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德育論文

時間:2022-09-28 04:49:32

導語:農村中學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德育論文

一、學校應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確保德育的首要地位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學校教育必須重視德育工作,發揮學校在學生道德發展中的“主渠道”作用,端正辦學思想。我們要真正從思想上提高加強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真正把德育擺到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來,堅持德育、智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學校領導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觀,樹立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樹立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和終身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學校應將德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確定總體目標,提出具體措施。每個教研組和教師都要根據學校總體計劃制定各自的具體計劃,確保其科學合理地落實到工作中。

二、要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更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規劃,精心設計,積極建立校園文化陣地、圖書閱覽陣地、廣播宣傳陣地、少先隊活動陣地和課堂教育陣地,營造好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和育人氛圍,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熏陶,實現環境育人的目的。同時,我們要將現有的文化宣傳陣地(櫥窗、畫廊、黑板報、廣播、電視)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班主任是德育各環節的連接點,應大力營造教室內的德育育人氛圍,讓每一面墻上的每一幅圖片、每一條名人名言、每一篇美文佳作都有教育內涵;主持并設計班務欄內學生的德育量化評價表,堅持對每個學生每周都進行民主評議;支持學校定期組織的“文明教室”評比活動,使整個教室充滿道德教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進而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體驗人生,接受道德滋養,不斷提升、超越自己,從而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學校活動要創新教育形式、教育內容和活動載體

首先,激發德育工作活力,切實保障德育目標、內容和要求在學校德育教學工作中的落實。如上好思想品德課,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中的優質德育資源,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品德課的育人功能,將德育工作應貫穿于整個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如精心組織好每周的升降國旗活動、“一二九”演講紀念活動,“六一”兒童節,慶“國慶”書畫展,慶元旦文藝匯演,行為規范訓練主題班會等等。學校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可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與感受,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實踐育人,取得“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工作效果。再次,大膽創新活動載體。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一是開展“六個一”活動。即:讀一本傳統文化經典;開展一項特色教育;落實好一個制度,即德育導師制;開展家庭教育進村社活動;構建一個機制,即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預警機制;開展一次以愛與責任為主題的教育論壇或小論文心得交流活動。二是以新孝道教育為切入點,廣泛開展“德行校園,從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組織學生圍繞感恩主題,為教師、為母校寫感恩卡,開展“我給老師鞠躬”“我給校長道聲謝”活動。學生和教師進行面對面互動,將正面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會道德觀點、行為準則融化在學生的實際行動中,使之內化為學生實現人格自我完善、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構筑健康人生的需求,完善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感受校園生活的安全、幸福和快樂,為農村中學因地制宜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并開拓有效的途徑。

四、積極加強家庭、社會與學校的聯系,促進三者相互協調與配合,構建思想道德教育網絡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當前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因此要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教育體系。在農村,家庭教育是個“薄弱”環節,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設立家長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卡”制度,認真做好家與校的聯系工作。我們應該采取會議調查、問卷調查、個別座談等形式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弄清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和影響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發展的各種社會不良因素。我們還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家庭教育聯絡小組和教師家訪制度。學校應以班為單位編好《家長通訊錄》,隨時保持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學校還應適時給家長送上一封《告家長書》,指導家長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這樣就能探索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與途徑,充分發揮出家庭在加強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學校還應積極努力取得地方政府、鄉村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請他們協助學校做好周圍商店店主的思想工作,不要銷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商品。學校還應及時與派出所等聯手,取締校園周邊的游戲廳、網吧、酒吧、娛樂室、舞廳等不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場所,凈化校園周邊環境。這樣,家庭、社會、學校發揮各自優勢,就能建設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德育”模式的德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拓寬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途徑,切實保證學校有—個安靜、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結語

總之,目前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推進的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工作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努力探索并正確把握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明晰思路,科學決策,不斷創新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把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一份力量。

作者:朱樺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長安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