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初探
時間:2022-10-18 03:29:27
導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德育教育滲透于預習、課堂、課后等各個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的形式學習優秀品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且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的基礎知識,可以掌握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表達自己的想法,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小學屬于啟蒙教育階段,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與他人的交流,甚至影響其性格和以后的成長。在小學階段,學生具備基本的認知能力,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老師需要著重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在預習中滲透德育教育
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模塊,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上課前朗讀文章,細細品味文中的字、詞、句,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語文是與生活關聯較為緊密的一門學科,在預習時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積極思考,學習文中的一些優秀品質。語文教材的編選,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透露的思想品質都是較為積極向上的,學生預習時應該自主感受其中的優秀品質,逐漸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二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普及,使得語文教學的資源更為豐富,情境創設變得更為簡單,老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等方式,在進行德育教育性質的課文教學時,創建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營造的氛圍,增強其對于優秀思想品德的感受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帶有一定的情緒色彩,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之一,便是通過情緒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點的內涵,并且通過合理的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聯想,主動思考。
三在課后練習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的學習,除了學習基礎知識外,還要學習自信、樂觀的積極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課后練習應該通過合理的作業設置,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道德觀念。作文是老師經常布置的課后作業,比如讀完一本名著或做完一件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這些事件的思考。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高度,對于社會的人文建設具有積極意義。《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應該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學習課文或生活中的優秀品質。
作者:徐俊 單位:溧陽市上黃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宋瑞瑞,任美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2015(2)
[2]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5)
- 上一篇:談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
- 下一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