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策略探索

時間:2022-04-03 10:27:42

導語: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德育策略探索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挖掘學科素養、學科科學發展史方面的素材,有效滲透德育。文章結合教學實例,指出教師要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巧妙滲透德育,培養學生以科技發展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堅守本心、永不言棄的科研態度和執著的毅力,培養學生保護、珍愛生態環境的意識,使學生成為具有較高道德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生物;德育滲透;學科能力;科學素質

當今時代,生物學科發展迅速,生物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轉基因技術用于提升農作物產量,增強抗蟲抗病能力,控制各種生物的數量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生物教育,重視生物課程的設計,力求充分發揮生物教育的價值。為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生物德育價值,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并嘗試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進而提高實驗探究能力。翻閱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不乏有一些生物發展史方面的背景信息,在生物發展史資料中介紹某些生物資料,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本文分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因,探討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種有效方式。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因

當前,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根據教學情況滲透核心素養內容,滲透生物德育方面的內容如思維培養、科學精神、道德素養等,以提升高中生的思想認識和科學素養。首先,高中生物教材、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高中生物蘊含很多道德內涵、人物事跡,可以作為德育的材料。生物作為一門科學課程,是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歷經多年探索的成果,每一個重大發現都是他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因此生物教材及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值得學習的原型及榜樣。其次,高中生物知識本身就蘊含很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吻合的內容,如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揭示了各種細胞相互作用,共同協作完成生命活動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理念。再如,神經系統的調節章節講述了多種激素的作用:甲狀腺激素,幼年時過少會得呆小癥,幼年時過多會得甲亢;生長激素,幼年時過少會得侏儒癥,幼年時過多會得巨人癥。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路徑

高中生物教材、其他教輔資料以及教師課堂上設計的教學環節中都蘊含道德的內涵。生物教師要積極開發、探索生物課堂中蘊含的德育知識,通過教材內容巧妙地進行引導、拓展,幫助學生去思考、感悟其中的道德故事。1.培養學生以科技發展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開篇呈現了對鄒承魯院士的訪談內容,真實再現了鄒承魯院士的事跡與想法。他所在的團隊在艱苦簡陋的實驗環境下通力合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這是生物科學史上的一大壯舉。為此,在教學“蛋白質的功能”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蛋白質的眾多功能,如免疫功能(抗體)、結構功能(結構蛋白)、運輸功能(血紅蛋白)、催化功能(酶)、激素功能(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在學生對蛋白質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呈現鄒承魯院士合成激素類蛋白胰島素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鄒承魯院士的科研精神、遠大的理想抱負、為國家奉獻終身的價值追求。當被問到“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你們是怎么想到做這個高難度的課題的?是其他科學家的工作讓你們感覺有一定的把握嗎”時,鄒承魯院士坦誠回答:“沒有,只是憑一股熱情。當時大家就是有一個愿望,做出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這些樸實無華的話語,會讓人們感受到科學家為科研獻身、為祖國無私奉獻的滿滿正能量,他們不計較成敗得失,始終堅守自己內心的科研夢,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楷模。因此,生物教師可以巧妙引入鄒承魯院士的事跡及訪談語錄,甚至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將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藥學家屠呦呦的視頻資料引入課堂,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培養他們以科技發展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2.培養學生堅守本心、永不言棄的科研態度和執著的毅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一些生物知識還蘊含著創造性思維方式和靈活多樣的科學方法。諸如,遺傳是高中生物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遺傳因子的發現、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的本質、基因的表達等知識,這些知識是高考的重點,生物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講解該模塊內容。學習遺傳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個體的形成過程、樹立基因安全意識、了解疾病的預防原理及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提到遺傳,教師可以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對科學的熱愛和鍥而不舍、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另外,不得不提到奧地利著名生物學家孟德爾,源于對科學的癡迷,在唯有孤獨相伴的小庭院里他選擇了科學研究,選擇了探究生物的奧秘,探究遺傳的規律。在人們對遺傳學知識還一無所知時,他在修道院用一塊田地嘗試種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種植物,期間他還進行多項植物雜交實驗,經過長達八年的艱辛研究,最終發現了生物遺傳的規律。這八年無數的失敗,無數次的嘗試,沒有他人的援助,有的只是一方庭院,滿園植株,一顆永不放棄的心。孟德爾用八年時間開創了奇跡,打開了遺傳學的大門,為后人繼續深入研究做好了鋪墊。可以說,正是大批生物科學家們這種堅守本心、永不言棄的科研態度和執著的毅力,才有了諸多生物史上的大發現。因此,生物教師在講解遺傳知識時,要注意挖掘為遺傳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重要品質,讓學生感受他們不問名利、堅守本心、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堅守本心、永不言棄的科研態度和執著的毅力。3.培養學生保護、珍愛生態環境的意識。人教版選修三“穩態與環境”是高中生物中難度較大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該部分內容從整體和整個生態環境的角度研究生物個體內部、同種生物、異種生物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整個生態體系看作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的各部分都處于動態平衡中,整個生態系統也在該平衡中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這部分知識在當前新高考中又會同當前的熱點和緊密聯系,生物教師可以將這些作為課堂學習的背景,有效滲透環保方面的知識。生態系統的內部時刻都在進行著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但生態系統整體卻能保持穩定,這是因為它們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但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一個有彈性的氣球,當外界作用超過它的彈性限度時它就會爆炸。因此,在教學這一節時,教師要多給學生呈現一些實例,讓學生感受生態系統被破壞的巨大危害,引導學生珍愛環境、保護環境,為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而不斷努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教學越來越強調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滲透思想道德的內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高中生物課程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而具有多重教育價值,不僅能傳遞生物學科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愛國情懷、環保意識等優秀品質。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挖掘生物教學的德育作用,切實發揮生物課堂教學的功效。

參考文獻:

[1]蔣進.淺談德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生物教學,2018(06).

[2]呂曉麗.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9(06).

[3]王可敬.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的德育滲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4]耿璐璐.打造個性化課程呈現多樣化課堂———例談高中生物教材重構的幾點原則[J].中學生物學,2013(10).

[5]方煜.淺談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1(02).

[6]屈燕飛.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生物學教學———以“群落的結構”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8(24).

作者:唐曉斌 單位:福建省上杭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