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師范生德育的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12-20 02:59:51
導語:淺析師范生德育的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教師缺乏責任感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飛速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日益發生著變化。在高校擴招的歷史背景下,師范生的個體能力有所下降,選擇師范專業的動機也不完全基于樂于成為教師的理想。盡管師范生學習多種從師技能,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課程,但是,在其心中并沒有對教師真正的職業道德存在準確認識,缺少“行為世范”的使命感。更為重要的是,師范院校中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自身素養是師范生學習的榜樣。作為“未來教師的老師”,在傳播知識、進行德育過程中,理應保持嚴謹的作風與態度,與其枯燥無味地講授內容,不如在各個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小至遵守時間、外貌坐姿,大至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教師身先士卒,師范生們才能從根本上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德育工作才會有效落實,積極展開。
1.2校園文化活動單一
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康的人格;反之不良的校園文化則會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者可能會誤入歧途[1]。目前,我國部分師范院校仍存在“重智輕德”的風氣,表現在校園活動中就是,只開展學生從師技能相關活動,如“三筆字”大賽、說課大賽、演講比賽等,而對教師心理、教師職業道德知識的普及與考察活動則相對較少。德育與智育是高校教育的兩個組成部分,德育授之以做人的道理,智育授之以做事的方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德有才之人,但若只顧才能的培養,忽視了道德教育,培養出有才無德之人,反而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1.3學校德育管理低效性
長久以來,許多師范類院校在思想上并未認識到師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只是空洞地提出德育口號、機械地執行教育部門下達的德育工作要求,存在管理低效的問題。首先,作為學工部、團委等德育工作開展的直管部門,沒有將重心放在德育教育、德育活動開展上,而更多地是抓就業率、升學率,缺少對學生文明習慣、道德風尚、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管理與監督。其次,在德育工作落實到各個院系后,輔導員在進行院系評優中也缺少對學生品德發展的評定,通常只注重專業課成績的排名,未做到合理的考核評估。
2師范生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對策
2.1提高教師素養,增進職業情感
培養和激發師范專業學生熱愛教師職業的思想情感是師范教育專業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2],而使師范生熱愛教師職業的一個前提應該是師范生的老師們熱愛自身的職業。所以,欲促使師范生完善職業道德、堅定職業信念,師范院校的工作之一就是強化德育教師及任課教師愛崗敬業、樂師好學的精神。此外,隨著知識日新月異,教師的“一次性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只有不斷豐富高校教師的德育方法,將德育內容融入課題教學之中才能做到廣泛普及德育知識。并且,德育也可與心理健康教育合作,開展“師生換位思考、我是人民教師”等心理話劇活動,增進德育工作開展中的趣味性,并使師范生對教師職業有進一步了解,為日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2.2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思想認識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感悟人生。對于師范生德育工作,除了最基本的大學教育內容外,增加課外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高效方式。例如,支教活動就是師范生德育實踐的不錯選擇。支教活動一方面鍛煉了師范生社會實踐能力,使其有了真正走上講臺的機會,可以直接面對面與學生交流、接觸,發現自身授課中的優勢與問題;另一方面在師范生親自感受貧困地區艱苦的讀書或者打工子弟孤單、缺失父母關心的情境,相信都會深深觸動在校師范生或者普通大學生的心。此外,去孤兒院、特殊學校等,都是特別適合師范生德育教育及實習的地點。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性格上更加完善、同時思想上也能進一步的升華。
2.3加強德育管理與考核的實效性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形成良好的制度條件保障,計劃才能落實,人員才能到位,措施才能執行[3],目標才能實現。對于師范生德育工作的管理與監督,同樣也要依靠組織制度、鼓勵制度、獎勵制度與考核評估制度,只要保證明確各項制度、各項標準,在落實過程中才能細致、嚴格,發揮作用。虞敏(2012)提出了提高中職院校德育實效性的“三化”管理[4],筆者認為,這種對策同樣可以在師范生的德育工作中發揮作用:一是“校本化”管理,就是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出發,如所處環境、學生素質水平、學生專業特點等,制定出“校本化”獨具特色的德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措施;二是“人本化”管理,仍要以人為本,體會學生實際需要,促使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自身主觀能力性;三是“全員化”管理,要求所有教師共同配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本文作者:杜偉工作單位: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情感教育在聾校德育的作用
- 下一篇:淺析會計實踐對會計教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