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職業高中德育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22 10:27:00
導語:獨家原創:職業高中德育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作為與普通高中學生不同的群體,他們不是選拔考試的成功者,但他們同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人格是否健全,也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興衰。
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急功近利、利益等各種誘惑因素也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在當前大背景之下,本文分析了職業高中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了職業高中德育教學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德育職業高中德育社會轉型期
前言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德育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多元化的發展,道德教育的社會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存在著德育目標過高、脫離生活實際,德育內容忽視底線道德教育,德育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等缺陷①。
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在經濟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大背景下,職高學生的思想行為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學校德育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職業高中德育創新作為一個新的時代課題,我們必須在職業高中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變職業高中德育效果不佳的現狀,不斷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一、職業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誤區
(一)德育內容僵化,缺乏德育課程的校本研究
職業高中德育課程的大多是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設的,很少甚至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社會環境實際,缺乏針對性的德育校本研究。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強調利益導向和競爭效益的經濟倫理與以奉獻利他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社會倫理發生著激烈碰撞。過去學校德育所灌輸的絕對社會本位的思想,作為一種社會道德理想,只能要求社會成員中的少數先進分子,而用它來要求社會全體成員,則缺乏充分的社會基礎。德育內容本身缺乏前瞻性與靈活性,結果使德育局限于書本大綱,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德育教育者缺乏經驗
職業教育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專業設置又隨著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因此,教師普遍年輕。老教師和中年教師較少,青年教師占大多數。青年教師也是在經歷著我國的經濟改革和市場轉型的變化,他們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也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他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修養。青年教師接受新鮮事物較快,他們在工作中比較重視實際的效果,注重當前的個人價值的實現。但也存在著工作中容易急躁和耐心不足的缺點。尤其是在德育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對學生管理沒有耐心,對學生管理工作操之過急,甚至有對學生的不規范行為過分氣憤而動手打學生的情況出現,這種現象就要求學校在德育管理中要首先對班主任和教師進行德育管理。
(三)學校對社會變化的不適應導致德育的缺陷
職業高中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要具備相應的技能,這就需要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職業高中的學生畢業之后很大一部分是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現在學校也是根據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內容對職業高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缺乏針對性,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畢業之后走上工作崗位找不到自己茫然,不能準確定位。
二、職業高中德育方法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德育方法脫離社會實際
對學生的德育教學不是通過指導學生自身的人際交往和現實的生活過程來培養學生的道德,而是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不是把道德視為一種只有在人與人之間現實的交往生活才存在的緯度,把德育視為一種內含生命體驗和情感特質的生活實踐過程,而是把道德從生活中剝離和抽象出來視之為可以獨立存在的東西②。而在實際中,我們知道德育與我們的生活是休息相關的,不可脫離的。如果把德育視為可以在真實的生活過程之外來專門進行的活動,德育就成了像自然科學教育一樣的知識授受或思維、認知能力開發的過程,不具備動態教育、傳授方法的。
2.對德育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存在偏頗
人們普遍認為教師是德育的主角,學生完全是德育的配角,因而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角之絕色,即把學生看作是社會規范的造物,把德育看作是完成這一任務的工具,學生接受、繼承和掌握了既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就是德育的目的。在這種教育方式的指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執著于此的教師也就看不到學生作為道德實踐活動的主角的角色③。因而在這種教育中,學生沒有主體性,感受不到育德的樂趣,只能感受到壓抑、痛苦。
三、以德育生態論指導職業高中德育之措施
針對職業高中德育生態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構和諧德育生態的過程中,根據職高學生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職業規劃設計
職業高中的學生畢業之后是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學校德育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畢業之后走上社會這個特點。教學的時候適當導入未來職業規劃這一課程。讓學生能明確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以學生終身發展為視點,設計教育方案、開展教育活動,強化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綜合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的培養,引導學生明確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學會把握職業機會,以保證自我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
(二)強化學校德育的輻射功能
要把學校德育和社會德育系統結合起來。不能再將德育投入當作一種無償的經濟負擔,而應當把“以德治國”的精神落在實處,充分認識職高學生德育的重要意義。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要逐步擴大現有職業高中學校的德育功能,充分發揮其對社會的輻射作用④。有效擴展學校的德育影響范露,使其沿著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社會德育的方向發展,促進學生德育的全面發展。
(三)樹立大德育觀,充分發揮杜會對學校德育的促進作用
職業高中德育管理的主體除了有普通高中職業管理主體的特點外,還要在德育管理中體現職業高中的就業特性。要考慮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滿足社會對各種勞動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業的門檻,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是職業高中的主要目標⑤。同時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把職業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靈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礎、職業技能訓練是特色的職業教育格局。在進步的社會思想意識和社會調節機制的引導和支配下,社會的道德教育應同經濟發展相互適應和相互促進。
優化德育環境,還必須正確處理好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環境建設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的大德育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許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學校的反思與超越[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6月,16頁
[2]孫艷艷.社會轉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創新研究[D].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6月,17頁
[3]鐘毅.學校德育模式改進與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8頁
[4]李建國.包頭地區職業高中德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2月,12頁
[5]王祎.職業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途徑研究——以江蘇省高淳職業教育中心校為例[D].蘇州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08年9月,31頁
- 上一篇:獨家原創:經濟危機下制造業并購策略論文
- 下一篇:定值誤整原因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