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

時間:2022-10-18 03:03:58

導語:小學德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

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格,還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于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工作難易的角度來看,提高小學生文化知識的成績也許并不難,但是一旦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就成為難題。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規范教育的開端,學校一定要在德育中加強“心理疏導”教育,使學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心理疏導”的科學認知

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學生所處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甚至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為學生創建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小學教育的關鍵內容。其次,心理疏導的原理是利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情緒的波動、抵觸心理等癥狀進行排解。心理疏導的方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德育工作者要按照小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通過交流和溝通將小學生心理的負面情緒清理掉。第三,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又礙于一些原因,覺得找不到人傾訴,因此就會產生抑郁、焦慮甚至害怕的心理狀態。小學生在接受了良好的心理疏導之后可以使自己心中的心結打開,將負面情緒傾倒出來,從而找回一個健康快樂的自己。

小學德育工作中“心理疏導”的具體方法

1.將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愛是一把萬能的鑰匙,能夠打開很多的心結。”老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愛帶入到工作中來,只有老師的心里充滿愛,才能引導學生打開自己的心結,也能讓學生在接受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放下心理的防備。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真實的故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于老師的關愛,通過愛拉近與學生心靈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自愿接受老師的心理教育,從而提高疏導的質量和效率。2.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盡管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師生關系,但是也可以發展成為朋友關系,特別是在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這一點非常重要。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友誼能使學生更加愿意將心里的真實想法告訴老師,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一個可以談心的朋友,這是心理疏導的關鍵。老師根據學生的想法找出其中存在的思想方面的問題,再進行心理疏導,這樣能使德育工作的實施更加有效果。3.設計生動的教育活動。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對這個世界基本的認知,對于一些復雜難懂的學術語言還無法透徹的理解,對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疏導更沒有形成具體的概念。老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的講解不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起到解決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學生的負面情緒繼續擴大。老師可以設計一些適合學生的小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了心理疏導教育,例如,老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心理學知識貫穿于故事之中,讓學生通過故事中的人物感受與自己進行對比,從而找到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將重點放在有心結的學生身上,通過活動使學生能敞開心扉,將焦慮、抑郁、不安等負面情緒排解出去。4.為學生消除心理壓力。消除學生心理壓力的前提是老師應該做到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理解學生的心境,找到心理問題所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學生知道了當老師承受很大的壓力時是如何排解的。此外,老師應該給學生一些建議,比如心情不好時應該學會向別人傾訴,接受來自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多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和視頻等。使學生將心里的壓力釋放出來,恢復心理的平靜狀態。5.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一個和諧、有趣的班級氛圍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更加愿意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面。因此,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的關鍵因素。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做一個表率,比如見到老師和同學時應該露出微笑,看到同學有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面對困難時不要選擇逃避或退縮。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使學生之間能夠和諧相處,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心理疏導方法。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排解小學生心里負面情緒的有效方法。積極向上的心態、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狀態都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式方法。

作者:王亞鵬 單位:溧陽市社渚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