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概念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9 06:30:00

導語:教育評價概念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評價概念分析論文

提要本文針對評價相關關系不清的總是從多角度對此進行了辨析,并對教育評價學科群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教育測驗教育測量教育評價

教育評估、教育評價是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興起,60年代興盛于西方世界并傳入我國。這些學科雖然在我國大力已有20余年,但

的進展不大,學科的成熟度不高,與我國廣泛開展的教育評價活動很不適應.我國各省市都有院(中心),也成立了許多評估、評價機構,廣泛展開了對教育測評估評價活動。而與此相應的教育測驗、教育統計、教育測量、教育評估、教育評價理論很不成熟.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教育評價與教育研究和發展,以及對教育評價實踐的指導.鑒于此,本文對與教育評價相關概念進行簡述和辨析.

一.關于教育評價相關概念簡述

教育測驗:即為考試,它是對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的測量。考試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手段。考試是個系統,它由主考、

被考(考生)、試卷(試題的集合及其評分標準)、考分四要素組成。考試的過程就是主考組織編制試題,通過試題作用于被考,將正確答案、評分標準與被考的反應(答案)相比較,然后給出考分的過程。考試從宏觀上可分為考試和教育考試兩大類。教育考試又可分為校內考試和校外考試兩類。按考試分數的解釋與使用,可分為常模參照性考試和標準參照性考試。按考試對象分,有學業的成就考試、學術能力傾向測驗(其目的在于測量考生的潛在能力、發展傾向,如能力傾向測量)、人格測驗(如測量態度、興趣、情緒、性格等).按測驗人數分,有個別測驗、團體測量.接測驗方式分,有紙筆測驗(用筆時試卷作答)和非紙筆測驗(如口試、實驗操作、表演等)。其它可分為難度測驗、速度測驗、性測驗、診斷性測驗以及大規模測驗(其成績的使用有權威性,要求嚴格,標準化程度高)、教師自編測驗(即教師自編用于課堂教學的測驗)等.[1]

教育統計(學):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原理和研究教育現象中的數量關系的一門學科。它通過數據的和處理,準確地掌握教育

情況,為制定教育方針、政策提供依據,為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探索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檢查教育效率提供科學方法,也為教育管理和教育評價提供有效的工具.它分為兩大類:一是描述統計學,研究簡縮數據和描述這些數據,二是推斷統計學,用數據進行統計檢驗,統計分析和非參數統計法作出決策。前者只是分析某一樣本的特點,而后者則是通過抽取母體的一個樣本,并以此樣本為根據來分析母體的特點.它是在教育的研究中,描述樣本,分析樣本,分析樣本與總體的關系,從而進行教育科學推論的一種原理和方法.其研究方法一般有: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統計資料檢驗法、統計資料圖示等。[2]

教育測量(學):研究如何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效益等問題的一門教育學科。它運用各種測量

手段和數理統計方法等數學工具,根據教育目標或教學計劃的要求,研究如何測量和評價教育效果,如何編制測量計劃,各種類型試題的優缺點,衡量一個學業成績測驗好壞的數量指標,如何進行測驗結果的統計分析,測驗分數的解釋和評價等.其主要包括:測量原理、項目分析、效度、信度、標準化測驗、測驗的設計和編制、測驗的常模、測驗的實施和評分、測驗結果的解釋等。[3]

教育評估:是一種有系統地去尋找并搜集資料,對評估對象作預測性、估計性的評判,以便協助教育決策者從若干種可行的策略中擇一而

行的過程.在我國教育評估與教育評價不作嚴格區別,在實踐中具體運用時,不同的范圍和場合有不同的習慣用法.如高等教育中多用評估,在督導部門也稱督導評估,而在普通教育領域多用教育評價不過兩個概念是有一定區別的.評估有估價的含義,較為模糊粗略,而評價相對而言是較為精確的價值判斷,評估多用于群體或單位的狀態及效果的估價,而評價則既有對群體和單位的價值判斷,也有對個人的判斷.教育評估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教育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要根據教育評估的結果,及時調整教育的決策。教育評估的結果對國家、對學校都是一份咨詢材料,而不是行動綱領.[4]

教育評價(學):以教育為對象,研究各類教育目標與相應的教育現象之間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可劃分

為:宏觀教育評價(研究教育思想評價和教育制度評價)和微觀教育評價(研究學校教育系統內部各類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動的評價,如學校辦學思想、學校領導管理質量、教師教育和教學質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質量的評價等)。它的基本范疇是:教育評價的對象,教育評價的范圍,教育評價的模式,教育質的規定性評價,教育量的規定性的評價,教育質和量變化的度的評價,教育評價的指標體系,教育評價的類型.其研究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發展性原則和聯系性原則.其種類包括目標評價、過程評價、條件評價、貢獻評價等.[5]

教育評價(學):教育評論學是研究教育評論現象和教育評論活動規律的科學.或者說它是研究教育評論的、現狀,教育評論現象的

本質聯系,教育評論工作的性質、任務和作用,以及教育評論工作的原則、方法的科學.教育評論學是與教育理論、教育史并列的一門教育學科.要建立教育評論學的學科體系,必須解決兩大難題,即建立教育評論學的范疇體系和概念體系,并給予科學的揭示和闡述,使這些概念和范疇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同時,還要運用這些概念、范疇及其所固有的內在聯系,采取科學的方法論證教育評論活動中最普通、最一般的科學原理;從而揭示出整個教育評論活動及其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教育評論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從根本上規定了教育評論學的學科性質和范疇.首先,教育評論活動是一種教育科研活動,它的直接結果是鑒別、評判教育文化的優劣,進而對教育界產生社會輿論導向作用;而教育文化本身及其所產生的依附于受教育者身心的精神產品,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可見教育評論家屬于研究意識形態和揭示教育評論活動的本質規律,建立完整的教育評論學學科體系。所以,教育評論學也屬于基礎理論學科。再次,教育評論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教育評論學涉及整個教育領域,內涵十分豐富。也可從不同視角,針對不同范疇建立多部門、多層次的分支學科(如:教育理論評論學、教育史評論學、教育行政評論學、教育家評論學等),所以教育評論學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6]

二、關于教育評價相關概念與教育評價的關系

教育評價與教育測驗的關系:教育測驗是對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以及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檢測,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手段,確切地說它是

教育評價獲得評價信息的工具之一.教育評價獲取信息的測驗法就是來自于教育測驗.

教育評價與教育統計的關系:教育統計是運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現象中的數量關系,通過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確切地掌握教育

情況,也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育評價中獲取信息的統計法就來自于教育統計。

教育評價與教育測量的關系:教育測量通過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智能的發展、思想品德的變化、體質的狀況以及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的測

定,為教育評價提供依據,是教育評價信息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教育測量提供的資料,教育評價將成為無源之水,失去了作價值判斷的依據,其科學性、準確性便無從談起。另外,教育測量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評價才能獲得實際意義,成為改進教育工作有價值的信息.[7]

教育評價與教育評估的關系:教育評價與教育評估是非常相近的兩個概念,在許多場合是通用的。評價是精確的價值判斷;而評估是估計

的、預測性的價值判斷。在我國從政府的文件到學者的文章論著,以及教育實踐都把評估與評價混用。我個人傾向于把教育評估的對象限定在以宏觀、中觀的復雜教育系統的戰略性、預測性估價方面,對于微觀的較簡單的教育系統的過去和現存實態則作為教育評價的對象。

教育評價與教育評論的關系:教育評論是對教育文化的反思和展望,它的對象是以教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為主的,以真善美作

為評論標準的觀念活動。嚴格講它與教育評價雖只一字之差,但它與教育評價分屬于教育科學的不同領域,有著重大區別。比如,教育評價是一種管理活動,而教育評論則為觀念活動;教育評價由評價機構按嚴密的程序實施,而教育評論則由教育評論家個人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評述;教育評價有明確的指標體系并要求量化,而教育評論無需指標體系更不用量化,教育評價的對象是具體的可控的,而教育評論的對象是抽象的,不可控的;教育評價的結果多用于改進工作,而教育評論的結果則多用于改變觀念;等等。這不是說教育評價與教育評論一點關系都沒有,它們的關系表現在教育評價的結果可以成為教育評論的論據教育評論,而教育評論的結果可以作為教育思想觀念影響教育評價所依據的教育價值觀。

三、從價值論角度看與評價相關概念的區別

唯物主義的價值論認為,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是人們把握客觀世界和兩種不同方式。兩者反映的對象、意義和參加的心理成份都有著質的

區別。事實判斷是以客體的本質和為對象的,它探討客體“是怎樣的“、”是什么“,探討事物的現象、本質和規律等實體屬性,即以理性認識這種抽象思維形式反映客體的本質及其規律。而價值判斷是以客體與主體需要的關系為對象,它探討客體的價值屬性,即客體的意義------對社會需要意味著什么,它以多種意識形式-----認識(價值與事實判斷)、情感(對價值的態度體驗)、意志(對價值的自覺保證)等諸種形式的綜合來反映客體與主體需要的關系。

從前面的可以看出,教育評價對評價的對象不僅要借助教育測驗、教育統計、教育測量進行量的測定和分析,而且要進行質的分析,

把所有考查績效的材料和分析綜合起來,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作出價值判斷。從這里可以看出,教青評價行為是建立在事實判斷基礎上的價值判斷.教育評價中的事實判斷在于診斷與鑒別教育的性狀,價值判斷則是對診斷鑒別而得的結果或結論,按其價值取向進行合乎目的的推斷和判斷;事實判斷是價值判斷的基礎,價值判斷是事實判斷的目的性追求。而教育評論是依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價值取向,對教育的一種價值判斷。從教育測驗到教育評論是一個由事實判斷向價值判斷的變化過程,我們不能說教育測驗絲毫沒有價值判斷,如在測驗什么不測驗什么的上是有價值判斷的;同樣,我們也不能說教育評論就無點滴的事實判斷,教育評論需要通過事實判斷的真憑實據作論據。

四、對教育評價學及其學科群的建議

教育評價學經過幾十年的已初步形成了學科體系,盡管概念、體系有待完善,但已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相應的考

試學(研究教育測驗的學科)、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教育評估學、教育評論學都已有相應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共生的教育評價學科群。21世紀,要使這個學科群得到良好的發展,我認為首先對各個學科的研究范圍有個明確的劃分,尤其是對教育評價學要有合理的定位,不要再把學、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的納入自己的努力范圍,要讓它們以獨立的學科更好地為教育評價學服務。另外,教育評價學還要把屬于教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類的抽象的,教育評價無力評價的范圍還給教育評論學,讓教育評論學更快地發展.同時,要把教育評估與教育評價的關系處理好,可將兩者合二為一,形成統一的學科.其次,各學科要明確自己的研究對象,形成概念體系和學科體系,把一些已成熟的概念和約定俗成穩定下來,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科知識和概念體系。第三,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加強理論研究,使其適應實踐的要求,要積極實踐經驗并升華為新的理論,豐富和發展教育評價學學科體系.第四,要處理好引進與消化吸收的關系問題。無論是從國外引進的教育評價學理論,還是從教育界以外引人教育的評價理論都要結合我國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進行修正使其“本土化”和“教育化”。

綜上所述,搞清教育評價相關概念的關系,對理清教育評價學科群內各學科的關系,促進該學科群的發展,為豐富和發展教育科學,加快

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5]見李冀主編·《教育管理辭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頁、第167頁

[2]參見曹延亭編著·《教育統計學基礎》·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頁

[3]見李冀主編·《教育管理辭典》(第二版)·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頁

[4]參見許茂祖編著·《高等教育評估理論與》·鐵道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7頁

[6]見劉堯著·《教育評價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第7--23頁

[7]見侯光義著·《教育評價概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頁

[8]張玉田等編著·《學校教育評價》·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