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音樂賞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9 02:40:00

導語:武俠電影音樂賞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武俠電影音樂賞析管理論文

摘要:電影音樂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應運而生,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達手段,電影音樂和畫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出電影的藝術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在我國武俠電影發展過程中,電影音樂正逐漸成為武俠電影的重要構成元素,從而引起了它的創作者和欣賞者的廣泛關注。近期《英雄》、《十面埋伏》、《功夫》、《臥虎藏龍》等一系列武俠電影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產生了重大的反響。本文試以這些主要的優秀武俠電影作品為例,來探討當代武俠電影音樂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武俠電影;音樂;賞析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劍影的江湖畫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兒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蓋世神功,一座座俠肝義膽的英雄塑像,武俠電影帶給了我們這些神奇。武俠電影音樂是專門為武俠影片創作、編配的音樂,是武俠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的藝術體裁。武俠電影音樂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使武俠電影觀眾把聽覺形象與視覺想象結合起來,達到視聽的統一和享受。我國武俠電影音樂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審美心理傳統的深刻影響,因此也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國數千年綿延不絕的中國文化,以其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蘊賦予了我武俠電影音樂極強的生命力。

二、當前我國武俠電影音樂的特點和功能

武俠電影音樂應服從于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武俠影視作品特定的主題思想、內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的表現需要,并與其有機結合,從而在內容情感上呈現出某種特定性。武俠電影音樂可以根據武俠作品表現的需要隨時改變自己的結構形式,根據不同的情節、人物、環境,運用不同情緒的音樂去渲染和表現。武俠電影音樂往往可以運用分散穿插的結構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動或特定的環境氛圍中穿插點染,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此外,武俠電影音樂的藝術效果必須通過武俠電影藝術整體各構成元素的有機融合去實現,通過與畫面、人物語言和音響的共融,去服務于武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刻畫。

總的說來,武俠電影音樂可以為武俠電影營造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以達到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武俠電影音樂在發揮渲染氣氛的功能時,通過音樂這種聽覺手段為影片部分或者整體地創造某種氣氛,增強聽覺感受,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氣氛對于音樂和畫面而言,既抽象又具體,而武俠電影音樂就是把這種難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樂形象表達出來,使武俠電影畫面形象更加生動、感人。

三、近期主要優秀武俠電影音樂賞析

《黃飛鴻》系列電影可以說是我國武俠電影作品中電影音樂的成功運用的代表之一。在《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的歌曲或以此改變的旋律反復出現,將威武中華男兒的形象傳頌四方。音樂作為聲音主導動機的關鍵環節在刻畫人物性格,表達影片主題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時也是烘托氛圍、創造節奏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從《臥虎藏龍》的獲獎,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評,再到《功夫》的不斷創新,武俠電影音樂從單純的民族樂器的突現已經發展到交響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風情,在大眾文化中得到廣泛流行。

張藝謀的武俠作品《十面埋伏》從中國古樂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樂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國傳統古典音樂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運用了奇崛而獨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強烈作用。《佳人曲》這段二胡和琵琶協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應用。片尾小妹死后也響起了金捕頭悲傷的歌聲。《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襯的,南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迥異的晶瑩素潔的風貌。

作曲家譚盾充分地發揮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羈的創作特長,在《臥虎藏龍》和《英雄》中使電影配樂發展到交響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風情。譚盾的音樂把人生的困惑和無奈用典型的中國情結表達了出來,舒緩而優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悵而悲傷的人生,讓人感覺人即是江湖,人的愛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樣不可把握。在《臥虎藏龍》中,大部分音樂旋律單純、樸素、統一,和聲簡單明了,配器清淡。《臥虎藏龍》選用了多種中國民族樂器進行補充,使整部影片的配樂統一而富有變化。《英雄》中的電影音樂也是一次視聽的盛宴,是視聽藝術的大膽實驗。《英雄》從頭至尾有一支主旋律縈繞在人心頭,時而凄切、悲涼,時而雄渾、激越,時而像如泣如訴的馬頭琴講述著“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傳奇。影片中,作曲家譚盾發揮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羈的創作特長,讓這些樂聲彼此對話。影片一開始,出現了交響樂與鼓聲相間的“序曲”,西洋交響樂宛轉流露出二人轉的曲調。而東方的鼓點卻打出爵士、搖滾的節熱“棋館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國古琴的樂聲2000多年以來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馳的影片《功夫》在武俠電影音樂的運用中又創新了一步,近年來首次運用了不少時代的音樂,令人親切,令人振奮,給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馳的《功夫》帶來的這些懷舊音樂是扎根民族,扎根民眾,扎根中華文化的,只有如此,電影音樂才會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樂幾乎貫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時,每每有振奮人心的民樂響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闖將令》《小刀會組曲》。《闖將令》以高亢的嗩吶引領,具有逼人的豪邁氣勢,非常適合在武俠片決斗時刻引用,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武俠電影中經常采用。《小刀會組曲》受到香港武俠導演普遍歡迎,它本是舞劇《小刀會》的配樂,但因其慷慨悲壯的基調和濃厚的民族色彩而成為民樂經典。此外,《四川將軍令》《十面埋伏》《東海漁歌》以及《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都能夠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男兒當自強的豪情。

四、總結

我國的武俠電影一向留意于細膩的表達手法;我國的民族音樂,純凈而深邃,文化底蘊深厚,在表達細膩感情時如玉一樣溫潤婉轉;抒發激情時,似山河般堅定壯闊。這獨有的特色與我國的武俠電影正是相得益彰。總之,武俠電影音樂是武俠電影藝術的重要表達手段,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俠電影藝術語言不可缺少的載體。今后,在導演們和作曲家們的共同努力下,武俠電影音樂的表現手法必將日益豐富多彩,在武俠電影中發揮更加廣泛和多方位的藝術功能。

參考文獻

1.韓璐.論武俠電影的聲音藝術創作[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1)

2.侯燕.音畫統一與視聽合一:電影音樂特性研究[J].中國音樂學(季刊).2007,(1)

3.張曉云.武俠電影配樂中的中國民族音樂[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4.周一紅.新武俠電影中國鼓的角色化敘述[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