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風氣與學校德育工作論文

時間:2022-02-13 11:13:04

導語:不良風氣與學校德育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良風氣與學校德育工作論文

一、社會不良風氣學校德育相背離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逐漸成熟,逐漸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學校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關鍵期中起主導作用。但要使人養成高尚的道德人格,離不開有效的與社會理想相一致的道德教育。然而,我們的社會不但沒有給學校德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基地,反而與學校德育相背離,起到了嚴重的負面作用。首先,市場經濟的雙重效應對青少年價值觀產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提倡人的獨立性,彰顯個人的自主意識和自由觀念。另一面,對利益的過分追求又使人陷入功利主義、自私自利、唯利是圖與不擇手段的泥潭。從現實情況看來,負面的作用更大。主要表現為,金錢至上,自我中心,缺少人生遠大理想和目標。事例2:課堂或是在平時談話中,一旦涉及個人前途和理想的話題,許多學生大部分言語中都透露著“要當老板,要有很多錢”的想法和訊息。一次英語課的課前口語,一些女生更公開宣稱,她們的理想就是嫁個有錢的老公,有房有車,有很多漂亮的衣服。以上事例及更多的事實均表明,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傾向嚴重,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國家意識淡化、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薄弱,更別提遠大崇高的理想。其次,社會輿論、社會風氣也引導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尤其是大眾媒體的不規范性,一些電視臺的娛樂節目,內容低俗,完全沒有文化品位,艷麗的舞臺造型,裸露的舞臺服裝,夸張的面部妝容,無不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互聯網的普及,一些網站論壇上漫天的自由、不負責任的言論,既反映出整體國民素質較差,也對青少年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再者,不良風氣,如橫穿馬路,不等紅綠燈,公車上不讓座,交費或存款等插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更是屢見不鮮,造成了學校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形成巨大反差,大的社會的不良風氣往往使學校的道德教育流于形式,青少年甚至對學校的道德教育產生逆反心理。綜上所述,如不改變社會輿論和風氣現狀,單方面通過學校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收效不可能盡如人意。

二、教師和家長缺乏示范性,使德育成效微乎其微

(一)教師道德人格不健全,對學生道德形成起負面作用作為學校完成德育功能的重要角色——教師,其自身的道德人格對學生起著關鍵作用。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身教重于言教,這是作為教師都應該懂得的道理,而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影響學生的最大力量。但是,現實情況是,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身道德修養不高,對教師角色缺乏必要的認知。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不自覺地表現出一些陋習,如說臟話、隨地吐痰、上課遲到或曠堂,隨意接打手機,和學生一起在背后議論并歪曲批評其他老師,對社會經濟地位高家庭的學生和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區別對待等,給學生起了反面示范作用,并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其次,不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式存在問題。有一些教師在職前沒有受到過專門培訓,更沒有學習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理論和知識,不懂得教師的示范性這一重要特性,單純的以為教師就是給學生上課,就是教書本知識。尤其在德育工作這一方面,更是顯得差強人意。主要表現在:有的老師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自己反而遲到;要求學生要講文明禮貌,自己反而動不動臟話連篇;要求學生要團結,互相幫助,自己反而在學生面前揭其他老師的短,批評或變相批評其他老師。試問,作為教師,連最基本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都不懂,還如何當老師?

(二)家長自身道德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引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道德素質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從學生的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但現在確實有一部分家長的道德素質不高,對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也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和困難。事例5:“說臟話現象”一直是班主任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不論男生還是女生,十分嚴重。有的學生課下在班級或走廊大聲說臟話,都不覺得有錯,甚至有的學生上課也能蹦出一句臟話,卻渾然不知。通過這個事例,我們有必要反思學校德育工作是否應該把“家長德育”納入德育工作軌道,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家長道德素質,只有學校和家庭建立起合作、聯合機制,才能使德育工作更見成效。

三、結語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要想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健全人格,培養其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必須要考慮學校本身、家庭教育及社會輿論及風氣等諸多的影響因素,只有改善并協調好各種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學校德育的功能,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努力。

作者:金玲蔡明花單位:延邊大學師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