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教師反思能力培養戰略初探
時間:2022-03-21 03:05:00
導語:簡論教師反思能力培養戰略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反思能力是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不斷完善,并通過反思,不斷研究、改進、優化教學行為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觀念,深刻地影響、引導著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將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全新構建自己的教學方式。隨時對自己的工作、教學實踐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和整合,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反思能力是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不斷完善,并通過反思,不斷研究、改進、優化教學行為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反思能力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意識對象,對自己的教育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自我審視和評價、反饋、控制、調節、分析的能力。
所以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策略。
1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對實踐進行持續性的反思
把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把教育教學作為一種專業,是教師發展的巨大動力。教師發展的過程是自主的學習與提高的過程,是一種終身的教育過程。事實上,這種反思過程是一種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的過程。它的基本步驟是,實踐一反思實踐的內容和結果一分析實踐背后的理論知識一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一在實踐中檢驗假設。這種對實踐的反思要求教師對教學實踐的行動進行細致的觀察并發現問題,通過系統的、客觀的、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對課堂教學進行新的策劃并付諸實踐,由此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反思。顯而易見,這種反思是持續性的,它不但有助于培養教師的反思、研究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是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過程和方法。
2在反思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決策能力
教師提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專業教師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增強選擇意識和決策能力的過程,其中教師的決策能力一直被認為是教學過程中的最重要因素。一個優秀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決策不僅需要以教師的知識、技能、態度和意識為基礎,而且需要教師從教學活動的整體情境出發,清楚地認識教師、學生、課堂活動三者如何綜合互動、共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的決策能力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由此產生的優秀教學也在課堂管理、教學組織和教學活動等方面區別于一般的教學活動。
然而,多年來人們一直把相關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作為衡量教師的標準,因此,無論職前的還是在職的教師培訓項目大都以提高專業知識和掌握某些教學的培訓為主。教學被看作是一種技術,學習教學就是學習優秀教師的技術,教師培訓者的任務是教會老師如何遵循一定的規則實施這些技術。然而這樣的教師對教學技能,包括導入、語言、板書、講解、演示、變化、練習、組織、結束等具體技能的理解和把握往往停留在表面上,無論是對教學技能的系統認識,還是對教學技能的有意識使用都比較低。他們也許知道如何使用(how)一種技能,但是,這種技能的真正意義是什么(what),為什么要使用(why)卻不得而知,因而他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所作的決定是盲目的。通過這類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問題的反思,使得教師有機會對教學的內容、意義和目的進行完全、客觀地分析和判斷,從更高的層次重新認識并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正是反思,使教師能夠有機會對所作的決定進行回顧,對影響決定的因素進行思索,對其他選擇的可能性進行研究,從而使自己進入建立于經驗之上的自我指導性的學習過程。
3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其實都受到了某種或某些理論的影響,只是有時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些理論的存在,有時意識不到。當潛意識里的理論與教師自認為遵循的理論發生沖突時,如果教師能夠認真思索,討論自己行為背后的理論及其形成原因,他便能獲得進步。通過反思的過程,將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聯系起來,教師發展的關鍵就是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實現兩種知識的融合。
4在反思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和學會使用反思的具體方法
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可以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自身成長的意義。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職業活動中的反思習慣,是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不同的方法。
4.1教師撰寫反思日記。
反思日記是教師將自己的課堂實踐的某些方面,連同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訴諸于筆端,從而實現自我監控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反思日記可以涉及有關實踐主體(教師)方面的內容;有關實踐客體(學生)方面的內容;或有關教學方法方面的內容。把日記當成一種反思工具,對日記進行經常性的分析和回顧,并通過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教師才能形成職業反思意識,進而提高職業反思能力。
4.2教師設計問題單。
問題單是指教師為了對自己教學實踐的某些方面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而使用的一種問題調查表。問題單通常要在課前設計好,教師根據課堂實踐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問題單使得教師有機會對自己的課堂實踐進行客觀評價,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教師通過問題單可以對教學的諸多方面進行探索。
4.3教師收集學生反饋信息。
學生反饋是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反思方法。學生作為教學實踐的客體,對教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從自己的實際需要、興趣、愛好出發,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進程、課堂組織與管理及其效果等做出評價,使教師不僅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教學上的優點和不足,而且能夠更深人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需要。通過學生反饋的方式進行過程性評估,是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培養反思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
4.4教師與外界交流反思。
教師通過語言,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展現給其他成員,通過對話交流,可以使人的思維清晰,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會激起更深入的思考。同時,反思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可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反思盡管表面上看是一種個體的活動,卻依賴一個群體的支持,它不僅要求教師自己有一個主動、負責、全心全意的心態,同時也有信任、合作、協作的環境要求。
總之,教師反思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反思意識,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最終實現自我發展和提高。
- 上一篇:上市公司總裁談創業上市的感言
- 下一篇:地源熱泵技術與環保節能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