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德育工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3 09:26:00
導語:班級德育工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情感關懷、早戀、愛、民主、適度懲罰
年輕時讀雨果的《悲慘世界》,有一個情節我很不理解:冉阿讓剛出獄便偷了主教的銀具,被抓后,主教卻說:“我的朋友,你還喜歡燭臺,我應送你更多。”主教的感化成就了冉阿讓的事業。這盞良心的明燈二十多年來牢牢占據我的靈魂。班主任對學生如果無愛,缺乏感情,這種教育是難以想象的,是否真的會象韓寒所說的師生關系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當然,他的原話比這更難聽。我相信韓寒的這種言論能公開發表,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我們的老師都有子女,或者即將有子女,你對你的孩子肯定是滿懷著希望,滿懷著愛心的,孰不知每個學生家長也是對孩子這樣期待著。讓我們注入一潭愛的活水吧,那么不管他以后考上大學還是沒考上大學,我們都不怕了。
班主任應對學生輸以愛的教育,實際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愛父母、愛家庭、愛親人、愛學校、愛師長、愛家鄉、愛祖國。“發乎情,止乎禮”,不空談,不矯情。愛情教育也不是雷區,相反教師越是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學生就越容易越軌。男女生之間借借橡皮、說說笑話,這很正常,用不著戒備重重,橫加指責,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逆反心理是很強的,教師的不當指責恰恰有可能“逼”他們走上早戀的道路,班主任可以告訴他們愛情是人類獨具的、最美好的情感,應該相互為對方尊重、珍惜,也要尊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一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機會,成就一番事業,才是對所愛人的最好的交代,再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當然也收獲了最珍貴的情感。
在創導人文關懷下的今天,我們更應關注和尊重的是學生個人情感,即使真有早戀,也不必驚慌,退一萬步講,早戀總比不會戀要好。事實證明,在教師的理解、勸說、教育下,大多數學生是能夠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來的,真正陷入的是極少數,關鍵是學校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班級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班主任要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引導,可千萬別把學生往絕路上逼。
語文課文中關于愛情的內容較多,講課過程中,學生往往偷偷發笑。這種情景很多語文老師都碰到過,是不是刻意回避?我常常這樣說:“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因為聽得多了,學生往往大笑,接下來的一句便是:“可千萬別偷偷摸摸地去嘗禁果。”哄堂大笑,其實就是在笑聲中對學生進行了告戒。
還有一個問題,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處事能力,讓他們分清好壞,明辨是非。老師重要的是轉變觀念,雖說勞動不分貴賤,但鄙視體力勞動的人不在少數。幾年前,魏書生來寧波作報告,提到浙江人在錦州發大財,也沒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是“掌鞋”的。魏書生可能會有他的一套教育理論體系,但骨子里看不起浙江掌鞋、剃頭也是事實,好在浙江人不在乎人家說什么,現在有資金了,實業規模做大了,振興東北還是要靠江浙的中小企業。反過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民主觀、質疑觀,師生切磋,師生共同提高,與時俱進倒是很重要的。
我們經常以聽話來要求學生,來分清敵友。這是很壞的做法。學生已經跟我們有溝壑了,還要求他們聽我們的話?說老實話,我有很多東西不如學生,首先是數學,我天生沒有數學細胞;接著是電腦,我的電腦網絡知識很有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確如此,我能要求學生聽我講電腦知識、網絡知識嗎?斷然不行,這是真的是誤人子弟。我們自以為正確的東西有時恰恰被證明是錯誤的,只是我們不去反思,不敢承認而已。一個集體最重要的就是民主。中國共產黨在晚年犯了很大的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破壞了黨內民主制度,從延安到建國初我黨戰勝了那么大,那么多的困難,就是得益于集體的智慧,搞一言堂是要吃苦頭的。我認識一個班長,她說,他們班主任定下的事,別人改變不了。這顯然不屬民主作風。我想這種事不是個別的,班長、班干部由你指定,三好生、積極分子由你指定。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心理起變化:只要班主任滿意,就顧不得同學們的議論。由此造成兩種極端,一類班干部消極應付班主任,另一類班干部則成了班主任的應聲蟲,于班風,于學風很不利,甚至直接影響學生的人格,將來構成危害社會的一個誘因。這位班長說班上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他們的班主任。我想,班主任不能跟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是很可悲的我們總不能時時處處去盯著學生,這不現實。美國人衡量領導者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他和大眾的溝通能力。里根總統被評選為最有和大眾及媒體溝通能力的領導人,因為他最善于講話,最具幽默感,而且講話最實在。在中國一些地方,人文主義、人文精神仍屬于稀缺性的資源,麻木、冷漠、屈從、委頓、放棄追問權利,構成了人文危機。好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人為本,那就是提倡人文主義。正好不謀而合。
同時我們也看到,人文主義,是愛自己,愛人類的結合,而愛自己不僅僅是使自己的正確權利得到滿足,也包括對自己的改造和提升,所以人文主義者既關注如何完善、提升社會,也關注如何完善、提升個體,所以人文主義者不能泛泛而論人文關懷和變革社會。變革者,首先要有變革自身、批判自身的意識和勇氣。
私拆學生書信的事件現在是不多了,但心理上想窺探學生隱私的老師可能依然很多,其實,你越想知道,他們越不告訴你;你越放心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他們倒會很想來聽聽你的意見。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我們班主任有個優秀傳統,班主任都親自陪學生去醫院看病,我非常敬佩我們的那些克己奉公、克己為學生的好老師,但是我也在反思,我們是不是有必要提倡老師帶每一個生病的學生去醫院?是不是也可以培養一下他們的獨立處事能力?事實證明,學生是會處理過馬路、掛號、看病等等諸如此類的小事的。當然老師也可以并且也應該去看望生病的學生,那是另當別論了。
再有一個問題可能比較刺耳,適度懲罰,這個詞似乎與愛反差太大。但我還要表達我的觀點,適度懲罰是必要的:一、是普遍現象,二、不懲罰的話,情況可能更糟,三、適度懲罰有效果,四、請注意是“適度”,比如說抄課文、抄公式,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能傷及學生的精神和肉體。
自由思考、自由爭辯,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也不同而和,我們重要的是培養自由人格。
在自由人格培養方面,我們還在黑夜中摸索,但是“黑夜的手雖然扣住了星星光點,但卻無法扣住無數渴望光明的靈魂。”
- 上一篇:德育活動豐富多彩論文
- 下一篇:學生自覺行為習慣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