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敘事手法與藝術體現
時間:2022-04-24 09:03:00
導語:梅蘭芳敘事手法與藝術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電影《梅蘭芳》簡介
2008年末,國產電影《梅蘭芳》的上映在票房上與口碑上取得了雙贏的佳績,這是近些年低迷的中國電影市場里一部具有紀念意義的佳作。這部影片的產生無論是對于中國電影、中國戲劇還是導演本身的事業來說,都有著特別的意義。陳凱歌導演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杰出代表,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蜚聲于國際。電影《霸王別姬》在當時的國際影壇掀起了一陣熱潮,也是通過這部影片,中國的戲劇以另一種更為觀眾熟知的方式走向了國際舞臺。陳凱歌導演對于中國的傳統戲劇,特別是京劇有著一種尊重與熱愛,電影《梅蘭芳》是導演繼《霸王別姬》之后向中國京劇致敬的又一部力作。電影以京劇名伶梅蘭芳先生的事跡為主要線索,以人物為主線,以故事為牽引,在整部電影中貫穿了多場京劇表演,雖然影片的主要演員都:不是專業的京劇演員,但是京劇的魅力和風采通過他們的表演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就是在尊重商業選擇的基礎上又充分把握了京劇的精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的確是一部商業與藝術相結合的優秀電影?!睹诽m芳》是一部傳記性質的電影,它的重點在于對梅蘭芳先生的生平進行講述,但是在這根主線背后,穿插著藝術、時代、人生、愛情等眾多的命題,也就是通過這種表現手法,梅蘭芳先生的形象在電影中才得以更加鮮活,因為電影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位京劇大師,而且回歸到平凡的個人,從人性的角度帶給我們更多關于人生、關于時代的感悟。
傳記性質的電影,自然離不開對人物生平的描述,敘事是電影刻畫人物形象時較為常見的一種手法,電影《梅蘭芳》同樣如此。整部電影都以紀實性的敘事方式來展開,沒有跳躍,沒有蒙太奇,導演選擇以最樸實的方式來對一代京劇大師進行講述,這種貼近真實的手法是對大師的尊重,也同樣是對觀眾的尊重。
(一)以故事為引線
電影的敘述往往需要通過故事來進行,在故事中推進電影情節的發展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方式。電影《梅蘭芳》也是通過三段故事的描述來完成整部電影的敘述。導演對這三個故事的選取也自然是別有用心,因為即使是對于一個普通人的一生,只是通過三個故事也恐怕難以正確客觀地展示,更何況是在中國近代京劇史占據著重要地位的梅蘭芳先生。所以故事的選擇對于編劇、導演都是一種挑戰。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里,導演能傳遞給觀眾的東西畢竟有限,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篇幅上都決定了無法對梅蘭芳先生的生平進行一個詳盡的敘述,過于蜻蜒點水的方式又難以體現電影的深度和價值,于是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均衡,是導演必須要做的重要選擇。電影選取的三個故事,分別從梅蘭芳先生的事業、愛情和國家命運來展開。第一段故事自然是梅蘭芳先生出道時的故事,與十三燕京城對壘一戰成名,由此揭開其京劇名伶的生涯。第二段故事講的是梅孟之戀,梅蘭芳與孟小冬的戀情是整部電影在愛情觀上的一種表達,導演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發乎于情止乎于禮”的愛情,在這段愛情故事的背后,有著藝術與藝術之間的惺惺相惜,也有著藝術與人生之間的心酸無奈。第三段故事是個人與國家命運相關的體現,在一個大的時代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面前,京劇大師表現出來的氣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心懷與氣度,更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氣節之所在。藝術需要一種品性,大師的品性就是通過這種在困境中的堅持與抉擇得以體現。這三段故事,雖然簡短,但是它的確從不同的角度對梅蘭芳先生進行了解讀,從平凡的個人到一代大師,這期間的堅持與選擇,痛苦與困惑,放棄與舍得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示。應當說,這部電影的成功與這三個故事的選擇有著直接的聯系,它誠實、客觀,不避諱我們人性中可能出現的懦弱與心動,這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電影,它用一種真實的表達讓觀眾感受到大師的人格魅力以及京劇的藝術魅力。
(二)真實與虛構的結合
電影《梅蘭芳》作為一部傳記性質的電影,我們強調它是一部商業與藝術結合的典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電影。作為一部藝術電影,那么它必須尊重藝術、不能過多進行杜撰與再創作,但是電影《梅蘭芳》的再創作特征卻是極為明顯的。真實與虛構的結合,是這部電影在敘事方式上的一個重要特點。誠然,梅蘭芳先生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影片中無論是對于梅蘭芳先生生平的處理、還是與之相關的人物都進行了再加工,這種再加工也并不是憑空捏造或者無中生有,只是對客觀存在的人物進行了一些角色的調整和改變。導演的這種處理手法是值得認可的,因為我們在對核心人物進行描述的時候,總是會涉及與之相關的人物,一個人物形象的偉岸往往伴隨著另一方形象的渺小,這是種藝術處理的手法,但是對于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并不是一種尊重,這應該是編劇對電影人物進行再加工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在電影中,梅蘭芳先生的出名得益于與十三燕的一戰成名,在歷史上并沒有十三燕這個人物,但是電影對十三燕的表達總是讓我們不難想起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譚鑫培先生。黃馬褂、翡翠帽是電影給我們的主要暗示,梅蘭芳先生與譚鑫培先生在歷史上的確有過擂臺比賽,但是這并不是梅蘭芳先生出名的主要原因,影片中表現擂臺賽的場面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也不盡客觀。但是十三燕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使影片有更多的可能性與看點,這種真實與虛構的結合,不僅僅是十三燕一個角色。影片中梅蘭芳先生的摯友邱如白先生,在真實的歷史上應該是梅黨的代表齊如山,影片中梅孟之戀的故事也與真實有著差異,在現實中,梅孟之戀的結果應該是孟小冬成為梅蘭芳先生的妻子并且最終離異,孟小冬最終嫁給了上海灘的大佬杜月笙。這些真實與電影的差異,在虛虛實實中將影片逐層推進。
(三)歷史與藝術的融合
無論是平凡的個人還是蜚聲于國際的大師,他的命運終究要與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藝術只有在經過歷史的洗禮以后才能變得更加光彩奪目。影片《梅蘭芳》中的第三段故事,就是對個人、國家、民族、歷史的綜合性講述。影片對梅蘭芳先生的講述在時間跨越上大概有5O年的時間,這50年也是近代中國翻天覆地改變的50年。影片開始時出現的大伯被戴上了清政府的紙枷鎖,這個紙枷鎖也是后來梅蘭芳先生在其演藝生涯中一直苦苦尋求答案的象征,從清政府到袁世凱、從袁世凱到抗日戰爭、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這是一段中華民族從屈辱中走向成功的救贖之路,導演沒有將歷史的陰影融人影片之中,因為歷史總是太過于沉重,對歷史的渲染可能會帶來喧賓奪主的效果,每一個個體都是時代與歷史的產物。當我們將影片定義為京劇大師的傳記性質電影時,就必須弱化歷史的色彩。但是這種弱化并不是拋棄,無論是梅蘭芳先生進行京劇表演的舞臺,還是他演唱的京劇曲目,這些都預示著一個改變著、前進著的時代,這是歷史與藝術融合的敘事手法在這部電影里的體現。
三、電影《梅蘭芳》的藝術表達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依托于真實的存在,但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表達。導演對每一部電影題材的選擇、拍攝方式的選擇其實都與他想表達的感覺有著密切的聯系。電影如同詩歌、繪畫、小說等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一樣,它的重點在于表達與傳遞,只是這種表達要借助于聲音、人物、故事等多種方式的組合來予以完成。
(一)京劇人生的藝術表達
我們從來不懷疑梅蘭芳先生在藝術上取得的輝煌和成就,但是對于當下更多的電影觀眾來說,我們更多的是了解梅蘭芳先生的藝術地位,而對于其真實的藝術成果能夠領悟或者熟知的人并不多。影片中對梅蘭芳先生的京劇人生,只是選擇了一戰成名、美國登臺、拒絕為日本人唱戲等幾個場景來予以表現,從我們真實的人生發展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形而上的藝術表達。因為在梅蘭芳先生的京劇生涯中,所經歷的并不如電影中描述的這般順暢與簡單,但是對于觀眾來說,這的確是他們認為的大師應該有的人一112雹四磁啞婭圓生軌跡。這是電影在藝術上的一種處理,每個人的人生總會有起起落落,當導演決定傳遞給觀眾一種積極向上的信息時,那么他就需要對自已表達的東西進行藝術上的處理和加工,這是一種依托于真實的藝術表達。
(二)情感關系的藝術表達
影片《梅蘭芳》在情感關系上,也采用了更為藝術的表達方式,無論是梅盂之戀、梅蘭芳先生與妻子的感情、梅蘭芳先生與邱如白的情感,影片都采用了更為唯美的處理方式。梅孟之戀在真實生活中的解決充滿了煙火氣息,結婚而又離異,但是影片在對這段感情進行表述上是更加純美,只有藝術上的共鳴,佳人與才子之間的惺惺相惜,沒有爭吵、沒有結婚、沒有離異,只有為了藝術而甘愿犧牲的感情。這種精神上的純美之戀與影片的節奏、藝術氣息是吻合的,導演在處理情感關系時刻意清理掉其中的煙火氣息,這就使得影片里所有的情感在形式上都是干凈的,這種干凈是藝術所需要的,或許這與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有關,他不愿意把大師的傳記變成一部庸俗的現代都市情感電影,所以他選擇了對影片中情感進行藝術處理。
(三)時代特征的藝術表達
歷史人物都是有著時代屬性的,梅蘭芳先生也不例外,他置身于一個喧鬧動蕩的時代,但是這種動蕩影片并沒有過度的描述,只有淺淺幾筆帶過。影片對于時代特征的描述,總是通過一些細節來得以體現,例如影片為了告訴我們故事發生開始的時間時并沒有鮮艷的清官為背景,而只是通過大伯的一封信簡單交代了一下時代的背景。在梅蘭芳先生成名以后,也沒有具體告知時間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場景出現了“袁世凱大總統”,這就從側面反映了電影中的時間節點已經推移到民國時期,而后是出現了日本觀眾,這就為后來的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所以在整部影片中我們并沒有看見導演對時代的具體介紹或者描述,甚至沒有旁白來予以解讀,但是這些細節猶如點睛之筆在提醒著我們,時代在影片中不斷演進。這是電影中時代特征的一種藝術性表達。
(四)民族文化的藝術表達
京劇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陳凱歌導演作為攝影出生的深厚功底在對京劇場面的選擇與拍攝上得以充分的體現。京劇素有中國歌劇、國粹的雅稱,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片對京劇魅力的藝術表達,主要集中在梅蘭芳先生在美國登臺的一幕劇上,在這個故事情節里,所有的觀眾都為梅蘭芳先生起立鼓掌。這是影片在民族文化部分的藝術表達,它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在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感面前,這種藝術化的處理,恰到好處。
- 上一篇:影視幽默語言修辭藝術
- 下一篇:全市民主評議活動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