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綠色電視娛樂文化

時間:2022-03-31 05:11:00

導語:創建綠色電視娛樂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綠色電視娛樂文化

當今社會,娛樂化細胞無孔不入,于無聲中漸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電視真人秀、綜藝類等娛樂節目如火如荼,新聞娛樂化、紀錄片娛樂化、談話節目娛樂化、紅色經典被改編、歷史被戲說……我們不由得發出聲聲叩問:娛樂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還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樣構建綠色的和諧的娛樂文化?為此,保持敏銳的電視文化批判意識、深懷人文主義精神和加強媒介自律,也許是破解娛樂化困境的有益嘗試。

電視娛樂化動因分析

一、電視本性回歸

娛樂的發展源自于電視技術的一日千里。首先,電視是一種視聽結合的媒體,電視技術帶來的聲、光、電、色與娛樂的共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狂歡化視覺享受和快感。其次,電視娛樂強調的是大眾的“參與”與“喚起”,“參與”包括親身參與或想象性的體驗,更容易激發觀眾的熱情,“喚起”觀眾輕松和愉悅的情緒。再有,電視是大眾文化的主要工具,大眾文化和電視娛樂具有本性上的契合關系。作為大眾媒介的電視,沒有了語言文字特有的理性、嚴密邏輯性、深邃性,卻獲得了與娛樂更能產生共鳴的大眾性、平民性、狂歡性。

二、娛樂文化觀念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當市場經濟體制取代了計劃經濟體制,消費文化、大眾文化、都市文化變得無處不在,社會呈現多元化發展,娛樂文化蓬勃興起。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的電視娛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娛樂的層次由單一的感官刺激過渡到內在情感的真實體驗,再發展為生存和智力的博弈;娛樂的主體互動性、對話性、開放性在加深,娛樂的內涵與外延在拓展;娛樂經濟由注重“眼球經濟”到“影響力經濟”到現在的“體驗經濟”、“生命經濟”等。“快樂”、“游戲”、“娛樂”成為電視節目流行的標識,娛樂節目具備了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毋庸置疑,在娛樂傳媒產業這塊“大蛋糕”的誘惑下,電視娛樂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是風險最小而利益最大化,同時又是極具吸引力和獲得認同的一種方式。

三、娛樂文化的消費

經濟學鼻祖斯密曾說:“一切生產的最終目的必然是消費”。娛樂文化是依據文化的功能而建構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電視娛樂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消費,并在消費過程中使電視娛樂文化的各種功能得以實現。在市場經濟中,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的內在驅動力是對快樂的追求。構建“綠色”的電視娛樂文化娛樂已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了媒介文化生態。所謂“綠色娛樂”是一種健康、良性、快樂、和諧、動態的娛樂精神和娛樂文化。我們不能單純地“為娛樂而娛樂”,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娛樂消費,甚至以犧牲文化精神、文明成果、媒介文化生態為代價。“綠色娛樂”意味著娛樂文化自身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與電視文化及整個人類文化、文明之間的傳播關系的生態和諧。

一、把娛樂上升到快樂文化

電視媒介應該在為大眾制造娛樂的同時,成為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提升人們的“快樂指數”、縮小“快樂鴻溝”中不可或缺的建設力量。我們只有真正理解娛樂精神,對娛樂應持寬容和規范的態度,為娛樂的文明、健康做疏導,并引導人們去追尋什么是真正的快樂,這才是今天電視人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總之,我們應把電視娛樂提升到建構一種快樂文化和幸福理念的高度,讓電視的“娛樂化生存”不僅生長出新的經濟形態,而且激活出獨特的快樂文化因子;不僅是一種生存方式的選擇,更是一種長遠的文化戰略。

二、回歸傳統文化“原點”

電視媒體是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和再創造的重要社會力量。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沉淀下來的豐富文化和精神遺產,對于提升我們的娛樂品位、娛樂精神,對于構建我們的和諧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中華文化從來就不缺娛樂元素,娛樂精神在傳統文化中早已有之。

其一:娛樂精神滲透在哲理中。比如以老子《道德經》和莊子的“逍遙游”為代表的道家思想,追求自由自在的游戲的人生境界,林語堂十分推崇這種“游”和“逸”的境界,他稱老子《道德經》為世界文壇上第一部“俏皮哲學”。

其二:娛樂需要的多元文化精神。單一、獨斷和古板難以擁有娛樂的開放和包容精神。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是多元化思維的典型體現;構建和諧文化也需要“和而不同”的協調精神。其三:娛樂的共享精神。娛樂只有與他人分享、共享才會有真正的快樂。孟子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一針見血地道明了快樂擁有共享精神,它不僅是個體的快樂,更是集體的愉悅反應,大家快樂才是真的快樂。由此可見,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娛樂的源頭活水,也從來不乏娛樂因子,我們不應該盲目模仿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娛樂,一味照搬必然會水土不服。近年來我國有些娛樂節目中頻頻出現的“套娃”現象,說明了沒有創新力和生命力的“模仿秀”注定是曇花一現的。因此,當時代加速度前進的時候,我們的電視人要時常回到我們的文化原點,去尋找提升娛樂品位的文化內涵,盡可能地挖掘本土的、深邃的、民族化的娛樂,以得到文化與精神的滋養。

三、娛樂素養的培養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有些人認為看電視是一個消極接受的行為過程,認知卷入程度很低。受眾看電視時是非邏輯性的、直觀的、感性的、被動的。然而后來有研究表明,看電視是一種主動的認知活動,它是觀眾、節目以及觀看情境之間的一種主動的認識轉換過程。當今觀眾在享受“快樂電視”的同時,需要具備的娛樂素養有:如何提升自我的媒介素養,培養一定的批判意識和審美能力;懂得如何利用電視娛樂滿足自己、釋放壓力、尋求快樂等心理需要;怎樣既達到休養身心的目的,又不受消極信息的影響,自覺抵制一些娛樂節目中消極因素的誤導;如何實現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達到身心的愉悅。一方面,我們需要培養大眾的娛樂精神、快樂理念,正確對待娛樂節目,理性地解讀電視娛樂化現象。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受眾的媒介意識、媒介識讀能力,培養受眾理性地選擇、解讀、甄別和判斷信息,清醒認識媒介帶來的“快感”和“滿足”,并自主性和創造性地利用媒介創造幸福、快樂,來完善自我。再有,娛樂產品生產者還需要提升自身媒介素養,成為“新型媒介人”,提高其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娛樂品位,打造出真正優質的娛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