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剪輯編輯藝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9:22:00
導語:影視剪輯編輯藝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剪輯,作為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電視電影的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獨立出現并逐步完善的。同時剪輯藝術的進步,又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影視藝術的提高和發展。影視剪輯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即:正確、合理、高明的剪輯,能夠增強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反之,錯誤、平庸、低劣的剪輯,就會減弱甚至破壞影視片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剪輯(Filmediting)是電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電影剪輯師將前期拍攝的視覺素材與聲音素材重新分解、組合、編輯并構成一部完整電影的過程的總稱。電影剪輯要處理的最基礎問題,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系。而剪接(cutting)指膠片的具體工藝處理,蒙太奇既指鏡頭組接的藝術技巧,又常指由剪輯而獲得的藝術效果,但在有些國家,蒙太奇也是“剪輯”的同義語。
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和組接,最終編成一個能傳達創作者意圖的作品,是電影創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一部影片從拍攝到完成的一次再創作。
早期階段的電影只是將舞臺劇原封不動地拍攝到膠片上,實際上是舞臺劇的活動照相。20世紀初,從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開始,采用了分鏡頭的拍攝方法,將內容分解為一個個不同的鏡頭分別拍攝下來,譬如用近景、特寫等鏡頭來突出細節,用全景、遠景來介紹環境,用一系列短鏡頭的快速轉換來制造氣氛和節奏,從而使電影擺脫了舞臺劇活動照相的框框,成為一門獨立的現代藝術,也由此產生了剪輯的藝術。
EdwinS.Porter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發明剪輯的電影導演之一。愛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電影多是靜止拍攝的短片,隨著電影長度的逐漸增加,EdwinS.Porter拍攝了里程碑般的TheLifeofAnAmerican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GreatTrainRobbery,現在被當作早期剪輯術的范例。
結論:
剪輯本來是導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影從早期的無聲片發展到有聲片,剪輯的工藝越來越復雜,加上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更新,導演的創作任務也愈來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時間,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親自操作剪輯設備、并剪輯影片了,于是便逐步產生了剪輯專業人員:剪輯師和剪輯助理。剪輯師同攝影師、美工師、錄音師一樣,是導演的親密合作者。他從攝制組的籌備階段開始,參加與導演有關的一切創作活動,如討論分鏡頭劇本、排戲(即拍攝前的分鏡頭排練)等。他須充分理解編、導、演的構思和設想,然后根據導演提供的分場、分鏡頭劇本和拍攝時的更為具體的方案剪輯影片。分鏡頭(導演設計)與蒙太奇(鏡頭剪輯)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前者是意圖,后者是實施。因此,也有人稱剪輯為“分鏡頭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著單純的工藝操作,它是一個富有創造性勞動的階段。鏡頭組接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銀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決定著完成影片的質量。
論文關鍵詞:影視剪輯編輯藝術
論文摘要:影視剪輯藝術是電影電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剪輯藝術隨著電影的誕生發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影視剪輯編輯藝術又推動了電影電視的發展和成熟。
- 上一篇:鄉鎮工會工作計劃
- 下一篇: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