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學校德育工作途徑探析

時間:2022-11-05 03:08:41

導語:新媒體學校德育工作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學校德育工作途徑探析

一、利用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傳播形式歌唱校園文化主旋律

當前,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傳播形式成為歌唱校園文化主旋律的重要引擎。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價值引領的風向標,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保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抓手。但校園文化建設不是海市蜃樓,它需要真正落地和學生真正領會后才能產生實效。豐富多元且通俗有趣的新媒體傳播形式,解決了校園文化建設入腦、入心這一“軟著陸”的問題。(一)校園文化建設呼喚新媒體在文化底蘊沉淀方面的積極作用。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xiàn),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學生文明素養(yǎng)、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包括許多方面,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學校文化的烙印和品格。概括來說,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作為創(chuàng)立25年的新生學校,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歷史不夠悠久,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設力量稍顯單薄。所以,學校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新媒體的便捷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的全覆蓋和深遠影響。首先,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很廣,為德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搭建了較大的平臺。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qū)、網絡電視、手機電視、手機報、網絡雜志等,這些都成為學校德育宣傳的重要陣地。其次,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在事件發(fā)生的同時就能夠將相關信息傳播出去,而且客戶端多樣化,如電腦、手機等都可以進行信息。這些特征使得新媒體能為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很好的文化渲染和文化積淀。(二)新時代德育要利用新媒體寫好奮進之筆,更要唱好發(fā)展之歌。新媒體使得學校的德育不再是一堆堆“冷冰冰”的工作匯報材料,而是變成了會說會笑、繪聲繪色的懂教育、懂服務、懂管理的“幸福天使”。學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優(yōu)勢寫好教育奮進之筆,更要唱好德育發(fā)展之歌。發(fā)展之歌要“唱”出學校的變化過程與品質訴求。教育在歌唱,麓山在歌唱,我們的心在歌唱。作為一所年輕的窗口學校和長沙市新課程改革樣板學校,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發(fā)展之歌見證了我國教育改革的風起云涌。從國有民辦到學校改制,從獨立發(fā)展到集團多元化辦學,從根基薄弱到品牌發(fā)展,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書寫了時代的脈動。作為一名普通的德育工作者,筆者見證了學校的發(fā)展與壯大,同時也強烈地感受到學校一定要有自己內在的“魂”才能走得更遠。作為在學校工作了十余年的“老人”,筆者對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著深厚的情感。因此,在2017年春節(jié)聽到《我是歌手》節(jié)目中趙雷的《成都》這首歌時,筆者便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屬于學校的歌——《麓山》。發(fā)展之歌要“唱”出麓山人的歷練與深沉。歌者,文化之大成。用歌曲的形式唱出對學校的愛、對學校的情,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學校校園文化的營造?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給了筆者無窮的靈感。正如師生改編的音樂作品《麓山》中所歌唱的:“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畢業(yè)的酒;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高中的樓;本部還要逛多久,帶你去湖里走;讓我感到為難的,是……”經過幾天的思索,筆者寫出了歌詞,隨后便拿到所教的班級去讀,學生聽后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筆者結合學生意見對歌詞進行了調整,使作品初步成型。在2015級學生大會上,筆者把這首歌詞讀出來,引發(fā)了師生強烈的反響與共鳴。發(fā)展之歌要“唱”出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利用新媒體推進德育要真正落實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上。學校要利用新媒體促進學生用心歌唱時代主旋律,并把其落實到活動實踐型課程中。聽了筆者的歌后,音樂社社長侯俊逸主動提出要演唱并錄制這首歌。校領導得知后,指定學生處牽頭,辦公室、信息中心、團委、音樂教研組和麓山傳媒提供協(xié)助及相關技術支持。由此,學校把一首歌的創(chuàng)作提升到打造一門精品校本課程的高度。學校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攝影、視頻剪輯、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通用技術課程培訓和研究性學習方式培訓,安排相關學生學習MV等新媒體操作技術。最后,師生一起完成了這首歌的錄制與拍攝工作。如今,《麓山》已成為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流行詞,在彈幕網的播放量超萬次。這首歌唱出了學校的好聲音、唱出了學校德育的朝氣與蓬勃、唱出了新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視。(三)利用新媒體唱出學校德育的“風雅頌”。教育的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學校在運用新媒體時要堅持正確的德育方向。所以,“新媒體”的時代歌唱既要歌唱其美好的形態(tài)和良好的發(fā)展勢態(tài),更要歌唱教育和學校的育人宗旨。數(shù)字廣播、手機視頻、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shù)字電影等新媒體可以最大程度地歌唱教育的發(fā)展態(tài)勢,學校利用新媒體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注意推進新媒體與德育歌唱主旋律的對接并拓展其深度。校園之歌“唱”出學校德育的特色。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德育,除了奮斗與創(chuàng)新的底蘊之外,還有一大亮點便是做適合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1]。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在《學校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也提出:“麓山德育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注重學段銜接和知行統(tǒng)一,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努力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因此,如何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將德育要求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動,一直是師生心中吟唱的德育主旋律。校園之歌“唱”出學校的深情與靈魂。其實,師生編寫的歌詞很簡單,但過程很精彩,回味無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忽略身邊的美好、忽略學校帶給我們的珍貴回憶。而創(chuàng)作的這些歌曲可以對學校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用歌曲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讓畢業(yè)的學生懷念學校、讓在校的師生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這必將鑄就學校的“魂”,學生的感恩意識必將得到提升。正如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歌曲《春風十里不如麓山的你》中所表達的:“我在涂鴉墻的某處,寫下對你的敬意,你的鄉(xiāng)音使我們陶醉沉迷。”深情最能打動人,也最能培養(yǎng)人。校園之歌“唱”出對學校良性發(fā)展的美好向往。在2017年下半年,筆者改編并牽頭制作了《春風十里不如麓山的你》MV,為高二年級創(chuàng)作了《春風十里不如麓山的你》同名劇本,為高三年級填寫了《時光都去哪兒了》教師版歌詞。特別是《春風十里不如麓山的你》MV由學生參與填詞、拍攝和制作,師生共同參與演出,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了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利用微信公眾號引領輿論導向,構建新德育直通平臺

作為一種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無疑起著很好地宣傳學校“校德”的作用。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利用官方微信公眾號“麓山高中德育”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宣傳與報道,構建新德育直通平臺,引領輿論導向。(一)開通學校德育與社會關注的直通車。“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讓世界讀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為了響應學校提出的“省內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辦學目標,筆者在主管高中學生工作之后申請了“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用新媒體形式做好高中德育工作。該微信公眾號關注校園、關注家庭教育、關注學生成長、關注天下大事,及時推送學校辦學成果及教育教學實踐成果,讓家長、社會了解學校的辦學情況,打造了學校與社會聯(lián)通的新平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的原創(chuàng)新聞達到400多篇,訂閱用戶達到2300多人,并逐漸形成校園動態(tài)、文苑、看天下、每日一句、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等固定欄目。“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被師生稱為學校的“湖南衛(wèi)視”,是學校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有益補充。通過瀏覽“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信息,更多的家長和社會人士了解了學校的育人目標和辦學特色、學校德育的真實過程,參悟學校德育管理的思想和制度文化,體會到學校為學生搭建諸多活動平臺的良苦用心。“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學校品質發(fā)展的一張名片。(二)開通學校德育與學生自主管理的直通車。“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讓更多的人明白了學校對學生全面關心的一往情深。首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交流。學校收集“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文苑欄目中師生的優(yōu)秀習作,每隔一個月時間便集結編印下發(fā)給學生與教師,促進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其次,擴大了中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的可能性。學生通過閱讀“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中推送的有關學生成長、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等內容,提高了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能力,實現(xiàn)了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最后,“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學校德育的管理思路和工作安排,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自覺性和針對性。(三)開通學校德育與教師發(fā)展的直通車。學校通過“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促進教師的職業(yè)自覺和專業(yè)發(fā)展,讓更多的教師領會全面管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首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的“師德師風”專欄,讓廣大教師明白“立德樹人”是他們的神圣職責和使命,促使更多的教師重視課堂中的德育管理,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其次,“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加強了年級橫向管理和學部縱向管理的有機融合。“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經常推薦優(yōu)秀年級組的典型做法,促進各年級組按照學部的要求統(tǒng)一思想,強化學生一日常規(guī)和學生學習質量特色管理,使各年級組學生形成積極進取、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最后,“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的“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系列報道引起了很多教師的共鳴,他們自覺投身到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和管理中,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踐行社會責任,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總體來說,“麓山高中德育”微信公眾號的逐步推廣促進了學校德育思想的有效落地,提升了學校德育的管理水平,形成了德育管理的工作機制、文化氛圍和輿論導向。

三、通過家校互聯(lián)引領班級建設,構建和諧家校關系

家校互聯(lián)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在構建家校互聯(lián)過程中堅持教育反饋的信息化和方法的科學化,促進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目的達成一致,從而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首先,基于大平臺多端口鏈接的家校互聯(lián)引領班級個性文化建設。信息化時代,家校互聯(lián)的方式也在不斷轉型升級,班級微信群、QQ群在學校和家庭溝通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這些形式對于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班主任治班方略、學生成長過程關注度不夠,思想引領作用不明顯。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度重視家校互聯(lián)工作,致力于構建有效的家校互聯(lián)平臺。除了傳統(tǒng)形式外,學校開通了網上家校互聯(lián)平臺。各班每周要在家校互聯(lián)平臺上傳本班的《班級家校互聯(lián)》,主要包括班主任寄語、團隊表現(xiàn)、交手機名單、留校生名單等共性內容以及學生習作、推薦閱讀等個性化內容。學生處每周要根據家校互聯(lián)評價指標對各班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并作出評價。學校每周通過檢查各班家校互聯(lián)情況對班級進行評價,合理地引導班級文化建設,暢通家校互聯(lián)平臺。其次,基于大數(shù)據云端系統(tǒng)的家校互聯(lián)實現(xiàn)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xié)同配合。通過新媒體的運用,學校在家校互聯(lián)工作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意識,提高家長對學生道德發(fā)展、成長成人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進而形成協(xié)調一致的育人合力。另外,學校通過班主任寄語等引導家長對孩子形成科學、全面的關心與幫助,實現(xiàn)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一是引導家長關注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即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二是引導家長配合學校關注教育活動的全面性。學校通過家校互聯(lián)平臺上各班的班級周刊,引導家長自主學習、自我提升,使他們準確獲取學校、年級組、班級教育活動的精心設計、系統(tǒng)安排和組織策略并積極有效地配合,進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提升。新媒體是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重要的德育工作平臺、輿論宣傳載體和校園文化建設陣地。總體來看,當前校園新媒體的運用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途徑,有利于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一支順應時展的德育工作隊伍、培養(yǎng)一批具備良好道德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當然,學校在運用校園新媒體中要堅持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到科學、合理與有效,進而促使德育工作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8-07-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olls7048/201007/t20100729_17/904.htm1.

作者:肖偉 單位: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