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途徑探析

時間:2022-01-14 08:17:14

導語:中學德育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德育途徑探析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德育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針對如何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進行了簡單探討,希望能為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學;多媒體;德育

“教育成就人才。”培養(yǎng)人才首先要接觸的就是教育,其中德育可以說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中學德育工作面對的群體是中學生,中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朝氣蓬勃的年齡,所以把握好這一時期的教育意義重大。“把育人作為學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首位。”創(chuàng)新中學德育工作首先需要拓展工作思路,明確教學目標,規(guī)范管理模式,爭取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中學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首先,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面對升學帶來的壓力,同學們希望自身有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但內心卻對考試充滿恐懼,從而學習后勁明顯不足。其次,以個人為中心,團結意識欠缺。21世紀的孩子們普遍都是在家里被寵溺的,所以對團結這個概念不明確。第三,攀比心理。面對社會繁雜的誘惑,學生們的心理呈現(xiàn)出了本不屬于他們的成熟,享受主義占據(jù)主導。第四,抗壓能力較差。這點面向所有學生,不論是家庭富裕還是家庭困難的學生,這個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尤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有些同學甚至采取極端方式。(二)學校方面。學校是為學生提供教育的場所,也是進行德育的重要平臺。如果德育方法不當,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德育,對學校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學校德育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教學方法陳舊,過分注重學科教學,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所以德育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教學方式;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和實際不符,視升學率為唯一;德育沒有配備專門的教師。(三)家庭方面。大部分家長認為學校是教育的地方,只需要將孩子帶進學校就可以,剩余的教育交給學校。家長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長與孩子缺乏交流溝通;家長教育方式不科學,采取體罰或者灌輸“金錢至上”的思想,給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造成影響。

二、初中德育開展的必要性

(一)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判斷能力,但因還未發(fā)展成熟所以自制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并不是很強,極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社會上我們聽到的很多關于學生受到傷害的事情,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而這就需要學校進行德育。德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思想覺悟,對身邊的丑惡是非進行正確的判別,有效抵御外來不良因素的侵害。(二)滿足國家發(fā)展的需要。我國近年來發(fā)展迅猛,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明顯提升。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蓬勃發(fā)展的信息技術走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發(fā)展就有競爭。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國家間的競爭也是各國青少年的競爭。對于青少年教育,我國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希望我們祖國的花朵能茁壯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新時期下的人才培養(yǎng)不再只是教會他們學習、考試,而是教會他們如何樹立正確觀念,培養(yǎng)正確思想。所以,我們需要德育輔助我們完成人才培養(yǎng),而青少年需要德育幫助他們成長,祖國需要德育澆灌未來接班人。

三、關于中學德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構建和諧校園,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每個學校都有校風校紀,校風包括師風和學風。師風是指教師的風度(育人風氣、教學風氣等)。學風,最早源于《禮記•中庸》,即是“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可見,風氣不僅是一種氛圍、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群體氛圍,優(yōu)良的風氣不僅能使人潛移默化,還有催生向上的動力。(二)創(chuàng)新德育教學,適應學生發(fā)展。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原有的德育教學體系已經(jīng)無法適用,所以德育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對其原有體制進行修改、完善,重新建立適用于21世紀的新模式。我們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強化德育。一些年輕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德育故事,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將德育課堂開展得有聲有色,廣泛受到學生喜愛。(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密不可分。學校可以建立一個與家長隨時溝通的平臺,不定期與各個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定期開家長會,了解家長的想法;舉辦家教講座,請一些家教與家長共同進行經(jīng)驗交流;關注“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溫暖。總之就是通過多種渠道,形成學校和家長的聯(lián)系,共同做好中學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鄔曉明.新時期初中德育工作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6(8).

[2]張文倩,金博蘭.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J].知識經(jīng)濟,2015(9):66-67.

作者:金琪 單位:廣東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