性,保護網絡環境,要從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責任感,絕不能有玩世不恭態度和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的報復心理。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全社會的人都應該自覺維護網絡環境。只有這樣,德育工作才能上一個新臺階,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孩子才有明天,網絡才有未來。
- 上一篇:交通運政大隊述職報告
- 下一篇:鎮委員會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