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背景下提升地方節目競爭力

時間:2022-07-17 03:44:12

導語:網絡背景下提升地方節目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背景下提升地方節目競爭力

電視節目核心競爭力是靠準確的節目定位,高質化的品牌節目,豐富的宣傳內容來凸現的。現在中國的廣電媒體正處在技術變革、體制轉型、結構調整三者交叉變化的格局之中,地方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如何深入挖掘廣電媒體內在優勢,重新整合資源,著力打造品牌節目和品牌頻率的問題。

1.廣播電視新聞業的發展

在北京首都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觀眾一般可以收看到60多個頻道的節目,頻道與節目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越來越挑剔的觀眾手拿遙控器不停地選擇頻道。在此種形勢面前,如果你辦的節目不精彩、內容陳舊、質量低下、不適合受眾的口味與需求,就會失去市場,難以生存。那么,在與央視大臺和省級衛視品牌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和綜藝節目,爭奪觀眾眼球的大戰中,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節目要奪得一席之地,必須提升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惟有如此,才能如愿地在收視市場中多分得一杯羹,進而在激烈的競爭面前拓寬發展空間。

1.1節目的形態由單一向多元過渡。廣電媒體經過幾十年的整合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的改革推動,已具備了一定的先進傳播設備和先進傳播技巧基礎,廣電文化科技創新已初步成為廣電改革發展的引擎,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并已初步形成了傳播覆蓋優勢。以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臺中心為例,我臺自1991年8月16日正式開播以來,從最初的簡易播音間到如今的數字化播控中心;從最初只有5分鐘的《懷柔新聞》到今年播出電視節目6100個小時左右,懷柔電視臺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蛻變,打造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節目和名牌節目。目前北京市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用戶已達204萬戶。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中心2011年,共制作播出《懷柔新聞》304套、新聞4093條,制作播出電視專題500多套。電臺播出新聞321套、新聞4495條、專題880期。電視民生新聞因其對提高收視率的貢獻和受眾本位的定位,一經出現就受到了業界和受眾的拍手歡迎,提高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1.2集中各頻道力量差異化競爭發展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中心考慮北京地區觀眾的收視情況和實際收視需要,審視自身頻道定位,設置各頻道的節目內容。在節目的制作上,避免雷同、克隆、模仿等淺層次競爭,采取品牌化發展、差異化競爭的方略,集中各頻道力量,創辦了與央視、省臺有區別的欄目、專題片和連續劇,其中已有多個欄目被評為名優節目。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先后制播了《錦繡懷柔黨旗紅》、《與共和國同行———懷柔60年60事》、《懷柔好人》等幾部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不僅在宣傳內容和形式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更在創新管理模式和鍛煉隊伍方面取得積極的成果。與此同時,北京市懷柔區電視臺還緊密結合區域實際,與周邊區、市城市廣播電視媒體之間的交流合作不斷增強,廣播聯盟、電視城際協作體經常舉辦各類活動,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北京精神的內涵,并積極推進外宣報道,不斷提升區域形象;此外,還大力加強高清化、數字化投入力度,搭建了高清綜合網,實現了與北京電視臺的高清設備接軌,互利共贏資源共享策略。

1.3體制改革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內涵和品位得到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品牌意識普遍增強。各個地方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閱讀和欣賞視角、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等都有一定差異;各個地方的文化底蘊、人文物質和歷史延革也不盡相同。地域文化是廣電節目宣傳報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因此,圍繞本地區優勢開辦民生新聞欄目,這是增強廣電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北京市懷柔區通過實施“村村通”工程,對已建電視前端子系統10年以上的46個前端進行線路升級改造,提高1708戶4963人電視收視質量;對2個淺山區收看電視差的村進行覆蓋,解決336戶770人看不好電視問題;正在興建不斷完善中湯河口南山廣播電視轉播塔的建設工程,山區電視覆蓋質量迅速提高,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有效地豐富了山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擴大了北京、懷柔調頻廣播等廣播電視節目的覆蓋范圍。一批批名優節目相繼出現,使得觀眾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接受本土新聞品牌。廣電體制改革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2.地方新聞節目的創新與突圍

充分發揮地方文化優勢,辦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欄目,是通向品牌的路徑。各個地方的文化底蘊、人文物質和歷史延革不盡相同;地域文化是廣電節目宣傳報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因此,圍繞各地民生新聞做文章,做好民生新聞報道,才是未來地方電視臺發展的方向。

2.1媒體傳播理念向受眾本位轉變民生新聞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每個地區、城市上空都有中央級、省級、地市甚至縣級廣播頻率的的聲音,涵蓋了新聞綜合、經濟、交通、文藝、音樂等多種內容,并且擁有穩定的受眾。這樣的格局就某一地區而言,大致已經固定。觀眾不希望忙碌一天后坐在餐桌前邊吃飯邊看《新聞聯播》總是看到領導人或正襟危坐商談國事的場面,大家希望媒體多關注一下蔬菜和房價的上漲和原因,關注一下附近馬路上的窨井蓋。民生新聞一經出現立刻立竿見影地挽救了收視率,收到一片喝彩之聲。民生新聞要求新聞傳播以平民視角關注社會,將“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傳播原則,反映到電視屏幕上。鑒于此,2011年以來,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中心在整合節目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辦民生新聞欄目。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后開辦了《周日特別報道》、《行風熱線》、《記者觀察》、《說事看事》《今日三農》等欄目,為服務群眾搭建宣傳平臺。同時,廣播電視中心新聞中心加強節目策劃,提高節目質量。中心成立編委會、選題策劃組、報道組,對每期節目實行欄目負責人、科部室主任、中心主管領導三級節目連審制。并發動群眾參與,辦活民生節目。《周日特別報道》欄目以弘揚新風正氣為主旋律,為反映最基層百姓的生活,動員群眾利用DV記錄身邊的喜人事、感人事、煩心事,采用群眾制作的DV節目30多個,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2.2打造本土化電視精品節目網絡時代廣播電視媒體獨特的優勢與其它媒體相比逐漸弱化。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提升地方廣電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在打造品牌節目、品牌頻率、品牌頻道做足文章。同時,還要在節目理念、服務功能、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傳播渠道和節目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北京市是全國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中央臺、省臺、市臺等眾多頻道競爭中搶奪受眾,贏得“眼球經濟”和“耳膜經濟”,就必須確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并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讓觀眾和客戶知道,了解并接受它,借品牌的影響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此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中心圍繞品牌設計欄(節)目;圍繞品牌精心策劃、采編每檔節目,通過各種活動強化品牌影響。充分發揮民生新聞優勢,辦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欄(節)目,是通向品牌的路徑。北京市懷柔區廣播電視中心在節目編排上,以早、中、晚間三大時段新聞為主線,打造以時效資訊、民生熱線、新聞評論等綜合新聞和公共資訊服務為主的欄目帶,以提升新聞頻道綜合影響力,通過快速、實時的新聞直播提升頻道影響力,關注北京地區、全國乃至世界的新聞大事件。通過鏡頭中群眾的訪談,真切地展示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凸顯的是時代變遷給北京市帶來的不同變化,報道在展示新北京濃郁民俗風情的同時,更多的是關注新北京政治經濟生活的變化,報道內容可信、可親,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3.加強人才建設、提升采編戰斗力媒體核心競爭力要靠人去提升,社會責任要靠人去擔當,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媒體社會責任的現狀和競爭力的高低。所以我們城市廣電媒體要秉承“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受眾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抓責任教育,強化新聞從業人員責任意識,不斷提升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抓導向教育,強化新聞從業人員導向意識,不斷提升新聞的引導力;抓新聞觀和廣電宣傳報道業務技能技巧教育培訓,強化新聞從業人員的新聞意識,不斷提升電視媒體的新聞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