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性視野電影讀解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08:45:00
導語:現代性視野電影讀解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性,作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得到眾多學者的認真反思。置身于現代性的學術視野,第六代電影的讀解可以從現代性反思、真實性深化、先鋒性探索三方面進行探討,審美現代性得以凸顯,正是在此意義上,第六代電影提供了一份可資解讀的文本。
[關鍵詞]現代性新生代真實性先鋒性
現代性作為百年來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得到眾多學者的認真反思;但是。迄今我們仍然不能對現代性問題有一個共同認可的定位、理解和闡述。目前,一個相對統一的界定是將現代性大致分為兩層:社會現代性和審美現代性。社會現代性代表了一種在社會經濟層面強烈追求現代性的理想,這種現代性理想堅守“現代”的時間觀念和價值立場,追求“進步”、“解放”。這種“進步”、“解放”的信念建立在形而上的“歷史不斷進步”的基礎之上從而使現代性以及與之相關的“現代化”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意識形態化成為一種“進步”的標志。審美現代性則作為審美活動是對現代性的回應,它以主體性和個性為核心,對工業資本主義及其階級社會的種種現實和觀念進行審美的反思和批判。因為社會現代性的極度發展會帶來極度膨脹的工具理性和技術理性從而排斥“人文理性”反過來異化人性的正常健康發展。
從九十年代初的嶄露頭角,第六代已經走過了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今天,我們有理由對第六代走過的這二十年進行一次盤點,其電影的意義何在?在這二十年的風風雨雨里,有哪些得失可以留給后來人借鑒?
置身于現代性的視野筆者認為,第六代電影的讀解至少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探討:
一、現代性反思
從二十世紀開始整個世界進入了“全球化”“現代化”“后現代化”的進程之中。隨著社會現代性進程的進一步加速進行。到了第五代導演之后的第六代導演那里,尤其在前期第六代導演那里現代性的危機加深了,“審美現代性”的維度凸現出來了。毋寧說,年輕的第六代導演們以其單薄贏弱的個體之軀、超前敏感地體會到了現代化進程中人性異化、人格分裂的種種存在危機。于是,他們借助于破碎零亂的“后現代形式”試圖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體去界定那迅速演變的社會現實并找到它的意義。因此,不少第六代電影都具有獨特的審美現代性意義——在一個追求現代性的“全球化”時代反思人的主體價值,張揚人的審美感性,從而對社會現代性構成逆反與糾偏使人有可能避免遭受“異化”的“單面人”的命運。
《北京雜種》、《周末情人》、《頭發亂了》、《童年往事》、《牽牛花》、《危情少女》、《蘇州河》、《月蝕》、《夢幻田園》等影片都極力傳達了他們動蕩不安、迷離駁雜然而卻真實感性的生存體驗,在迷亂、困惑、無奈中隱含著希冀都不無這種以審美現代性對抗社會現代性的獨特意義。一部分第六代電影則深入到潛意識、隱意識的層面來探索當下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如《懸戀》、《郵差》、《冬春的日子》等。于是他們在外部世界的喧嘩與騷動中返歸內心自我,回到回憶、夢想的源頭為感性、體驗、詩意和抒情留下一塊地盤。借用一下盧卡奇的說法,第六代導演式的真正個體意義上的現代主義則可以視作是對現代性的“第二次自我批評”。
二、真實性深化
真實性,這個涉及到影片與現實之間關系的概念。在第六代導演的影片里得到了突出體現。在中國百年電影歷程中,真實性在早期影片中,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的左翼電影中比如《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影片中是突現的,可以說影片跟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同一關系。建國以后,處于意識形態重建的需要,中國電影逐漸梳離了電影的真實性,觀眾無法在影片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實在”,真實性被“遮蔽”在影片之外,這種狀況在十年中達到了頂峰。后的第四五代電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現實,但我們知道,第四代電影多為反思,是在回顧、控訴的罪惡,而很少關注當下性:第五代電影熱衷于電影語言的突破。后來又開始固定化的“鄉土化”模式創作可以說無論在第四代還是第五代電影中,對當下性、對真實性的關注都是不夠深入的。這個擔子由第六代電影人接了過來。我們終于可以在第六代的影片中讀解到一個真實的可信的赤裸裸的當下性來。
第六代作品在創作之初即以一種“他者”話語姿態出現,一直關注城市亞文化層面,關注那些都市邊緣人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特別是對那些面對社會巨變而張皇失措的青年人的生命體驗的抒寫與表達。當第五代的作品對“歷史的重寫”已然變成一種對現實的規避之時。現實中的都市成為急待填充的真空地帶,第六代則呈現出這部分被遺忘被規避的現實。一種“他者”話語姿態出現,關注城市亞文化層面,發現挖掘呈現被意識形態遮蔽的那部分中國現實。為被剝奪了言說權力的沉默的大多數代言。
三、先鋒性探索
第六代電影作者的電影實驗,意味著一種先鋒姿態。在話語權力與言說空間的制約中。第六代電影開始是從體制外與體制內兩個維度,探索不同的敘事可能的。隨著電影實踐成本的降低與學習途徑的擴展,這支隊伍開始擴大而龐雜最后根據自身敘事目的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毫無疑問任何國家電影的發展都需要一批呈現出“先鋒”姿態的電影在內容和形式上給予進行深層次的實驗和探索如果說第五代導演在發軔之初以對革命題材的繼承和電影形式的張揚和開拓來推進中國電影藝術的本體革命,那么第六代導演在電影本題的革命性上進行得更為徹底,他們不光在形式上顛覆了以往的電影規范,并且在影片題材和電影制作上也進行了先鋒的實驗和探索。可以說。第六代的“先鋒”實驗是從制作到內容和形式的立體式先鋒姿態。
在電影制作上,不管是處于客觀環境還是主觀意愿,第六代在發軔之初所選擇的獨立制片都是中國電影史上所不多見的,甚至是開山之始。從誕生之初,第六代就面臨著第五代不曾遭受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主流意識形態和嚴峻的市場。當他們發覺自己寄身于體制之內已經無法進行個人表述。或者說真實完全被遮蔽的時候,獨立電影,便成了唯一的選擇。因此,第六代一出生遭遇的就是一次空前的經濟與文化合圍為了保證創作并堅持自我,他們被迫轉入“地下”。這些中國獨立電影導演所呈現出來的異常豐富、多元的創作個性日漸為世界矚目。他們自覺和自主的捍衛著影像的尊嚴和獨立,同時讓我們感覺到中國電影的新浪潮正在蓄積著自己的能量,即將刮起狂飆。
四、結語
在西方,社會現代性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審美現代性的嚴峻反思,一方面是現代化過程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變遷另一方面是對于這個變遷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等在文化或審美上的批判。這兩者構成了一種充足的張力從而保持了現代性的開放性。在中國第六代電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份可資解讀的文本。當然,第六代導演本身閱歷的膚淺對電影認識的偏頗等等也導致了第六代作品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第六代的窘境,阻礙了第六代作品走向大眾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同使其只能夠在一個小眾的范圍里得到傳播。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看到,隨著自身閱歷的豐富和對電影藝術本體認識的深刻第六代正在逐漸從“作繭自縛”里破蛹而出,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