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影視資源與語文課教學

時間:2022-05-07 06:17:00

導語:談論影視資源與語文課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影視資源與語文課教學

1影視資源優化語文課堂的意義

1.1影視作品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鑒賞能力

影視是當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綜合藝術,它和文學是如此息息相關,很多語文教師在抱怨影視作品脫離作者的原意時,常常忽略它們之間的相通和不同之處正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把握原著,從而進行理性的分析,并投入到審美鑒賞活動中去。比如學生在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常常很難把握好主要人物的性格與心理,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教師鼓勵學生去看相關電視,在分析兩者不同的基礎上,著重進行人物性格與矛盾沖突的分析,這可以借助演員的臺詞、動作、面部表情等,幫助實現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類似相關的影視作品還有《西游記》《魯濱孫漂流記》《三國演義》等,這些影視劇在某些環節上能幫助學生先從視覺形象上對作品進行審視,然后以此為基礎,再來細讀文學作品就有了深度與廣度,對作品的審美就顯得順理成章。

1.2影視作品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非智力因素

眾所周知,當前的語文教學還有著不盡如人意之處,表現在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情感投入上顯得令人失望。由于語文教師習慣于采取講讀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單一的教學方式必然使求知欲望強烈、性格活潑的學生感到枯燥和厭倦,語文教師要改變現狀,思考是必需的,而實踐更重要。在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影視的功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樂意觀看和值得一看的影視作品作為教材,因為優秀影視作品對于人心靈的凈化功能將與語文教學實現相通,從而發揮情感交流。學習《莫高窟》時,教師先放一段本文的配樂電視散文,精美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營造了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讓音樂電視以它特有的魅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精彩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優美的音樂,深情的朗誦,使學生求知生動,獲知愉快,這不正是教學的理想境界?這里,音樂電視把平面、靜止、單一的課堂優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語文課堂成為一個獨特的教學磁場,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引發無窮的想象。

2影視資源優化語文課堂的措施

2.1給個疑點,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學貴有疑,一個有價值的疑點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能引發學生創造的火花。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疑點,抓住疑點。影視片是對原作的再創造,如果能將二者進行比較,探討其中的得失,能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2給個境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語文學習本質上是精神自由空間的開拓,學生必須有自我生命的情感投入。因此,語文教學尤其是詩詞散文教學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創設教學情境。許多根據詩詞散文拍成的音樂電視配樂散文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如學習《黃鶴樓送別》時,教師先放一段配以長江畫面和主人公抒情的音樂電視片來創設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以音樂電視特有的魅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引發他們無窮的想象。

2.3給個支點。讓學生撬起名著的大山

影視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形象直觀,容易理解。將名著的學習與影視片結合,能使學生更形象地感受作品、了解作品,并由此引發學生讀名著的熱情。名著學習使學生通過閱讀與大師對話,使他們自人生伊始就站在大師的肩膀上,有一個精神的高起點,對其終生學習和精神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學習《三顧茅廬》之后再看電視片《三國演義》片段,學生目睹劉備謙遜、求賢若渴的風采,但覺得還不過癮,渴望進一步閱讀原著,于是圖書館的《三國演義》被爭借一空。由此可知,利用影視激發學生讀名著,不失為值得一試的好辦法。

2.4給個高點,讓學生領略語文的美感

語文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自覺地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欣賞影視片原本是一項重要的審美活動,影視片用來輔助語文教學能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美感,得到啟迪,受到教育,并由此提高審美水平。讀完《海倫?凱勒》,人們總有一股沖動,一種向往,真想認識自強不息的凱勒。電影《奇跡的締造者》通過藝術家的再創造,帶人們走近凱勒,走進她的內心世界。這里,小說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相互補充,讓人感受到海倫?凱勒對命運的不屈與頑強的抗爭,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心靈得到凈化。

3小結

影視資源的引進,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效果。然而,教師也應該看到脫離教學的盲目濫引與完全排斥影視一樣,都是不利于語文教學的,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