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時間:2022-07-14 11:31:34

導語:茶道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道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1高職院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偏差和缺陷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新的形式和任務面前,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深化和改革,尤其是高職教育有了長足進步,無論是在授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面都明顯提升,也為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不計其數的優秀人才。但在肯定和贊賞其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今我們的高職教育還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這些都是制約其今后更好發展的“攔路石”,其中最突出的一個缺陷就是重專業技能而輕德育工作。不少高職院校認為自己的唯一責任就是培養合格的“藍領”,讓學生們學到一技之長,能夠安身立命即可,很少會考慮類似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這就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容易出現一些德育方面的問題,例如說厭學迷茫、道德滑坡、自暴自棄等。我國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偏差和缺陷,大體可以概括為下面幾點。第一,是辦學層次上的缺陷。我國的高職院校在辦學層次上與那些本科院校相比有著天然的劣勢,最高者也不過是大專院校,且多為獨立職業院校,很少有本科高校會建立高職院系和專業。這一情況就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無論是在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又或是資金支持上,都無法與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本科院校相提并論。這也使得很多高職院校缺乏足夠的財力物力去開展學校的德育工作,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專業技能的培育上面。第二,是在思想和認知上面的誤區。根據教學實踐看,不管是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學者還是學生自身,其辦學和求學目的基本上都指向了專業技能的優劣和操作水平的高低,繞開自己在文化課程上的劣勢,力求掌握能夠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而提及道德教育,則覺得無足輕重,也無關緊要,因此也很少去重視這方面的教育。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的偏差,就讓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道德引導和思想教育,再加上他們年齡偏小,大多是十七八歲,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就非常容易使他們產生一些道德和思想上的問題和誤區,一方面會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及跟老師同學的關系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對他們今后的為人處世造成不可小覷的負面作用。第三,是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從前些年開始,有不少高職院校開始注意到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也將其列入了學校的日常工作當中,這是一個好的信號,值得我們肯定。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很多高職院校在德育工作實踐中存在著一些缺陷,譬如說由于缺乏專業教師,使德育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或是泛娛樂化。高職院校很少會配備專業的德育教師,只能讓其它科目的老師臨時代課,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功底,再加上為了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一些老師就會把德育工作簡單化,用一些答卷式的道德問卷讓學生進行回答,有的甚至還會從網上找一些泛娛樂化的試題進行測驗,這樣看似熱熱鬧鬧,也似乎能引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卻起不到什么實際效果。另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還存在著重障礙咨詢,輕發展咨詢的誤區,簡而言之,就是把德育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了那些已經出現問題的學生上面,而沒有從源頭抓起,做到“防范于未然,避危于無形”,將德育問題的苗頭消弭于其剛剛出現的時候。

2茶道精神德育工作的啟示作用

茶道精神與我國茶文化一脈相承,都強調要尊重世間萬物,順應自然規律,因為它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靈性的,茶同樣是這樣。茶成長于自然之中,多為遠離人煙的崇山峻嶺之中,經受風霜雨雪而成,其本身就有高潔、質樸、幽雅、堅韌的自然特性,這恰恰跟我們中華民族所主張的樸素、節儉、勤勞、不屈不撓等道德和行為不謀而合。而當代高職院校的學生們,大多為90后的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再加上獨生子女的比率較大,很多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因此與上一輩人相比很容易出現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而茶的自然特性則可以引導他們養成正確而高尚的道德品質。首先,我國的產茶區大多分散于云貴高原、四川盆地、福建武夷山、江浙丘陵等地帶,遠離市井的喧囂而保持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傲骨。因為茶樹的生長環境較為特殊,常年經受風霜雨雪的洗禮,這就讓茶樹錘煉出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力量,與我國儒家文化中“修身養性”、“苦其心志”等思想十分吻合。從歷史進程來看,茶道精神形成的重要時期正好是我國儒家思想被統治者所推崇的年代,所以茶道精神就滲透了很多儒家文化,并形成了以“修身齊家治國”為主要內涵的思想。這種思想主張人們要秉承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把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和社會聯系起來,并學會用豁達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中不可預期的挫折和困難,錘煉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優秀人格。反觀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都是自小就嬌生慣養,個人意識濃而集體意識淡,其中不乏大量自私自利者。由于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較弱,因此一旦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很容易就會出現心態失衡的情況,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另外,由于一些人缺乏足夠的道德水準,在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誘惑,極易心生貪念和享樂思想,從而做出一些與道德相悖甚至是違反法律的事情。因此,將茶道精神中這種“修身養性”、“苦其心志”的特點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職學生的道德水準,也會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人生觀、價值觀也更加宏遠和健康,有助于引導他們養成一種蓬勃向上的奮斗精神和吃苦耐勞不懼困難的樂觀精神。其次,茶道精神所特有的質樸清凈內涵,對于凈化學生內心和思想大有裨益。從現實來看,隨著我們社會的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在互聯網文化的沖擊下,各種價值觀和思想競相涌動,其中固然有一些正面而積極的價值觀念,但也不乏很多消極而負面的思想。而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水平較之一些本科高校的學生來說本身就有一定差距,因此更容易受到那些不良風氣和行為習慣的影響,有的沉迷于酒色之中,有的貪戀各種物質享受,有的把自己封閉于網絡游戲、無意義的網絡社交中,有的甚至還崇拜舊社會的江湖文化,去拉幫結派,打架斗毆。而茶道精神蘊含著高雅而純凈的精神內涵,不僅能夠讓人頭腦清晰,更能讓人的心靈變得純凈而充滿智慧,將其融入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能夠凈化高職學生的心靈,使其變得豁達而友善,并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進而養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和高雅的行為習慣。

3茶道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直接作用

茶道精神內涵豐富,不僅體現在精神范疇上面,同時也體現在環境、建筑、文化、禮節等方面上,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先來看茶道精神中的環境之美。環境是茶道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它能讓人從直觀上感受到不同風格的茶道所具有的精神內涵。總體而言,我國茶道所注重的環境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室外的自然環境。我國歷代茶人特別是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在遠離喧囂的青山綠水中去回歸自然,并通過茶事活動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高度。第二種是在庭院內或者室內,主人會用一些充滿禪意的字畫以及一些竹子、花草等事物進行裝飾,讓飲茶者在室內或是庭院里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茶文化的深厚內涵。應當說,茶道精神的環境之美,能夠讓學生們從直觀的視覺中感悟到茶文化所蘊含的美學和藝術,這對于培育和引導他們的思想道德大有裨益。第二,是茶道精神中的禮節文化。由于茶文化融入了很多的儒家思想,因此特別注重和講究禮儀,這種禮節文化不僅體現在茶具、茶葉等外在事物上,同時還體現在飲茶者的一言一行上面。當飲茶上升到一種“道”的層面時,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飲茶行為了,而是上升到了一種藝術的高度,這一點特別體現在茶道那嚴格的程序和禮儀上面。一方面,作為舉行茶會的主人,會通過凈手、燙杯溫壺、馬龍入宮、洗茶、春風拂面、封壺、分杯、玉液回壺等步驟,來向來客展示最誠摯的敬意。不管是對茶具的選擇,又或是在禮儀上的講究,都體現出了茶道精神所蘊含的那種好客和善、一絲不茍的人文內涵。把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與之融合互通,可以使學生們在學習、做人和做事上更加一絲不茍,嚴格要求自己,另外還能促使他們養成彬彬有禮的君子氣質,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第三,茶道還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博大精深,包容世間萬物。這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寬廣的胸懷很有好處。茶道的外在表現是環境和茶藝,但其內在卻是與世間萬物互通互融,包羅萬象且內涵寬廣。舉例來說,茶道精神吸收了我國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以及佛教觀點,并將這些不同的哲學流派融合貫通,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終形成了一種對人生和宇宙萬物特有的認知,這種認知包含了儒家文化所強調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入世理念,也包含了道家思想所主張的“天人合一”的出世思想,另外還蘊含了佛教中“清靜無為”、“禪茶一味”的修身哲學。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注入茶道精神的這些內涵,能夠使學生們的心態變得更加樂觀積極,也更加成熟穩重。在學業和事業上,可以用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去拼搏奮斗,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難,則可以用道家及佛家思想中淡泊明志的觀念,讓內心變得平和深沉,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同時,茶道還通融多方面的知識文化,如科學、建筑、文學、音樂、繪畫、舞蹈等等,把這些內涵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讓他們渴求去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為以后成為綜合型人才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4茶道精神和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融合途徑

第一,高職院校要正視和重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盡快開設或者增加茶道文化在德育課程中的比例。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學者,都要轉變觀念,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把德育工作看成無關緊要的教學課程,除了要增加課程比例外,還要提升德育工作的吸引力,要用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另外,在授課過程中,要針對學校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實際,去有針對性地授課,做到學以致用。舉例來說,對于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妨從茶道精神對我國不同地區那些形態各異的傳統建筑風格的影響入手,去講解其與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和美學之間的關系,從而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我們這個民族古典建筑所融入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這不僅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更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建筑設計工作中,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進去,對我們現代社會的建筑美學做出自己的貢獻。第二,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評判和考核體系。緣何很多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不受重視?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就是沒有相應的評判考核體系去約束和監督,這就讓一些院校覺得其可有可無,不去投入什么精力。對于此,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就要摒棄以往那種陳舊的德育工作考試模式,把它與別的重要科目置于同等位置,并研究制定更加科學規范的評判和考核體系,用分數和考評去影響學生對德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要注意到這樣一點,德育工作本身屬于說教類內容,但凡這樣的課程極易引起學生的厭倦甚至是反感,因此為了提升他們的學習欲望,就要把茶道精神中的一些典故、歷史淵源、茶知識等有趣的內容注入到德育工作中,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熱情學,帶著樂趣考,進而把茶道精神真正融入心中。

作者:王軍麗 單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蘇巧雯.談茶文化在校園的育人功能[J].廣東茶葉,2007(3):13-15.

[2]羅成翼.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3(5):30-32.

[3]高旭暉,張子強.論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0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