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與韓劇的對比
時間:2022-11-16 03:15:29
導語:國產電視劇與韓劇的對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反腐題材的電視劇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到了受眾的眼前,熱度持續上升,并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由于反腐話題從古至今一直都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關注,因此本文將對三部國內外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進行對比,從題材選擇的對比,演員的篩選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日后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給大家帶來更為深刻的影響做出一份貢獻。
從2011年5月25日韓國SBS電視臺首播的水木劇《城市獵人》播出以后,受到了全球觀眾的一直好評。該劇不僅因為劇中飾演麻省理工博士李潤成的李敏鎬的超高人氣受到了觀眾的熱愛,還被本劇講述的因反腐而為真理做斗爭題材的故事所吸引。再到2016年7月6日韓國KBS電視臺首播的水木劇《任意依戀》的播出,劇中的紀錄片編導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弱女子,不畏各種強權的壓迫一直用自己的鏡頭去揭露社會中的種種腐敗現象,直到被告上法庭,名譽掃地。陷入絕境以后,在劇中飾演韓流巨星申晙暎的金宇彬的幫助下一直與腐敗的政府高官斗爭到底。韓國國內一直不乏像《城市獵人》和《任意依戀》這種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直到2017年3月28日湖南衛視播出的大型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上映,中國的觀眾才第一次看到強而有力的反腐作品出現在了熒幕前,這部作品在短時間內也受到了國內觀眾的好評和熱議。
一、反腐的題材表現手法對比
從黨的十八大以后,黨和政府加強了反腐倡廉的工作,還一度亮出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懲治口號,反腐倡廉的思想深入人心,并一度成為了廣大百姓在生活中的熱議話題。《人民的名義》中侯勇所扮演的處級干部在反貪處長的面前,晚餐只是一碗樸素的雜醬面,但背后卻是可以在家中搜到兩億現金的“小官巨貪”。省委書記高育良為了自己的高升在公安廳長祁同偉的逐步“腐敗”下,開始“同流合污”,最后也身敗名裂。前省委書記的兒子趙瑞龍在享受父親留下的種種“特權”下,為所欲為,殺人犯火貪污無惡不作,完全藐視法律的存在。在劇中,下到一名小小的處長,上到省委書記都在社會“潛規則”下的“灰色地帶”中一步一步的迷失自己,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廣大人民的利益,對中國官場生態環境的真實反映進行了零距離的展現。影視作品中通過對各種官員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真實的中國官場生態、官場文化。從此劇可以反映我國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視,也彰顯了我國國家領導及全體人民對打擊腐敗現象和各種惡勢力的決心。當官是為了服務于百姓,造福于百姓的,而不是為了利用自己的特權避開法律的監視來為自己謀取個人利益的。要為大眾的利益著想,要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在韓國的《城市獵人》和《任意依戀》兩部影視作品中,反腐的對象可以是小小的一個處長,也可以是自己的親身父親,甚至可以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城市獵人》中男主角李敏鎬在自己“獨特”的方式下扳倒了國家的四位高官后,最后要向全國人民揭露身為自己親身父親的國家總統的種種貪污腐敗行為。而《任意依戀》中男主角金宇彬要揭露的是自己擔任國家議員的親身父親。劇中他雖然是一個名氣火爆的韓流巨星,但憑他自己的力量依然斗不過身居要職的國家高官。在韓劇里反腐的這種表現手法,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正確的,為了通過影視作品讓反腐倡廉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我認為他們在作品中使用的這種表現手法有一些“夸張”和不切實際,是一種為了表現反腐而“不擇手段”的演繹方法,這種“浮夸”的手法可能不太能被廣大中國觀眾所接受,有一種天方夜譚的感覺。相比之下,筆者更傾向于《人民的名義》在反腐上使用的更為“自然”的表現手法。
二、演員的篩選
在演員的篩選上,《城市獵人》和《任意依戀》兩部韓劇作品仍然是運用了韓國所有偶像劇都喜歡運用的“俊男美女”模式,他們把這個當做吸引觀眾眼球最有“殺傷力”的武器,類似于近幾年的《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后裔》。在這兩部一夜之間火起來的作品中,男主角都選擇用了“小鮮肉”來俘獲了無數的女觀眾,顏值高的女主角也獲得了廣大男性觀眾的關注。劇中使用的全智賢、金秀賢、宋仲基和宋慧喬這些韓流巨明星和上文提到的《城市獵人》、《任意依戀》的主角李敏鎬、樸敏英、金宇彬裴秀智一樣,一出場就會“俘獲”大量觀眾的心。這種情況下使得觀眾在“追星”的情況下有時候往往可能忽視調作品的內容和劇情等等,去一味的追逐自己心中的男女一號。韓劇中在演員的篩選時近些年都有這類似的情況發生,筆者認為觀眾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反腐的題材和劇情上,而不是把這當成了追星的偶像劇,而忘了該作品所要表達的反腐倡廉的本質。相比之下,《人民的名義》在演員的篩選上則做得更加合理。劇中拋棄了傳統的小鮮肉模式,更多的選用了像陸毅、吳剛、張豐毅這樣的老戲骨,也有像高小琴、陸亦可的扮演者這種不是大家人人都認識的高人氣演員,第一次出現在某些觀眾的熒幕前。但在劇中這些沒有超高人氣的演員她們也把自己演繹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堪稱“完美”,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喜愛。觀眾觀看《人民的名義》時關注的更多的是作品本身反腐的題材和劇情,而不是把這部劇當成了偶像劇在追星,忘掉了它本身反腐的中心思想。
三、作品受眾分析
通過筆者調查發現,《人民的名義》的受眾在14歲-60歲之間,其中14歲-29歲的觀眾達到了43.7%,30歲-50歲的觀眾達到了50.8%,50歲以上的觀眾和其他另占一小部分為5.5%。而在韓國國內《城市獵人》和《任意依戀》兩部反腐作品的受眾在30歲以下的觀眾都達到75%。而在韓國大部分觀看這兩部劇的青少年都是把它們當成了偶像劇去追,去欣賞的是劇中他們的偶像和偶像在劇中的愛情故事等等,并沒有把他們當作一部反腐題材的作品去觀看。從這一數據筆者發現國內的年輕人的思想側重點開始發生轉變,開始關注民生,開始試著去了解政治走向,開始不再把生活的重點放在“追星”這些意義不大的事情上去浪費寶貴的青春。他們試圖去成長的更早,他們認識到自己身上也有義務和擔當,迫使他們更早的成熟。而在筆者調查的數據顯示韓國國內的廣大青少年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還在“享受”這個年紀該“享受”的種種“快樂”,生活中大部分的寶貴時間都用來了做追星這一類的娛樂活動,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并無太多的益處,更不會去太多的關注國家的走向和反腐這一些政策。無論國內外,青少年都是祖國的棟梁,適當的追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過度追求反可能會適得其反。從《城市獵人》、《任意依戀》和《人民的名義》這三部戲的受眾對比數據來看,青少年應早早的開始關注國家的各項規定,觀看時事政治,培養反腐思想,去努力完成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的建設獻出自己寶貴的一份力。
四、結語
當今生活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韓國,反腐倡廉的觀念都是深得民心的,是受到人們認可并且擁護和支持的。雖然在上文中筆者從某些方面對國產反腐劇和韓劇中的反腐劇進行了對比,總結出來了“優劣”,比如韓劇在為了吸引受眾提升收視率上運用了大家喜愛的“小鮮肉”或者“俊男美女”以及其他的各種方式,但這一題材的作品在這兩個國家還是應該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反腐劇是應該在今后有更好的發展和延伸的。不管在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應該做到傳播反腐思想觀念,做到反腐從我做起。《人民的名義》、《城市獵人》、《任意依戀》這三部作品還是對兩國人民在反腐觀念上起到了積極地影響,在社會中弘揚了正能量,使反腐倡廉的思想深入兩國人民的心。
作者:范黎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 上一篇: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干擾因素與解決策略
- 下一篇:數據挖掘與分析在網站運營管理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