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電視劇形象比較
時間:2022-05-17 09:15:35
導語:水滸傳電視劇形象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水滸傳》在明清小說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扈三娘是書中及其突出的一位女性,她有十分顯著的特點,武藝高強、面貌清麗,婚姻身不由己。但單從原著中看扈三娘的形象相對單薄,98版電視劇由原著改編,與原著在人物語言刻畫和結局方面稍有不同,結合兩者的比較分析,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飽滿。分析不同產生的原因,可以從小說與劇本的方面不同分析。
關鍵詞:扈三娘《水滸傳》電視劇形象比較
一.引言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而在此書中,對女性形象涉及極少,其中扈三娘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她身手不凡、面容姣好,最后卻戰死沙場,命運悲慘。1998年,由張紹林執導,楊爭光、冉平改編的電視劇版《水滸傳》在央視上映。
二.扈三娘在原著與電視劇中的形象相同之處
扈三娘此人是梁山好漢中僅有的三位女性中的一位,在作者施耐庵的筆下,她形象特點鮮明,值得研究。以下是我們對扈三娘的形象在原著與電視劇中的相同之處的三點認知。(一)面容姣好美麗動人。作者對扈三娘的外貌多有描寫,四十八回出場時便寫她“霧鬢云鬟嬌女將,鳳鞋寶鐙斜踏。……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1]第四十八回,第645頁)后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時,施耐庵又寫一首《念奴嬌》來贊頌扈三娘的姿色“玉雪肌膚,芙蓉模樣,有天然標格。”(第六十三回,第839頁)這是扈三娘的兩次出場。作者筆下的扈三娘,面貌非凡,不似上沙場的女將,似一位閨閣美人。書中三位正面的女英雄中,施耐庵對一丈青是格外偏愛的。顧大嫂和孫二娘是典型的“丑陋女英雄”,描寫武松孟州道遇見孫二娘時,她眉橫殺氣,眼露兇光。顧大嫂亦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喜歡和酒肉之徒賭博。對比之下更可看出扈三娘的美貌。作者對孫二娘和顧大嫂的描寫是十分男性化的,長相丑陋還濃妝艷抹,穿著奇異,動作粗魯,是毫無女性美感的,尤其是孫二娘,干的還是人肉買賣殺人越貨的勾當,作者在刻畫她們時強力凸顯她們身上男性化的陽剛一面,毫無女性色彩。電視劇中扈三娘演員形象符合原著,眉清目秀,面容姣好。(二)身手不凡武藝超群。《水滸傳》中描寫扈三娘的武藝作者著墨頗多,先是借他人之口說“惟有一個女兒最英雄,名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雙刀,馬上如法了得。”(第四十八回,第643頁)這是他人口中驍勇的巾幗,而她的第一次正面出場戰斗,就是一丈青單捉王英,原著中描寫王英聽得說是個女將。王英見色起意,指望一合便捉得過來原以為可以一合擒住扈三娘,但是后來卻戲劇般被扈三娘單捉,以王英好色猥瑣之態襯托扈三娘的驍勇善戰。十分精彩的描寫,施耐庵在刻畫一丈青時多用對比,后扈三娘成為梁山泊一員之后,多次參與抵抗外敵的戰爭,呼延灼帶兵攻打梁山時,扈三娘曾用紅棉套索捉住其副將彭玘。又與呼延灼交戰多個回合,武藝贏得呼延灼的贊賞;梁山與關勝軍隊交戰時,扈三娘打出“女將一丈青”的旗號,后來又用紅棉套索捉得關勝的副將郝思文;打東平府時,扈三娘和孫二娘一同捉住了董平,交給宋江。后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戰爭中,扈三娘都有帶兵參與,可見其巾幗氣勢。在電視劇中,由于戰斗規模龐大,在大多數戰斗中對扈三娘只是使用了短鏡頭一掠而過,只是重點對于她單捉王英的場面進行了細節拍攝,但也可見其巾幗之姿,與原著中相符。(三)封建婚姻身不由己。扈三娘本和梁山泊的人是處在對立的兩面的,這種對立并不是因為扈三娘自身或是扈家莊與梁山泊之間發生了沖突,而是因為中間的祝家莊與水泊結下梁子。而三個村莊既結為了生死之交,那扈三娘與祝彪的婚事就看似理所應當了。從原文中的“是祝家莊第三子祝彪定為妻室,早晚要娶。”扈三娘的婚姻是是很被動的,她在這其中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她本是就是女子,縱使她有千般武藝,也無濟于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扈三娘不得不遵守的準則。其中“早晚要娶”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這四個字仿佛就是決定了扈三娘的一生。如果沒有梁山泊三打祝家莊,扈三娘與祝彪的婚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扈三娘最終并未嫁給祝彪,而是嫁給了王英,但無論是王英還是祝彪,都是無法與扈三娘相匹配的人。原著中祝彪面對下人是極為傲慢,大罵來客,無禮囂張的形象躍然紙上;在戰斗中,李應、楊雄、石秀三人聯手才將將能抵擋祝彪,又凸顯出祝彪此人武藝高強,卻又不是梟勇。而王英此人本為清風寨二寨主,五短身材,好色猥瑣,并且武藝不精,王英初見一丈青,恨不得捉過來,這里的“恨”不是對待仇人的恨,而是這個好色之徒心中的齷齪思想。可是王英武藝不敵一丈青,斗過十合之上槍法便亂了,三言兩語輕描淡寫,二人武藝水平高下立現。扈三娘在《水滸傳》中出現的所有女性形象中,應是屬于最為正面積極的,同時無論是家庭還是自身條件都是最為優秀的,但是卻落得這樣一個不盡如人意的歸宿,終歸是因為男女地位懸殊,也體現出了書中對女性的貶低。祝家莊被攻陷后,宋江父親將扈三娘認為干女兒,扈三娘又一次面對了父母之命,宋江將他許給了王英。仔細推敲不難發現,宋江認扈三娘做義妹可謂居心叵測,他曾許下王英一門親事,現在扈三娘入了梁山泊,若只是作為梁山泊普通的一員,他是沒有立場去主宰扈三娘的婚姻的,但是作為她的義兄,宋江就可以安排她的親事。這個情節也體現了古人所遵循的“三綱”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因此,無論是之前在扈家莊還是后來入了梁山泊,扈三娘的兩次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是封建傳統對女性的迫害,反映明清時婦女沒有擇偶權利這一社會現象。電視劇中,扈三娘對自己和祝彪的婚事做過微弱的抵抗,祝彪希望擇個吉日即可完婚,而扈三娘心中認為祝彪太過囂張,表示待祝彪生擒宋江再完婚,這里是扈三娘對這樁婚事的抗爭,但是在哥哥的勸阻下,她還是沉默了。從電視劇中扈三娘哥哥扈成和宋江投降時的話中可以分析出,扈家與祝家的姻親關系是由祝家主導的,祝家財大力大,扈家為了免受欺負在被迫答應,扈三娘自己也是不愿意的,但是她確實沒有選擇。所以,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扈三娘的婚姻都是身不由己的。
三.扈三娘在原著與電視劇中的形象不同之處
電視劇雖然是根據原著改編,但是不可能劇情發展和人物形象與原著一模一樣,總會稍作改變。我通過閱讀原著和分析電視劇情節,發現了亮點扈三娘在原著與電視劇中的形象不同之處。(一)沉默寡言與善于表達。原著中扈三娘是個“沉默寡言”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鮮少表達,從她的婚姻可以看出這點。電視劇中扈三娘卻時常發聲。電視劇中扈三娘出場時,是和祝彪對話。祝彪認為梁山泊一群草寇,扈三娘則說道:“還未對陣,夸的什么海口?”也多次發聲表示,看不慣祝彪的囂張霸道。祝彪與扈三娘有定親,但是在書中我們其實很難看出扈三娘對這樁婚事的反抗,但是在電視劇中,從扈三娘對祝彪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扈三娘對祝彪其人很是厭惡。后扈成投降宋公明,從扈成口中也可看出扈三娘對此親事的不滿。后與王英對陣時,原著中只寫:那一丈青是個乖覺的人,心中道;“這廝無理!”但嘴上卻是一言未發的,而電視劇中,當扈三娘感覺到了王英的冒犯之后,開口罵道:“好一個油嘴的賊寇,看刀!”可見電視劇中的扈三娘鋒芒畢露。原著中扈三娘其人寡言少語,作者對她的外貌不吝筆墨,這是一個無聲的扈三娘。她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兩句話,無論是在全家被李逵殺死之時,還是在自己被迫嫁給王英的時候,都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她身上看不到絲毫思想與情感的活動痕跡,只是一個女性化的符號。[2]但是在電視劇中,演員需要通過臺詞來展現角色,因此這個扈三娘是有聲有色的,她時刻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二)磚下亡魂和慘死馬下。原著中扈三娘是死于鄭彪的金磚之下。王英與鄭彪交戰,被一槍就戳下馬去。一丈青為丈夫報仇,槍法激進,被鄭彪一磚打落下馬而死。施耐庵用一首哀挽詩來證明:花朵容顏妙更新,捐軀報國竟亡身。老夫借得春秋筆,女輩忠良傳此人。戈戟森嚴十里周,單槍獨馬雪夫仇。噫嗟食祿忘君者,展卷聞風豈不羞。電視劇中扈三娘死于方臘馬下,她和王英與方臘交戰,雙雙被打下馬,王英為了護扈三娘而死,扈三娘急忙去看王英,被方臘的馬踏死。相比原著的結局,電視劇中扈三娘的死亡更為凄慘壯烈,更可以突出她的英雄豪氣。
四.產生以上不同點的原因
《水滸傳》原著是小說,而改變成電視劇則是需要通過劇本,小說的表現手法以敘述為主,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而劇本的表現手法則以對白和動作為主,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表現手法截然不同,這是小說和電視文學劇本最根本的區別。小說離不開刻畫人物、描寫人物心理都可以通過文字來表現;而寫電視文學劇本則需要以人物對白來豐富人物形象。這也就是因何在原著中扈三娘盡管沉默寡語,但是我們也可以了解她的形象,體會她的心情,作者施耐庵善用詩詞在豐滿人物形象,對扈三娘外貌的刻畫就可以凸顯出這個形象的英姿神氣。但是電視劇中卻少不了語言,一方面演員的演技不僅僅通過動作表情來展現,也需要通過臺詞來使角色更生動,另一方面是出于觀眾的需求,多方面的感官沖擊才能給予觀眾更好的觀劇感受,也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
五.結語
扈三娘是《水滸傳》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女子,原著中描寫她的筆墨并不多,只是一百零八將中的一位,但是在施耐庵的筆下,扈三娘是一位幾乎完美的女性形象。通過原著和電視劇中形象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更為全面的了解扈三娘這個形象,也可從中看出施耐庵對女性的態度,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在很多方面優于男性,但從作者對她的態度,可以看出作者的男尊女卑觀念以及當時封建社會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現象。
作者:仲珂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
- 上一篇:和諧勞動關系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 下一篇:國產電視劇產業鏈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