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教學德育教育的滲透研究
時間:2022-04-03 10:25:23
導語:高校美術教學德育教育的滲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更加的重視。在高校美術的教學當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元素。本文即是探討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給相關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參考與借鑒,并促進我國德育教育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高校美術;德育教育;滲透
我國高校學生是現代社會的主要后備力量,是現代社會主義的下一代接班人。所以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及道德素養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滲透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與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目前高校美術中的與滲透的現狀
(一)教師對德育元素的滲透不重視。在高校的美術課程當中,許多教師都只注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輸。教會他們如何欣賞畫作、如何運用繪畫技巧或其他方面的知識技巧來提升自己的美術能力,而對其德育元素的滲透并不重視。即使現代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提倡教師要在課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其他綜合能力,但是部分教師依然運用傳統式的教學課堂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欣賞技巧、繪畫技巧等知識方面提升他們的能力,這對高校美術課程的德育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二)學生對德育教育不感興趣。高校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有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教師對他們再進行德育元素的滲透就是多此一舉,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良好的價值觀念,不需要教師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德育能力。對教師展開的多樣化學習、探討模式和其他提升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課程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不需要更多德育能力;另一方面認為自己的潛能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無法再開發其他的能力,提升各項綜合能力,這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再加上教師在課堂當中也沒有對德育元素的滲透采取重視,學生也受到影響,覺得自由成長、個性發展是自身的特點,不需要再進一步培養其它德育意識。(三)課堂形式過于單一。在高校美術的課程當中,無非就是傳輸理論知識、教會學生畫畫以及對各種畫作地位欣賞技巧。而高校學生又在這個時期剛踏入比中學更為廣闊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在不斷的增加。現代科技在不斷的發展,花樣繚亂的網絡世界使他們沉浸在其中,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無法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堂形式過于單一就會使得學生越來越反感課堂。更有部分學生覺得,自學比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更加有效,進而越來越不聽老師講課。教師又因為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逐漸喪失教學熱情。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學習,課堂形式永遠處于單一,這對高校美術課堂的發展也存在不利影響。
二、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元素的滲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當中的德育元素。首先,教師要對德育元素的滲透進行重視。樹立起牢固的德育意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基礎,將德育元素滲透在課堂內容當中。對教材進行認真的鉆研,挖掘其中具有的德育元素。在課堂當中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感受到德育教育。一般來說,高校教材中存在許多德育元素,每位教師教案當中都會有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筆者考察以及分析,在教材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德育元素。1.人文素養教育自美術課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以來,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意識的滲透。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的人文氛圍當中發現美術、體驗美術,進而學會運用美術。在美術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應該只是學習一種技術或者技巧,更應該學習美術中體現出來的文化。高校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有國內外美術文化以及其他不同民族的美術文化,這些都體現了文化的包容性與廣泛性。學生在不同美術文化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斷認識人類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存在的差異,在人類世界當中生活的豐富性以及思想的多樣性,進而提升對中華民族優秀美術文化的熱愛。促進學生對世界當中所存在的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進而了解有關美術的更多知識與歷史。2.環保意識教育高校學生基本都擁有了一定的環保意識。一般來說,他們都會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感情,再加上進入高校學習拓展了他們的地域視野,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所生長與生活的這一片土地。所以教師也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加強。隨著現代科技與經濟的不斷增長,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環境有許多都在被破壞,不可再生資源也在不斷的枯竭衰退。所以在現代社會當中,環境保護也成為最熱點的話題。高校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環保意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教師如何在課堂當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學會保護環境。例如在高校美術課堂當中會有許多的實踐藝術課。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變廢為寶、進行多種手工藝品的制作,或者在野外進行寫生,這些活動都可以滲透環保意識的教育,使得學生學會節約資源、愛護大自然。3.愛國主義教育高校學生是思想可塑性良好的青年一代。愛國主義教育對他們來說也非常的重要。教師不僅要在課堂當中教會他們相應的繪畫技法以及欣賞水平,還要實現對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當中貫穿愛國主義元素,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繼承與發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例如在高校美術課程的教學當中,不乏有歷史名作的欣賞以及相關名畫的真假鑒定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相應知識時,認識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對我國豐富多樣性的古代文化與藝術遺產進行了解與探究。在探究的過程當中發現、領悟與感受藝術的魅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現愛國主義的有效滲透。(二)在教學過程當中貫穿德育教育。教師要學會在教學過程當中貫穿德育教育。只有認真設計在教學當中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心思與精力,才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首先,要結合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從教學目標當中獲得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長處,并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學會取長補短,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及高尚的品德。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合作式、探究式、自學式。在課堂當中不應當對學生進行生硬的理論知識灌輸,要學會聯系實際,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也要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的學習,接觸新事物,有效引發與高校學生的共鳴,見縫插針滲透德育元素。教師也可以在課堂當中制定美術課堂行為規范,來使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從教師進入課堂、學生問好以及學生的坐姿站姿等方面來進行規定,以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舉止文明的良好行為。最后,在課堂教學完成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高校學生只有得到教師的認可才能夠更加積極的學習。同時,具有針對性的指出學生在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并鼓勵他們進行改正。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三)提升教師形象實施德育示范。要實現高校德育元素的滲透,最重要的還是要教師發揮示范作用,提升自身的德育形象。如果一位高校教師不熱愛自身的事業與家鄉,缺乏德育元素的表現,那么他也不能夠引領學生向著良好的德育元素方向發展。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高校美術教師,就應當將讀書育人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熱愛祖國、熱愛民族,將自己獻身于美術教育事業當中。以高尚的情操以及博學多深的知識來吸引學生。而學生也只有對教師懷著一種尊敬與喜愛的態度,才能夠進行更加積極的學習。在生活當中,教師整潔大方的穿著、形象都在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得學生潛移默化的想要朝著教師這個方向發展,進而實現對學生的德育素養培養。
三、結語
在高校教學當中滲透德育元素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影響著學生后續的工作與學習。而教師也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根據實際情況、教學內容,進而滲透相應的德育元素。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感受到德育元素的存在,進而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識與素養。但是在現代的高校美術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許多教學問題,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對其進行探索與創新,并展開有效的德育元素滲透教育。
參考文獻:
[1]馮婕.學校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美與時代(中),2017,(11).
[2]高碧青,姜彩虹.堅持與發展以人為本的高校德育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1).
[3]王璐.高校美術教育中“引導性”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6,(04).
作者:居思霽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 上一篇: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德育的途徑
-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策略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