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小學生文明禮儀美育教育
時間:2022-04-27 05:20:00
導語:深究小學生文明禮儀美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當前,由于家長愛子之心,本無可指責,但當這種愛心一旦缺乏正確的導向乃至泛濫成為“溺愛”的時候,事物往往就走向了反面。從而使孩子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因此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提高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中心小學文明禮儀培養提高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禮儀是傳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時展的需要。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然而,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學,外來人口、本地人口混雜,家長多數文化水平較低,道德修養也不盡人意。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文明禮儀教育相對薄弱。從而導致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課堂上,總有學生會插嘴;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課間常有學盛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與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同志指出:“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教育,而且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實加強青少年兒童文明禮儀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傳承文明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如: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為中華民族傳承人的青少年兒童,他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二)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時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而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三)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一個注重自身修養,重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兒童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今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腦中,環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污染。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就整體情況看,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
二、文明禮儀教育的要求和依據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我們教育的這一代是跨世紀的接班人,未來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與他們的文明水準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提高自身修養、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從現在起能在社會上做個懂文明禮儀的公民,在家做個懂文明禮儀的孩子,在學校做個懂文明禮儀的好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我認為應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要求學生從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入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行為習慣可以體現在平時的交往中特別是家庭教育中,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因為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是小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例如:放學回家見到父母主動問好,幫助父母做做家務等,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
(二)要求學生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開始。
在學校,主動關心和幫助同學,學生之間團結友愛,尊重老師;引導學生有集體榮譽感,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之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其次,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人文、風俗和家鄉面貌的日新月異,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并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一顆將來要為建設家鄉奉獻力量的種子。
(三)要依據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
大多數小學生對一些基本的禮儀常識還是知道的,整體較好,只是一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還應訓練和提高。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很多習慣都沒有養成,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同時,男同學相對女同學而言,禮儀行為又普遍不及。男同學一般比較頑皮好動,女同學比較文靜,說明男同學的禮儀教育要難于女同學。所以應針對高低年級和男女同學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
1.優化環境,營造氛圍
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是促進禮儀規范養成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學校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文明禮儀環境熏陶。如:在上下樓梯處張貼“輕聲慢步靠右走”、走廊上張貼“請使用禮貌用語”、草坪花圃旁張貼“請勿踐踏”等提示語,讓學生時時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2.多種渠道,普及知識
(一)制訂規范
根據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制訂出不同年段、不同內容與不同要求的“文明禮儀”評比條件,讓全校同學都按照禮儀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低年級以基礎校園文明禮儀為重點,主要培養學生從使用簡單的“文明禮貌”用語開始,養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讓學生按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狠抓養成教育。
(二)輿論宣傳
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學習園地、隊角、紅領巾廣播站等,向學生宣傳禮儀知識。學校廣播站增設“禮儀教育”的廣播專欄,大力宣傳禮儀知識。此外,利用宣傳工具,大力弘揚學生中講文明懂禮儀的良好風貌,表揚禮儀先進分子和先進班級,評議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師生中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3.學科融合,滲透教育
注重學科教學中對文明禮儀教育的滲透,把課堂教學作為了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載體,使禮儀內容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因素,如:在《說話要注意姿勢》這一口語交際中,讓學生說說圖上不正確的說話姿勢及原因,讓他們知道這是不尊重人的表現,從而引導學生做一做、演一演正確的姿勢,不失時機地進行文明禮儀行為的引導與教育。
4.樹立典范,引導方向
美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應該做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用榜樣人物的先進思想、高尚情操、優秀品質、模范行為教育學生,使教育形象化、具體化,給學生引導文明禮儀方向。
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以自己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對于學生的問好,教師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教師首先跟他們打招呼;對于學生的幫助,我們都親切地向他們道謝;如果老師做錯了什么,也勇敢地向學生道歉。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都必須具有一種嚴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得到。
5.多種活動,實踐行為
禮儀教育的核心是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需要滲透在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活動中。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如:搞活班隊活動,組織學生召開“文明禮儀”主題班會,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節目,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使“文明禮儀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在活動中得到深化。開展每日禮儀常規檢查,檢查內容是學生上課、課間、放學時的文明禮儀情況;發動學生編寫禮儀兒歌等,使學生講文明、懂禮儀的好習慣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逐步養成。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臟話;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并會為創造一個充滿友愛、真誠、和諧、溫馨的精神文明世界,促進整個人類的道德進步而努力!
- 上一篇:關于我國老百姓儲蓄規模的思考
- 下一篇:縣森林公安局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