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人公人生觀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08:18:00
導語:電影主人公人生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人類一直在探求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關于生命意義問題,源于我們人類自身不斷的探索。生命本身存在意義嗎?如何得到一條生命中有意義的道路?生命的意義意味著什么?它是如何依賴于目的、價值和理念的?這些問題都等待著人們回答。
無數的哲學家、思想家都曾為生命的意義作過解釋,但卻沒有定論。人活在世上,究竟為了什么,是聽從于直覺的良心、他人的需要、社會的期待,還是聽從于上帝的安排?誰都對生命的意義有自己看法,可是誰都無法對此做出完美的解釋。
《走出非洲》是部講述一位丹麥女性在非洲殖民地生活的影片。它通過描寫女主人翁在非洲曲折的生活經歷,對人們生命的觀念提出了疑問,并引起了觀眾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年輕的卡倫.布里克森,是丹麥一個富家女,她美麗、聰穎、性情深沉、感情豐富、但虛榮心較強。為了博得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不惜遠離丹麥故鄉而到東非肯尼亞去找在那里定居的表哥、瑞典男爵布羅.布里克森,并和他結婚。
但是,卡倫對名分的追求,卻付出了感情的代價,她并不愛布羅,在感情上她非常失落。有一次她在行獵中,卡倫遇到一頭猛獅,險被吞噬,幸好得一位男子芬奇.哈頓的營救,寂寞、空虛的卡倫對他一見傾心,兩人迸出了愛的火花。
卡倫在非洲以經營農場來生活,她感到那里的土人十分純樸、尤其是她的仆人和種植園農工,和他們的感情日益親密。不幸的是她慘淡經營的咖啡園遭到火災,幾乎燒成灰燼。因此經濟拮據,使她不得不賣出農場??蔀榱水數氐耐寥四芾^續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她不顧自己的名份,跪下來向總督求情。與此同時,她心愛得好友芬奇也因駕機失事墜入山谷而喪生。在經濟和感情上的雙重打擊下,卡倫不得不告別度過了她青春歲月得非洲,滿懷哀怨悵惘離開了她喜愛的非洲......
這樣的結局是悲涼的,卡倫失去了他的愛人,失去了她的財產,失去了她的名份,失去了她留在非洲的權利。她在非洲這段生活,什么不復存在,唯有記憶殘存。然而,這段生活確實改變了卡倫的一生,成了她的晚年重要的回憶,同時她也發現了這經歷的重要意義。
農場的財富,男爵夫人的地位,與芬奇愛情,和土人的友誼,哪個是卡倫所追求和渴望的,哪個是她所痛心失去的,哪個是她短暫的非洲生命的真正意義?這部電影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它所闡述的內涵是深刻的,因而只有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像卡倫早期一樣追求名利和財富的人很多,也有非常多的人像她一樣渴望甜蜜的愛情,這無可厚非,這些東西在人的生命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沒有錢,你就無法生活,如果你沒有地位,你就得不到尊重,而如果你沒有愛情,你就會感到孤獨和寂寞。人雖然是擁有文明的動物,但其本能的欲望卻不可能因此而喪失。動物們為了填飽肚子整天為捕食而奔波,他們也為了在種群中占領優勢地位和交配的權利而互相爭斗。這些都是本性。映射到人類社會來,人們拼命地賺錢,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好起來,同時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讓別人尊敬自己,并且渴望找到自己的戀人,得到真正的愛情,這些都是同樣的本能。所以把這些作為人生奮斗的一種目標也是理所應當的,因為沒有人喜歡作乞丐。然而,完成了這些是否就實現了生命的意義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人的生命似乎就過于簡單了,我們只是為了這些而活著嗎?我們擁有文明,這是我們與其他動物社會的不同,但如果我們都以那樣簡單的生命目標來度此一生,則原始的野蠻社會也就足夠我們的發展了,自然不會有如此高級的文明?,F在的我們已經可以完全證明人類存在的意義了,因為我們創造了地球事實上空前的財富,并可以對我們的未知世界開啟探索的大門,但這只是宏觀上的意義,它的組成基于個體存在的意義也就是個人的生命意義。所以如果人人都以追求金錢,名利,感情這些本性作為生命的意義,那人類社會與其他動物的社會也就沒有多大差異了。因而這些絕非生命的真正意義。
卡倫在非洲的生活中,金錢,名利,感情這些東西都失去了,她不得不離開非洲,但她卻留下了許多東西。在非洲生活的這段時間,她讓在她農場生活的土人們可以有土地來居住,并為他們提供了工作,而且土人的孩子接受了教育。即使在她傾家蕩產時,她還是在為土人們居住的土地而費盡周折。卡倫是以一個殖民者的身份進入非洲的,像其他殖民者一樣它的目的是追求金錢、名利、感情,但是在與土人的交往中,她漸漸明白自己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所以她竭盡全力使土人們擁有自己的土地。這是她的一個巨大轉變,而這個轉變也正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地方。她這么做對自己毫無意義,但這并不能表明事情本身是的沒有意義的,因為土人們得到了繼續在自己土地上生存的權利,而這對每一個土人都是有意義的,也正是這一點使卡倫放棄了金錢和名利。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居里夫人,同樣也是這樣的一位女性,在她與其丈夫皮埃爾一起尋找鐳的過程中,他們付出的遠比得到的多,但他們仍要繼續下去,這不僅憑的是一種科學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件對人類有意義的事。居里夫人很偉大,而卡倫卻更生動,她曾象平凡的人一樣追求物欲,過著沒有多大意義的生活,所以在她轉變后的所作所為就給人們留下了更加深刻地印象,從而使生命意義的無與有變得明確,讓人們在思考中得出了結論。
然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從卡倫進入非洲到走出非洲,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雖然有了結論,但卻無法概括,這個問題太大了,誰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從卡倫來看,她生命的意義是為土人爭取到了土地;而從居里夫人來看,她生命的意義是為人類發現了鐳。但她們都有共性,都是為了更多數人們的利益而付出了努力。人類是由社會性的,只有社會的存在,才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有意義,因而在社會的利益大于個人的利益時候,個人的行為只有服務于社會的利益才是有意義的,生命的意義也就在于此。
然而對生命意義的描述永遠是抽象的,只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情才能真正地體現這種意義的存在。
- 上一篇:關于開展如何落實責任追究工作的研討
- 下一篇:獨家原創:煙草方面的案例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