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周播劇的發展情況分析
時間:2022-03-24 10:20:29
導語:內地周播劇的發展情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周播劇這一新生事物緣何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內地市場,它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和這些問題背后的根源,以及周播劇的未來之路,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
緣起——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中國是世界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可周播劇這一歐美日韓都已普及的電視劇形式卻與中國電視劇市場絕緣這么多年,直至去年才姍姍來遲,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幾部較有影響力的周播劇,都是在湖南衛視這個平臺上出現的。為什么周播劇會選擇這個時間出現在內地熒屏,為什么湖南衛視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于這些問題的思索,也許會有益于我們對周播劇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做進一步分析。
首先,在電視劇的題材、內容、制作等方面從蓬勃發展到停滯不前的過程中,電視劇的播出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簡單的播出,到幾家上星衛視聯播,再到大劇獨播以及各家衛視的自制劇獨播等,都為周播劇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2012年上半年電視劇行業的整體低迷,也為周播劇的橫空出世減輕了阻力。
其次,在為周播劇的萌芽培育土壤的過程中,湖南衛視做出的貢獻是不能忽視的,并且這絕非無心插柳的巧合,而是湖南衛視有心栽花的結果。湖南衛視之所以敢為天下先,首先體現在其推出周播劇的緊迫性上。近兩年來,衛視格局已經有了大規模調整,湖南衛視開始走下坡路,漸漸失去了各大衛視中獨霸天下的地位,被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等后起之秀趕超,這使得湖南衛視較之其他衛視,面臨著更大的創新壓力,敦促它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拿出勇氣和魄力來首先試水周播劇。除了形勢所迫,湖南衛視也是各大衛視中最有推出周播劇的資本和優勢的一家。周播劇目標受眾的定位是至關重要的,而國內衛視中目標受眾定位最清晰也是最精準的,也必屬湖南衛視了。湖南衛視培養的觀眾群定位在80、90后的青少年,這也使得它開創的十點鐘黃金檔獨播劇場持續走熱,始終有著穩定的收視群體,在國內電視劇市場獨樹一幟。正是這批有著掌控遙控器權利的青少年觀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在網絡上養成了追看韓劇日劇美劇的習慣,是最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國內周播劇的群體,湖南衛視借此推動電視劇制播方式的變化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向陽花木易為春,湖南衛視之所以走出這一步,不是單單只有匹夫之勇,更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對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有一個細致縝密的分析,瞄準目標而后出擊,使內地電視劇市場終于迎來了周播劇的誕生。然而,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現狀——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各種因素共同致使周播劇在內地市場登陸,然而,它的發展道路卻是坎坷不斷,跌跌撞撞的。2011年11月13日,內地首部周播劇《被遺棄的秘密》在湖南衛視播出,首播收視率0.74%,市場份額1.91%,在“首部周播劇”這個噱頭帶來的新鮮感漸漸喪失后,后期的收視率則慘不忍睹,最終草草了事,失敗收場。2012年,湖南衛視不甘失敗,重新調整模式后推出“第一周播劇場”,這一大手筆的改革初見成效,開山之作《軒轅劍之天之痕》播出期間雖口碑不佳,收視率卻爆紅,首播周末平均收視率為1.86%,位列全國同時段榜首,播出期間的平均收視率也達到了1.617%,一度成為2012年暑期電視劇收視率冠軍,為湖南衛視爭回了一口氣,也正式開創了內地的“周播劇時代”,周播模式開始被業界人士關注。然而,《軒轅劍》后接檔的《新白發魔女傳》卻沒有繼續這樣的輝煌戰績,平均收視只有0.749%,而此后播出的《艾米加油》、《姐姐立正向前走》等電視劇,也是收視低迷,反響平平。
周播劇在收視率上差強人意,在業界也不被看好,甚至引發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口誅筆伐。除了劇情雷人、制作粗糙,讓人覺得毫無誠意外,大部分的質疑聲音,都停留在內地周播劇對于周播劇概念的斷章取義上,認為內地周播劇和以前的日播劇相較,在制作模式上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仍是按照日播劇的制作流程制作完成,唯一的區別只不過是播出的時間跨度不同,以周為單位播出,這和周播劇的定義是不符的。歐美和日韓周播劇的關鍵特征在于邊拍邊播,依據觀眾好惡隨時準備調整故事走向,甚至根據已播劇集的收視率來決定是繼續精工細作還是草草收場,從而和觀眾建立良好的互動,始終抓住觀眾眼球。同時,邊拍邊播的模式使電視劇制作與現實生活幾乎是同步的,使其可以隨時嵌入社會上出現的熱點話題,讓觀眾更有真實可觸之感,更樂于將自己代入其中。
憑借執導《老友記》獲得艾美獎的柯羅杰在談到《老友記》是如何拍成時曾說,《老友記》背后有14名編劇,200人的制作團隊,“當我在拍這一集的時候,編劇們被關到旁邊的房間寫下面一到兩集半個小時一集的《老友記》我們一周拍一集,周一到周三我們基本都是上午開會討論劇本和拍攝計劃,下午演員排練,晚上編劇再根據排練效果修改劇本,到了周四,演員上妝彩排,攝影機拍攝實況。周五,我們會邀請300名觀眾現場參與正式拍攝編劇也要在現場觀看正式拍攝,如果現場觀眾不笑,編劇就會知道自己的笑話不管用,我們會停下來現場改,有時候甚至會問觀眾的意見”。(1)也就是說,《老友記》的編劇們會根據觀眾反映來調整劇情。反觀內地周播劇,以目前為止影響最大的《軒轅劍之天之痕》為例,開機時間是2011年5月15日,于2011年9月23日殺青,歷時四個月拍攝完成,也就是說這部劇在所謂的第一周播劇場和觀眾見面之前,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攝制工作。邊拍邊播、靈活調整這些和“周播劇”這個概念相伴生的內在特性,在內地周播劇的制作過程中,基本成為了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周播淪為了純粹意義上的形式。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著名電影電視劇導演車徑行因此認為,我們國家沒有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周播劇,只能算是亞周播劇,或者叫次周播劇,因為它都已經提前制作好了,只不過是按周播就是了。(2)
低迷不穩的收視率和各種質疑的聲音使得周播劇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這和看似繁榮的中國電視劇大環境格格不入。然而凡物各自有根本,周播劇在內地遭到冷遇,自有其深厚的根源。
根源——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中國電視劇市場是一塊肥沃的土壤,各種電視劇類型生根發芽,百花齊放,也結出了一些碩果,可周播劇在內地市場緣何長久處于缺失位置呢?周播劇出現后立足又為何如此艱難呢?究其根源,周播劇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不適合內地電視劇產業的大環境,水土不服,必然羸弱多舛。
首先,一些風靡全球的國外周播劇,如《生活大爆炸》、《犯罪現場調查》、《城市獵人》等,無一不是制作精良,情節過硬,引得觀眾戒不掉、放不下,一周一周追著看。而國內電視劇制作行業不甚成熟、規范,從業人員總體素質偏低,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目前為止播出的幾部周播劇的質量讓人無法恭維,讓觀眾從源頭上失去了觀賞的興趣,還妄想長線釣住觀眾,觀眾自然不會買賬。
其次,長久以來,中國的電視劇觀眾已經養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劇模式,對于喜歡的電視劇,每晚會準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一周一播對于他們來說很難適應。尤其中國將很快進入老齡化社會,收視群體以中老年人和家庭婦女占據主力,此外中國廣大農村觀眾的力量也不容小覷,而這些群體的收視習慣是最難變更的,也是最難接受周播模式的群體,所以,從受眾來說,周播劇想要有長久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
再次,周播劇的制作模式和內地長久以來的電視劇的制作模式南轅北轍。由于周播劇的劇情要和觀眾需求融為一體,編劇的進度決定著電視劇的拍攝進度,故國外電視劇行業對編劇要求極高,也甚為重視,“韓國電視劇制作雖然也使用明星制,但在劇組中,明星相對于編劇而言,編劇才是整個劇組的靈魂”。(3)而中國編劇水平參差之外,絕大多數都基本處于邊緣化地位,因此難以從起點上保證周播劇的質量。另外,周播劇制作成本高,回款周期長,而國外都已有了相當成熟的電視劇產業鏈,電視劇獲利途徑很多,故投資者愿意花很大的成本和時間打造一部電視劇,然后放心等待收益。而內地電視劇市場由于有很多非理性資金投入,投資者相對保守,不愿深入了解行業規律,缺乏長遠目光,資金投入和分配不合理,大把鈔票花在演員而非制作上,且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利潤回報,因此周播劇很難吸引電視臺和投資商的目光。
最后,也是周播劇在內地市場發展的最大阻礙,就是內地電視劇的立項審查制度。國外周播劇最吸引觀眾眼球的特點就是邊拍邊播,劇本靈活,使觀眾可充分參與,例如由金泰熙、金來沅主演的韓劇《愛在哈佛》,就是因觀眾呼聲強烈而改變了原定的悲劇結局,治愈了主角的白血病。而這種周播劇的天然優勢在國內幾乎不可能實現,內地的審查制度不會允許電視劇這種面向大眾的藝術有任何紕漏,因此在播出前全部劇本甚至成片必須過審,可以說內地周播劇在這方面的缺陷目前是無法改變無能為力的,讓周播劇的生存空間愈發狹小。
未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不論是否漂亮,周播劇還是在內地電視劇市場亮相了,新事物產生之初總是不完善的、弱小的,要經歷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我們能做的,只是對它的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建議,然后靜待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首先,中國的電視劇觀眾無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既然眾口難調,準確地定位目標受眾群就成了周播劇成敗的關鍵。對內地觀眾群體稍做分析便可發現,最容易接受周播模式的還是青少年觀眾,正如前面談到的,因為他們早已在網絡上養成了追看歐美和日韓劇的習慣,對這種模式并不抗拒。在這一點上,湖南衛視的出發點是對的。而如何抓住青少年觀眾呢?除了起用熟知青少年觀眾心理的新銳編劇和制作團隊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青少年觀眾追星的特點,用明星陣容來制造偶像效應。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內地周播劇《軒轅劍》就是如此,胡歌、劉詩詩、唐嫣等人氣正旺的當紅偶像的給力加盟,為這部電視劇的收視貢獻了很大力量。因此,只要投其所好,抓住廣大80、90后觀眾的視線,周播劇最起碼可以保證有一批穩定的收視群體。
其次,即便準確定位了受眾群體,可想讓這批觀眾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以每周一次的體驗追看劇集,必須讓觀眾認為等待是值得的,所以,周播劇想要殺出一片天地,就一定要制造內容為王、品質過硬的精品影視,將電視劇質量當做根本。在提升電視劇行業整體制作水準的同時,要著重注意這兩個方面:第一,在題材選擇上把好關,選好點。由于內地周播劇市場的不成熟,故初期的周播劇應當謹慎選題,盡量選擇一些或具新銳話題性、或具懸念性的題材去操作,并注重和電視劇播出平臺的氣質相貼合。第二,題材占了先機之后,電視劇創作上也要下足功夫,盡量調整結構,精練情節,使整個故事環環相扣的同時,每一集故事又相對獨立,并在每一集結尾打點,留足懸念,吊著觀眾的胃口讓其意猶未盡,欲罷不能。
再次,既然目標受眾群定位在80、90后的年輕觀眾,而這批觀眾基本是靠網絡成長起來的,因此,網絡宣傳營銷是重中之重。在電視劇播出后一周的空白期內,關于熱點話題的探討、關于懸念和劇情走向的猜想,都要在網上持續發酵,保證下周劇集的接力對觀眾有足夠的誘惑力和吸引力。總之,將網絡這個平臺充分利用,年輕觀眾還是會買賬的,用網絡的力量,將觀眾從網絡重新拉回電視機前,也是一件快事。
最后,人事已盡,唯聽天命,周播劇出現的出發點是創新,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和發展前景的若干不確定因素。無論如何,周播劇在這個時候邁著蹣跚而又堅定的步子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它需要我國電視劇文化這片沃土的滋養,需要我國電視劇從業者的培育,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呵護我們期待全社會給周播劇提供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讓周播劇乃至更多的電視劇類型和模式能夠接受市場的優勝劣汰的考驗,讓內地電視劇能夠真正大展拳腳,百煉成鋼,走得更穩更遠。
周播劇出現在內地電視劇市場已經整整一年時間,這株新芽在這片并不是很適合它的土壤上,歷經這一年的陽光燦爛也好、凄風苦雨也罷,雖飄搖不定,卻并未倒下,還在倔強而執著地站立著,向眾人宣告它所占據的一席之地。從國際上看,周播劇是電視劇發展的大勢所趨,內地電視劇行業若想真正走向世界,在國際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仍需要繼續探索周播劇的制作。據悉,2013年又會有《步步驚心2》、《一起追看流星雨》等一批周播劇登陸熒屏,前路漫漫,周播劇究竟是拋磚引玉,帶來電視劇行業新氣象,還是淺嘗輒止,知難而退?一切言之太早,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鄒韶軍付嬌嬌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
- 上一篇:探析如何提升國產劇的品質與審美
- 下一篇:透析制播關系與國內電視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