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8 03:21:00

導語: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德育功能分析論文

創設和諧校園環境,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高職院校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為學生創設和諧校園文化學習環境,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揮。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環境主要指教室、實訓基地、課堂和班級。

首先,教室、實訓基地是教學場所,屬于靜態的學習環境。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培養和熏陶。因此,在創設和諧校園學習環境的過程中,必須做到主題鮮明、和諧得體,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警示啟迪性,營造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文化氛圍。

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我院確立了“立足油田,面向社會,貼近經濟,服務企業”的辦學方向和“立足行業與面向社會并舉,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并舉”的辦學理念,初步形成了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產教結合新格局。與此同時,全面啟動了德育工作創新工程,初步形成了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大德育局面,并形成了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緊貼學生就業實際的德育工作特色。學院十分重視學習環境建設,將其作為形成學生德育工作特色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我們在全院學生中開展了以“兩室兩美”(教室、寢室、美的環境、美的心靈)為主題的“文明教室、文明寢室”競賽活動,著力抓好兩室“三化”(美化、凈化、文化)建設。學院確定教學班既做到規范統一,又體現班級專業特色,賦予各班級獨特的文化氣息。學院要求教室內做到“六有一無”,即有國旗、班訓和班徽、學習園地、名人名言、榮譽角、衛生角,無一切與教學氣氛不相吻合的事情和現象,彰顯班風文化氛圍,并充分體現班級個性化特征。班主任從構建積極健康的教室文化入手,十分重視本班教室的整體設計工作,從桌椅擺放到環境衛生,從班規、班訓的制作到名言警句的選擇、書寫、張貼,都非常講究,把爭創“文明教室”活動列入德育創新工程的重要議事日程,使教室環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和優化。不可小看一幅名言警句,它可能成為學生的座右銘;不可低估懸掛國旗的作用,這可以時刻激發學生報效祖國、發奮學習的滿腔熱情;不可輕視一個小小的榮譽角,它會隨時喚醒學生的進取心;不可忽視教室的明亮清潔和桌椅的整齊有序,它會使學生自覺產生愛護美好環境的愿望。

其次,高職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屬于動態環境,主要由人為因素形成,學生在這一環境中接受主動性、紀律性教育。因此,教師必須組織好每堂課,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啟發學生、指導學生,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師循循善誘、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且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的形成也是一種有益的影響。而教師淵博的學識,精湛的專業技能,會使學生由衷地產生一種敬佩感,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衣著整潔大方,談吐自然流暢,舉止文雅文明,對學生有一種積極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氣質性格的養成。課堂學習環境文化氛圍的營造是優秀教師教學能力的表現,每位教師都應使自己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積極的德育影響。

最后,班級是有組織的學生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的影響應該是民主、團結、統一和集體榮譽感。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班風,是營造德育氛圍的重要途徑。因此,我院提出了班級“四個一”的建設目標,明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抓個體、重考核,在管理中引入競爭,在競爭中強化管理,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氛圍。工作實踐告訴我們:一個風氣好、班風正、學習氣氛濃厚的班集體,可以使學生養成愛集體、守紀律、講團結、愛學習、樂于奉獻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成為品學兼優的高技能人才。反之,一個學習氣氛淡薄的班集體,有可能使學生形成自由散漫、盲目驕傲、斤斤計較、怕吃苦的惡習。因此,在構建和諧學習文化的過程中,班主任的事業心、責任感、思想品德素質和工作作風,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使學生融入一個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的集體環境中;各部門要齊抓共管,積極營造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為學生成才創造有利條件。

優化文化活動環境,構筑文化育人陣地

高職院校校園環境和校園活動環境統稱為文化活動環境。校園環境屬靜態文化活動環境,是高職院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外在體現。建設和諧校園,首先應該注重校園文化形象的塑造。從環境上看,校園應該體現文化教養和高雅品位,即優雅、寧靜、整潔、美觀;從主體上看,和諧校園文化要求師生品性高尚,舉止文雅,這樣才能展示文化教養的魅力,使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凈化,充滿文化育人氛圍。

我院十分重視優化和諧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工作,將其作為實施德育工作創新工程的第一要務。整潔優美的和諧校園文化環境,在育人過程中起到了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警句懸掛在主體建筑上,催人奮進的系列警示牌置于綠樹叢中,以奮發進取為主題的漢白玉雕塑聳立在鮮花盛開的花壇中央,宣傳櫥窗、板報長廊在校園內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形成了潔凈、文雅、美觀、寧靜的校園環境。由于我院重視校園文化環境基礎建設和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校園文化環境得到了美化、優化、凈化,置身于我院校園,猶如步入美麗的花園,既使人感到優美、舒適、雅致,又令人振奮和鼓舞,也自然產生一種言行約束力。栽樹種花,美化道路,標示校訓,書寫橫幅,辦板報,設宣傳窗,看起來是些小事,然其所發揮的德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校園環境的優良程度與德育功能成正比,即環境越優美、文化氛圍越濃厚,學生遵章守紀、熱愛校園的自覺性就越高,愛美情感、公德意識就越強,學生自我教育、自身轉化的內驅力就越大。

和諧校園文化活動環境的主要形式是群體性活動,屬于動態文化環境。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陶冶學生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組織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創設一種優化的群體文化活動環境和氛圍,使各項活動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規范學生的言行,陶冶學生的情操,是凈化動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我院始終堅持以優化和諧校園文化活動環境為前提,每年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歌詠比賽、民族音樂知識比賽、高雅音樂欣賞會、民族藝術和中外文學名著欣賞報告會、“民族之聲”文藝匯演、京劇藝術欣賞會等文化活動。通過創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培養學生個性,發揮學生潛能;通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熏陶,增強師生的凝聚力,強化德育創新工程的效果。

我院在優化文化活動環境過程中,堅持以“構建和諧校園,做文明大學生”活動為載體,貫徹落實大學生行為規范,制定學生文明禮貌公約,從風紀、儀表抓起,大力倡導校園禮儀文化,組織禮儀文化講座,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另外,人際關系氛圍也是學生文化活動環境中一個重要方面,而對學生影響較大的是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師德,熱愛學生,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回報心理,進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學習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優良的品德和較高的思想境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在優化校園文化環境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

多年的實踐表明,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創設和諧校園文化環境,營造和諧校園文化育人氛圍,堅持以美化靜態環境為基礎,以凈化動態環境為條件,實現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這是實施德育創新工程的重要途徑與舉措,有利于構筑校園文化陣地,強化德育效能,形成文化育人氛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天津日報,2006-10-19.

[2]雷旭.大學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中國科學教育,2006,(21).

摘要: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創建和諧校園,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創設和優化和諧校園文化環境,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拓展和諧校園文化在優化育人中潛移默化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實現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