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興國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9 10:52:00
導語:科技人才興國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背景材料]
材料1、2003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問題。會議指出,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為推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努力造就數以千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材料2、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04年2月20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首先向獲得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科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國務院總理表示祝賀并發表講話。他說:“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競爭,愈益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要立足全局,精心規劃,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快科技事業的發展。”他強調,科學的本質在于創新,科技創新,人才為本。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科技人才,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機制。
[相關知識點]
1、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國情)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發展中國家,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另外要注意材料中的要求)
(教育)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科技是關健,基礎是教育。只有教育事業切實得到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
(科技)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②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度重視人才問題,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和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決定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③新科技革命對于各國的發展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關鍵是能不能及時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提高本國的創新能力。④當前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只有抓住機遇,在高新科技方面有所作為,才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2、怎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或提建議)
(教育角度)①必須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不斷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②加強基礎教育,大力推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③落實義務教育。
(科技角度)①國家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大力弘揚科學精神,鼓勵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體制。④抓住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機遇,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有所作為,實現跨越式的發展。⑤普及科學技術,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
(青少年)青少年要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確立正確成才目標,承擔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具體行動:積極參與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培養自己的科技意識和創新意識;向獲獎的科學家學習科學精神)
3、運用有關知識,談談對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重獎科技工作者的認識。
(1)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成為重要的生產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決定各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和尊嚴,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我們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重獎科學家是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的重要舉措。
加快科技創新與進步,關鍵在人才,重獎科學家體現了黨和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熱情鼓勵科技人才的成長,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防止人才流失,有利于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
(3)(我們青少年應當怎樣做)我們青少年要從小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深切關注祖國的前任和命運;向獲獎的科學家學習,從小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學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為將來從事科技工作打好基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在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中努力提高科技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等。
*設立國家科技獎是因為:
(1)國際競爭其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2)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科技、經濟、軍事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4)表明了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堅強信心和決心
*黨中央、國務院為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作出杰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隆重授獎表明了:黨和國家對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熱情鼓勵科技人才的成長,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重獎科學家的重要意義:⑴重獎科學家是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的重要舉措。⑵加快科技創新與進步,關鍵在人才,重獎科學家體現了黨和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⑶有利于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熱情鼓勵科技人才的成長。⑷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
4、國家為什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①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②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當今世界,科技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
5、什么是人才?社會主義條件下衡量人才的標準是什么?
所謂人才,是指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進行了創造性勞動,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工作中作出較大貢獻的人。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衡量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所謂德才兼備,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過程中應當怎么做?
(國家)(1)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2)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3)重視教育的優先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人才。
(4)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獎勵機制,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造就大批高尖人才。
(5)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青少年學生)青年少年應樹立遠大理想,正確把握成才目標,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緊密聯系在一起,按照“德才兼備”和“四有”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1、結合國情,談談為什么要培養創新精神?(或為什么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答: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②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③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越來越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進程。④想不想創新,敢不敢創新,能不能創新,關系到整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⑤貫徹“三個代表”的關鍵是與時俱進,這就必須不斷地開拓創新。(具體參看題目要求選擇其中一方面。創新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促進企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利于小康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青少年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用的人才。)
2、為什么當代青年要樹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
青年人朝氣蓬勃,思維敏捷,敢為人先,最少陳舊觀念,最具創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
3、怎樣培養創新精神?(給政府提建議)
答:(1)培養公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大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2)鼓勵創新,對有突出貢獻的公民進行表彰。(3)依法保護公民的創新成果。
(4)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 上一篇:氣象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政府氣象事業發展意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