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研究

時間:2022-02-07 09:10:41

導語:韓國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韓國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研究

【摘要】近年來,韓國影視風頭正勁,向亞洲乃至世界輸出了大量的優秀影視作品,這些作品的風靡本身就代表著韓國文化的輸出,而在影視作品中滲透的韓國文化和韓國本土觀念也使人們認識到了韓國文化。相比氣勢強盛的韓劇,中國大陸的影視劇的文化輸出便相形見絀。想要對韓國電視劇的文化傳播進行研究,需要運用跨文化跨語境的視野和學識,對韓國影視劇跨文化傳播進行微觀窺視,以文化同源為基點對中韓兩國近年來呈現良好勢頭的跨文化傳播現象進行探究。并且通過韓國電視劇文化傳播的成功范例,對中韓兩國影視文化、受眾心理、制作模式進行討論,以求給中國大眾文化特別是中國電視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啟示性的思考。

【關鍵詞】影視文化;“韓流”;儒家文化;跨文化傳播

在強調文化軟實力的今天,如何通過廣播電視等具有強大滲透力的電子載體來影響受眾的思想和行為,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電視傳播無疑是文化傳播歷程中一次極為重要的方式變革,任何其他文化形態對人類文化的影響都不及電視文化所帶給全球的變化,電視愈來愈成為改造社會的一種全新的力量。中國與韓國一衣帶水,地理位置接近,同屬東亞文化圈,在幾百年來不斷進行著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很深,儒學世代相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產生之日起就不斷影響著本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日常行為。自古以來,《四書》《五經》的傳承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成為我們思想的中心與根基。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而韓國也受到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倫理道德上以儒家為主。而在韓國,孔子的名號家喻戶曉,據調查,韓國有將近80%的人接受過入學的教育甚至信奉儒教。直到現在,儒學也影響著韓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同源為中韓跨文化影視傳播提供了豐厚的沃土。而在這種高度接近性和認同感的情況下,即使是在高語境環境下的中國,同為儒學文化影響下的韓國文化自然更容易為中國受眾所接受。

一、中國電視劇市場的“韓流”現象

在西方思想的不斷沖擊下,韓國的文化也不再是單一的儒學文化,而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韓國的主流文化慢慢成為一種對世界各地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化普適性”的大眾文化,韓國這種大眾文化的形成,是漫長的學習、融合過程。韓國為了把儒家倫理的教育融入到人民的現實生活當中運用的不僅僅是教育的方法,更為有效的便是對輿論導向的掌控。在新聞報道和影視劇作等文化傳播內容方面都隱藏著儒學的內涵,潛移默化地對人民的認知方式和日常行為起到教化作用。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直接催生了“韓流”這一現象。而電視劇作為“韓流”的中流砥柱,同時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自然肩負起了跨文化傳播的主要職責。(一)韓劇熱播現狀。韓國影視文化的對外傳播形成氣候的時間不長,但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實際上,每年韓國的文化和娛樂服務、電影、電視節目也在以可怕的速度增加出口額,已成為巨大的推動力量來幫助韓國文化產業。我國最早于1993年引進韓國電視劇《嫉妒》,自此迎來了韓國影視文化在中國的開端。在隨后二十多年的時間內,我國引進了多部韓國電視劇,而隨著《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對不起,我愛你》《大長今》等電視劇的熱播正式掀起了中國的韓流,隨后的《原來是美男》《花樣男子》《秘密花園》《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后裔》更是將韓流推上了輿論的頂峰。(二)“韓流”中的儒家文化及其影響。經過觀察,風靡中國的韓劇不僅僅擁有著新穎的題材選擇、跌宕的情節設置和精巧的編劇技巧,更引人關注的是韓劇中帶有鮮活生命力的儒家文化,使儒家文化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去,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在儒家文化體系中,“孝”與“仁”兩方面在韓劇中體現得相當透徹。在tvN所制作的溫情電視劇《請回答》系列中,儒家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請回答》系列至今有三部,分別為《請回答1997》、《請回答1994》以及《請回答1988》,三部電視劇分別于2012年、2013年與2015年播出,在每次推出時不僅成為收視冠軍并打破收視紀錄,更是在韓國本地以及亞洲地區獲得了良好的口碑。除了巧妙的情節設計,《請回答》系列的懷舊元素和溫情氛圍更能讓人感動,這三部每一部都處在不同的年代背景當中,卻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展現熱血與青春。1.《請回答》系列中的“孝悌”:《孝經》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笨鬃釉疲骸靶┮舱撸錇槿手疽病??!叭省笔强鬃拥乃枷牒诵?,而“孝悌”為仁之本,由此可得知“孝悌”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之高?!靶ⅰ?,是家庭中晚輩對長輩、子女對父母的尊重與順從;“悌”則是家庭中長對幼特別是同輩之間長對幼的關愛和呵護。觀眾們被深深打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濃濃的家庭氛圍,那種對長輩的尊重、對晚輩的教導,處處閃現在韓國人的家庭生活中,讓人禁不住被韓國人的“孝”深深觸動。曾經被國人理解為封建禮儀的日常生活禮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韓劇中。在《請回答》系列中,在雙門洞生活的五個家庭,無不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在“吃喝拉撒,家長里短”那些絮絮叨叨的話語中,點點滴滴穿插著做人的責任和義務。但除了封建倫理綱常中的“孝”,該系列中的“孝”在融合了現代觀念之后便顯得更為溫情。女主角成德善在得知母親進入更年期之后,陪伴著母親找回少女時的感覺,陪著母親畫指甲,逛街,從生活小事方面溫暖著母親。正煥在母親進入更年期之后,為母親準備了一個驚喜,邀請所有的親朋好友來參加父親和母親的第二次婚禮。2.《請回答》系列中的“仁愛”: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眾所周知,儒家的核心觀念是“仁”,“仁”是其他優秀品質的根源。大韓民族信奉儒家文化,對“仁”的理解自然也是滲透到了韓劇的細節當中?!叭省痹陧n劇中具有很大的張力,尤其體現在主人公的人物設置上。在《請回答》系列中,所有人物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他們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和身世卻無不溫暖善良?!墩埢卮?997》是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的好劇。我喜歡它對各種情感的深刻理解,不刻意丑化任何一個角色來襯托主角,每個人物都有缺陷與亮點,不時使用現實與倒敘穿插方式增加懸念,全劇沒有想跳過觀看的部分,最厲害的是能將公認的狗血橋段創意使用,甚至幽了以狗血見長的韓劇一默??吹阶詈?,原本長相平凡的演員們在我眼中全成了俊男美女,善良和淳樸的內心正是他們仁的展現。而他們堅強、隱忍,又能在關鍵時刻爆發自己的潛力,這樣不懼艱難樂觀向上的心,讓他們的“仁”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再次證明魅力十足的角色成功轉化了所有的不完美。

二、韓劇中的“家文化”傳播模式

我國最初引進的韓劇中,大多以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為主,其中常常充斥著俗氣的劇情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中國市場十余載,韓劇以及從最初的依靠演員的顏值和童話般的幻想吸引眼球,轉變成為了通過嚴謹的制作模式和成熟的制作機制所做出的高品質的電視劇集。然而在跨文化傳播中,優質的文化需要適當的模式才能得到最大范圍的傳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韓國電視劇中的儒家文化往往以是以家庭為單位展現出來的,如在《請回答》系列中真正具有強烈戲劇張力的情節往往是在家庭中體現,或是以父母-子女的家庭模式為載體,或是以鄰里之間的家庭模式為載體,極為逼真的家庭模式的還原使觀眾在電視劇中的人物或情緒上找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投影,有時甚至會產生代入感,切身地感受著在各種家庭模式中的各種行為,從而使得電視劇的情節中滲透著的儒家文化更加深入暢通地直達觀眾內心。而韓劇中的“家文化”,是不同于教條中的儒家文化,它直面生活,融合了生活審美,是回歸原儒的生活儒學(這種生活儒學有別于官方儒學和學院派儒學,是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崇尚和遵循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相比國產劇,韓劇更加擅長于在家庭生活中尋找沖突,即使是在有宏大背景和深刻主題的劇情中,也非常注重在微妙細致的人物關系中再現血緣親情、家庭倫理等人倫關系規范,更表現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守護和敬畏,忠恕、仁愛、誠信、禮儀、天下一家、天人一體的價值觀念在韓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一遍一遍地不斷強調。人倫關系規范、價值觀念和生活儒學構成了“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在韓劇中看似日常不過的人物沖突,根源便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多元文化之間的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最后總是在兼顧個人和家庭關系的前提下,以合理的符合人性的方式得到解決,而這種解決過程中所體現的生活儒學的智慧、傳統文化的魅力,總是那么令人心悅誠服。

三、對中國電視劇在韓國傳播的借鑒與反思

據韓媒報道,《瑯琊榜》《宮》《怪俠一枝梅》等電視劇成為在韓國話題度非常高的國產電視劇。這樣的優秀電視劇的制作和播出無疑為中國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在初步探究韓國影視劇對中韓兩國影視文化的影響、受眾心理、制作模式之后,中國大眾文化特別是中國電視文化的對外傳播也可以在相關方面得到啟示。文化同源是中韓跨文化傳播如此順暢的基礎,而韓國影視中的儒家文化已經自成體系并具有了鮮活的生命力。而儒學作為本國的文化,我們擁有更深厚的文學沃土,如何將這樣豐富的傳統資源轉化為能夠使觀眾喜聞樂見的以影視劇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是當代影視工作者們亟須解決的問題。而在韓國這樣走在文化傳播前列的國家身上,我們也能得到不少的啟示?!端疂G傳》《三國演義》《甄嬛傳》《雍正王朝》等電視劇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都是在傳統文化中注入大眾文化后在國際傳播取得良好效果的優秀范例。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尋找與西方和其他國家的文化契合點并加以渲染和擴大,就一定能讓本國文化受到更多的關注與了解。我們在借鑒韓國電視劇的文化傳播方式的同時,也要找到適合自己國家文化語境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周靜.和而不同超越騰飛——中、韓青春偶像電視劇比較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溫朝霞.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覺”[J].唯實,2008(7):34-37.

[3]張芳.小議中國儒學對韓國的影響[J].出國與就業,2011(18).

[4]平山堂.追劇進行時[J].江淮法治,2014,6:2.

作者:趙倩如 朱斌 單位:1.山西大學 2.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