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初中法制學習功能的思索

時間:2022-04-21 03:37:00

導語:談論初中法制學習功能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初中法制學習功能的思索

摘要:中學法制教育是論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在對中學生進行守法與護法、權利與義務、訴訟與平等、民主與參與等意識滲透的同時,又發揮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關鍵詞:中學法制教育功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中學法制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國內外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年齡在13-18周歲的中學生正處在不良品德發生和違法犯罪兩個高潮時期。這一特點決定了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方面有著重大意義。中學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對中學生進行憲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養中學生學會利用法律保護合法權利,明確作為社會成員必備的社會責任,了解公民應盡的義務,增強守法意識。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法制教育雖然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動一樣,發揮著自己獨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對中學生進行守法與護法、權利與義務、訴訟與平等、民主與參與等意識滲透的同時,又發揮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學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學思想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學生進行的、包括世界觀、人生觀等的觀念教育。法制教育對中學生正確人生觀的確立和現代法治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價值觀是人的素質的根本內容(即思想觀念素質),其實質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內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價值目標,并通過對價值目標的追求,激發人的熱情和精神;所包含的價值信仰、價值信念和社會理想,是人的生活和行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過程中,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內容。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在調整社會主義關系的過程中,對人的價值實現起著保障作用:一是保障和促使公民充分享受權利,實現自我價值;二是保障和促使公民積極履行義務,實現社會價值。只有做到享受權利與履行義務的高度統一,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價值。中學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導中學生把權利與義務的辯證關系,同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聯系起來,使中學生認識到如果要使自己具有更高層次的價值意義,就要把社會價值作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標,力爭為社會多盡義務,多做貢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法制教育有助于培養中學生競爭與合作的精神

競爭與合作的精神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是競爭與合作協調共存的時代,樂于競爭、善于合作是時代對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考察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崇尚獨立、強調競爭、注重利益。這些現象的存在,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一味地在中學生心目中強化獨立、競爭和利益意識,而忽視我國傳統的團結互助這一固有價值觀,往往會在中學生人與人之間造成隔閡,不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學法制教育更應該將融于憲法和相關法律之中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傳播給中學生,向他們滲透,并使他們接受團結友愛的價值精髓。通過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樹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他們的危機感,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團結互助的美德,使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強化集體協作觀念、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做到關心他人,并懂得只有依靠集體力量,與他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才。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形成現代法制觀念

現代法治觀念是公民信仰一種法律的現行觀念,它是現代公民應有的重要思想素質。通過法制教育,在培養中學生確立初步的遵紀守法觀念、依法辦事意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中學生法律至上的觀念。通過法制教育,使中學生認識到法制是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權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約權力的運作,防止權力的濫用。此外,還要用權利本位、契約自由、社會公平、效率優先等現代法制精神去引導中學生,使現代法治觀念融于中學生的思想觀念之中,從而使中學生產生守法觀念并能積極護法,把守法內化為一種道義上的義務,把護法當做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中學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就是通過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關系,使受教育者理解法如何通過對政治關系、政治行為、政治問題的協調、規范和解決,從而影響政治生活,達到政治目的,進而實現政治法制化的。由于法律和政治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都有著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就使得中學法制教育具有了較強的政治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政治認知能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就本質來說,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它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從而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通過法制教育,可以使中學生對我國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增強其政治鑒別能力和政治敏銳性。通過法制教育,中學生不但能夠明白既存的國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而且能夠理解國家的政治本質。這對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能使中學生初步把握法治化的政治行為模式。不難看出,中學法制教育在完成這一政治教育任務和實現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

政治觀教育是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政治觀是指人們對以國家政權、政治制度為核心的全部政治現象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它對人們的政治行為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決定著人們政治方向的確立和政治素質的提高。在當代中國,政治觀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黨的現行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它是制定我國法律的依據,是我國法律的靈魂。我國法律又是我黨現行路線、方針、政策的條文化、具體化和規范化。我們黨現行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內涵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對外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黨還提出了依法治國方略,這是我國治國方略的重大調整。中學法制教育就是使中學生在接受法律知識和掌握法律規范的同時,理解法律規范的精神實質,弄清依法治國是在黨的領導下的法治,而不是脫離黨的領導,完全照搬資本主義模式的法治。通過法制教育,可以增強中學生的政治識別能力,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

3、法制教育有助于優化中學生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人們對特定社會的政治現象和政治生活的一種心理反映,它表現為一定的政治動機、政治態度、政治情緒和政治信念等。社會政治意識形態通過相應的政治心理活動,形成公民的政治動機、政治態度、政治信念,進而影響公民的政治行為。優化中學生的政治心理,塑造現代政治角色,是中學政治教育的落腳點。優化中學生的政治心理,其目的是推進特定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向公民的政治行為轉化。中學法制教育的政治心理優化作用在于,它能夠利用法律的合法性、權威性和不可置疑性等特點,促使中學生從法律的視角審視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現象,使他們產生健康的政治動機、積極的政治態度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并能夠從現代民主政治的角度理性地思考社會政治現實和個人的政治行為。

三、中學法制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淵源,也是制定法律的指導思想。任何法律規范都包含立法者關于善與惡、是與非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因此,通過法制教育,在進行基本法律規范和法律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挖掘我國法律蘊涵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和理想,弘揚法律的內在道德精神,引導和強化中學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提高道德水平。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通過法律常識的傳授和教育,將法律中蘊涵的是非標準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有助于提高中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從而推動現代文明風尚的形成,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因此,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

在中國傳統道德中,涉及到如何對待義與利、公與私、美與丑、善與惡、苦與樂、生與死等各種矛盾關系時,有一整套弘揚正氣的基本參照規范。這些規范組成了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成為我國社會道德進步和發展的基礎,它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也是我們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國現行許多法律條文凝結了這些傳統美德的精華。因此,通過法制教育,將法律條款背后所蘊涵的美德精神昭示給中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對培育民族精神,弘揚正氣,推動社會的文明進程,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實現道德的知行統一

道德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實踐精神,即各種道德要求,最終必須落實于道德實踐。因此,僅有道德認知,沒有道德實踐,如同紙上談兵。通過法制教育,在強化中學生的法制意識和道德觀念的同時,可以引導和督促中學生自覺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推動中學生實現道德的知行統一,從而推動優良社會風尚的不斷形成。

總之,中學法制教育就是通過自身的認知、指引、教育、優化和導向等功能,促進中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政治觀念的完善、道德意識的覺醒及行為規范的養成,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