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管理的融合
時間:2022-07-16 10:03:34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管理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小學德育管理的核心,是開展學生德育管理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平臺,對學生德育結語意義重大。本文分析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的意義,論述小學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德育管理;融入方法
145--小學德育教育內容枯燥,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通過互聯網媒介獲取大量的碎片化信息,由于學生年齡小,難以構建有效的文化理解與認知體系。在此背景下,為在德育管理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與發展能力,實現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目標,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融入的意義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對改進小學德育管理、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由于學生思想理念與理解思路的局限,對于德育知識的學習參與度不強,導致學生人文素養得不到提升與鍛煉。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中,能夠改變這一教學形式,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德育管理質量的提升。隨著德育教育改革的推廣,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空間越來越大,不僅能夠豐富德育教材內容,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借著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增強學生的德育學習能力。在小學德育管理實踐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構建德育知識體系,進而滿足學生的德育學習需要。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中,實現小學德育管理的根本性教育價值。
二、小學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重視度不足。德育教育重視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德育教育質量。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由于受到以往教育弊端的影響,部分教師較為重視學生智育,忽視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備課中對德育教材內容理解不深入,在教學中不能引領學生探究知識內涵,導致學生德育學習流于形式,并沒有將這種道德教育理念植入學生思想與意識中。學生德育素養不高,導致小學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二)德育內容創新性不強。時代在進步,思想應跟著進步。因此,德育教育應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化思想、理念,創新德育教育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德育教育與現代知識、思想、理念相融合,為學生營造熟悉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德育知識內涵,增強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規范與管理自己。然而,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大都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授課,所講內容跟不上時展,使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導致小學德育管理質量不高。(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較少。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外來文化不斷涌入我國。外來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崇尚“勤儉節約”,外來文化倡導“享樂主義”;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崇尚“集體觀念”,外來文化提倡“個人主義”,這些文化與我國文化形成對立,學生由于年齡小,很容易受到這些文化的影響。反觀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體系這一方面較少,導致學生人文素養不高。
三、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融入的策略
(一)正確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智慧、勤勞、汗水的結晶,蘊含較多的文化精髓。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管理中,只有教師取其精華,提煉精華,將文化精髓呈現在學生面前,才能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融入。善良、誠實、守信、勇敢、無畏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也是我國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精神,這些文化精髓是值得后人傳承與發揚的,也是我國人民的驕傲。這些文化是學生應該具備的素養與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學德育管理質量。例如:勇敢,要求學生面對邪惡,挺身而出,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平,與人相處與謙和,不應與人發生口角;團結,要求我國人民在面對困難時,應團結一致,一起走出困境;勤勞,要求學生自強不息。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管理中,增強學生不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自覺抵御外界不良信息對自身的影響,有助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為學生今后良性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德育管理中,只有正確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運用文化教育引領學生,引領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資源。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德育教育資源,挖掘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根據教材內容,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提高小學德育管理質量。在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將一些成語故事、詩詞、名言警句等內容引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優秀傳統文化與教材知識。同時,借助一些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團體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學習《弟子規》等活動,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此外,為了增強學生對德育教育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德育現象引入教學中,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導向,讓學生明晰其中的道理。例如:教師在教學前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教學立足于教材,根據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學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德育形象制作成案例,在課堂教學中以生活知識引領學生,讓學生分析、思考知識,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實踐能力,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三)教學方法的更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教育中,應創新教學方法。因以往小學德育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德育知識學習興趣不濃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道德素養的培育。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授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德育知識。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創新小學德育教學方法帶來了契機。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授課,實現傳統文化知識、德育知識、信息技術相融合,將知識生動化、形象化、直觀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進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融入。教師有效運用微課資源,能夠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融入。運用微課資源,豐富學生的德育知識,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進一步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知識相融合,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微課,讓學生每天學習微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更好地知曉傳統文化精髓,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小學德育教學質量。(四)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各科教育體系中。小學德育管理要想強化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有效性,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育體系中,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價值。這就需要德育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與各科教師形成合作關系,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領各科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育體系中,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小學各科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中,能夠全面引領學生,不僅提高學生德育教育學習興趣,還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學生認可本土文化,進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管理質量。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些愛國教育文章,教師將愛國文化融入其中,拓寬學生知識面;對于一些感恩教育課文,教師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引領學生,讓學生在家中為父母做一件事,提高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進而培育學生的感恩情懷。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以文化為導向,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背景、內涵、傳遞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五)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在小學校園中,教師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校園學習氛圍,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教育,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課程知識。例如:教師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為學生開展知識競賽、書法比賽、美術鑒賞活動等,營造優秀的傳統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明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為學生開展多元化藝術活動,是小學教育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需要,有助于促進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同時,在為學生開展藝術活動中可以融入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素養。
在時代背景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管理中,提高學生的修養,是小學德育管理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教師應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融入傳統文化,為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孔令琪.小學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20):8-9.
[2]朱立堅.小學德育管理中融入中華禮道文化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82-83.
[3]劉鑒文.小學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廣州市黃埔區15所重點小學的調研[J].科教導刊(下旬),2017(04):135-136,165.
[4]范錦飄.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挑戰及對策———以東莞市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07):37-38.
作者:于曉亮 王海燕 單位:淄博市臨淄區金茵小學
- 上一篇:精細化管理在小學德育管理的運用
- 下一篇:“工匠精神”與高職德育課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