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在電視劇對白的作用
時間:2022-03-27 10:54:57
導語:沖突在電視劇對白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沖突是一種重要的劇作元素。對于沖突,編劇界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化認識:一是片面夸大其作用;二是極度輕視其作用。本文在批駁這兩種認識的基礎上,從電視劇對白的角度分析沖突的作用——展示人物深層性的東西、成全沖突性情境、參與高潮的制造、引起人們的關注等。由此可見,沖突既不是無所不能,又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大有可為。為了寫出有藝術魅力的電視劇對白,就要挖掘沖突的藝術表現力并發揮沖突的作用。
關鍵詞:電視劇對白;沖突;作用;情境;高潮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沖突推崇備至,把它作為最重要的劇作技巧加以使用,甚至對敘事藝術創作中非沖突傾向進行政治批判,以捍衛沖突在敘事藝術創作中的地位。這種影響太深遠了,以至于今天,我們還經常能在一些電視劇里看到劇中人見面就吵、說不了兩句話就打。看了這樣的電視劇,很多人哀嘆: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今天的道德怎么下滑得這么厲害?這樣的認知對觀眾的言行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一些專家從專業的角度探討不良影響的根源:一是社會根源。那個時代左傾思想嚴重,階級斗爭擴大化,我們看到的不是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沒有第三類人。這樣,藝術中的沖突就等同于社會上的沖突。藝術上的沖突被庸俗化了。二是藝術根源。那個時代創作理論滯后于創作實踐。我們除了“沖突論”以外,手頭再也沒有用以指導創作實踐的有效的理論。當我們用“沖突論”來處理幾乎所有的生活素材的時候,就把沖突絕對化了。在清算了沖突的庸俗化、絕對化之后,我們開始相信:“在今天,隨著市場經濟對我國人際關系的沖擊,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感情交流也越來越復雜和微妙。我們若想真實地再現生活中人們日益復雜的人際關系現實,就必須找到更富有創造性的情感處理方式。僅僅抱定沖突,將沖突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是不對的。那樣的做法勢必會導致人物關系和情感描寫的簡單化和概念化,使電影創作變成直白淺露的東西。”①擺脫唯沖突論是歷史的進步。可是為了避免滑入沖突庸俗化、絕對化的老路上去,在創作實踐中碰到沖突我們繞著走,這樣,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極度輕視沖突的作用。是該重估沖突在電視劇里的作用了!在這里,我們擬從電視劇對白的角度理性地分析沖突的作用。
一、展示人物深層次的東西
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反過來,透過某人說過的話,人們可以了解某人的性格特點。因此,電視劇對白可以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電視劇對白的這一作用與戲劇沖突無關——沒有戲劇沖突,電視劇對白照樣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點。然而有了戲劇沖突,電視劇對白對人物性格的展示力就大不一樣了。美國劇作理論家拉約什•埃格里(LajosEgri)說,“沖突是被人物創造的”,沖突“被各個人物所決定”,因此,“通過沖突,這些人物將會揭示其自身,并且呈現出某些戲劇價值如懸念和其他所有的品質”。②拉約什•埃格里用了“揭示”一詞,那就不是一般的展示,而是對人物深層次的東西的展示了。如在電視劇《嘿,老頭!》第1集開頭處,我們看到的劉二鐵是一個和和氣氣的老人。待到他與小吃攤攤主小龍、兒子海皮、精神科醫生發生爭執后,我們看到他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而他與小龍、精神科醫生發生爭執都是因為人家說他腦子有毛病,而他對此接受不了。劉二鐵與海皮的爭執是因為海皮很久不回家了,劉二鐵十分想念他,希望海皮能與自己住在一起。由此可見,劉二鐵除了為人隨和以外,還深愛著自己的兒子。總之,就是這些爭執使我們看到劉二鐵和氣的性格特點之外的很多深層次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些爭執,劉二鐵這個人物形象要遜色很多。如果說在《嘿,老頭!》中沒有語言沖突,劉二鐵這個人物形象還只是遜色的話,那么在電視劇《青衣》中沒有語言沖突,柳如云、筱燕秋的人物形象就不成立了。原因是,金剛怒目不是劉二鐵性格中的主導方面,而毫不妥協卻是柳如云、筱燕秋性格中的主導方面。對于這種毫不妥協的性格,除了使用戲劇沖突,我們不知道還能用什么更好的劇作手段來表現。電視劇《青衣》不是一部動作片,無法以形體動作取勝,只能以對白取勝。這樣看來,最好的表現手段也就是語言沖突了。而事實上,電視劇《青衣》就主要是用語言沖突來表現柳如云、筱燕秋的性格的,而且表現得非常成功。如該劇第1集先通過柳如云與筱燕秋因挪動杯子而產生的爭執表現出柳如云是個“混到份兒上”的戲劇演員,后通過柳如云與錢師傅因熨戲服而產生的爭執表現出柳如云在戲劇表演上不肯湊合的特點,又通過柳如云與劇團領導因演出事故而產生的爭執表現出柳如云不肯向領導低頭的特點。這樣,一個清高、孤傲的柳如云就立起來了。在骨子里,筱燕秋也是這樣的人。如在第5集中,面對管理科的人的指責,筱燕秋先是以退為進、似退實進,后是硬碰硬。這都體現出筱燕秋毫不妥協的性格特點。總之,正是因為有了語言沖突,我們對劇中人的認識才是深入的。如果沒有語言沖突,我們對劇中人的認識要膚淺得多。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自己埋起來。有的東西在內心里還會埋得很深,輕易不肯示人。在日常性的交往中,大家的言談舉止往往停留于性格的淺層次上,深層次的東西很少展露。而當發生矛盾沖突的時候,深層次的東西就容易展露出來了。
二、成全沖突性情境
我們欣賞電視劇,欣賞的不光是里面的沖突,也不光是里面的動作。作為戲劇性的三要素之一,情境也是我們在電視劇里欣賞到的東西。黑格爾(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認為,情境有三種:無定性的情境、平板狀態的情境和真正有定性的情境。無定性的情境又稱“無情境的情境”,就是“在尚未轉化為具有定性之前,還保持著普遍性的形式,也就是無定性的形式”的情境。平板狀態的情境又稱“無害狀態的情境”,就是在由普遍性向特殊化、真正定性轉化過程中“還沒有產生矛盾和矛盾所必有的解決”的情境。黑格爾說,只有在“導致沖突的時候,情境才開始見出嚴肅性和重要性”。因此,真正有定性的情境是見出沖突的情境。③而這樣的情境能打破原先的平衡,走向新的平衡,使美展現出它完滿的本質,因而是一種最理想的情境。于是乎,黑格爾說:“充滿沖突的情境特別適宜于用作劇藝的對象。”④而我們更愿意把情境分為一般情境和沖突性情境。沖突性情境就是黑格爾所說的真正有定性的情境,而一般情境就是黑格爾所說的無定性的情境、平板狀態的情境。一般情境是構成人物動作的因,卻不一定促成沖突——因為促成沖突不僅要有動作,還要有反動作。而沖突性情境之所以是沖突性情境,就在于它能引發沖突。如在電視劇《推拿》第1集中,在回老家的火車上,王泉與孔佳玉憧憬未來的一番談話并沒有沖突,因此其所處的情境(王泉與孔佳玉是相親相愛的一對兒,志同道合,沒有矛盾。他們正坐在回老家赴喜宴、謀發展的火車上,憧憬著新生活)只是一般情境。而在第2集中,在王家客廳里王海就搬回家來住、掏耳朵等事發生的意見分歧就產生了沖突,因此其所處的情境(王海有自己的房子不住卻要回來和大哥兩口子、父母擠在一起住,當母親的自然要反對;王海都這么大了,還要母親給他掏耳朵,當母親的也要反對)就是沖突性情境了。雖然一般情境也有自己的價值,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沖突性情境的獨特價值。德國戲劇家萊辛(GottholdEphraimLessing)有個不到頂點理論。如果我們把沖突的爆發看作頂點的話,那么最有魅力的還是在頂點到來之前,也就是沖突性情境的醞釀。那時候,我們會懷著特殊的心情等待沖突的到來。因此,相較于一般情境,在欣賞的時候沖突性情境會得到觀眾更多的關注和期待,在創作的時候沖突性情境會得到創作者更多的青睞和精心的營構。沖突與沖突性情境很像子宮與胎兒的關系。一方面,沖突是在沖突性情境中產生和發展變化的,正如胎兒是在子宮里孕育成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沖突性情境就沒有沖突。另一方面,沖突性情境并不是先于沖突而產生的,而是與沖突一起生成、發展變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沖突,沖突性情境也是不存在的。黑格爾說:“情境在得到定性之中分化為矛盾、障礙糾紛以至引起破壞,人心感到為起作用的環境所迫,不得不采取行動去對抗那些阻撓他的目的和情欲的擾亂和阻礙的力量,就這個意義來說,只有當情境所含的矛盾揭露出來時,真正的動作才算開始。”⑤這就是說,矛盾沖突最初是蘊含在情境之中的。如果沒有實現動作化,它只是一種沖突的可能性;只有經過了動作化,它才顯現為客觀存在的矛盾沖突。反過來講,客觀存在的矛盾沖突使戲劇情境變得具體可感。這正像子宮,因為有胎兒的孕育成長,它才名副其實地稱為“子宮”。沒有胎兒的孕育,它是空有其名的。這也正如母親之名,孩子是母親生的不假,但是只有當一個女人有了孩子,她才稱得上是“母親”。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孩子成就了母親。也就是說,是某人生的孩子使其作為母親是名副其實的。因此,是沖突成全了沖突性情境,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沖突性情境。而這里的沖突自然包括語言沖突。
三、參與高潮的制造
人們根據戲劇沖突的組織過程把戲劇分成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開端部分,平衡狀態被打破,沖突產生;發展部分,沖突激化;高潮部分,沖突激烈爆發;結局部分,沖突完結,重新走向平衡狀態。由此可見,高潮就是沖突。當然,高潮不是任何一次沖突。余飛先生說:“沖突推到極致就是高潮了。”⑥也就是說,高潮是推到極致的沖突。在戲劇中,沖突往高潮部分集中。電影與戲劇長度差不多。創作者在電影創作的時候,也遵從這樣的結構原則,沖突往高潮部分集中。而電視劇,最典型的是長篇電視劇,集數非常多,光靠一次大沖突/高潮來吸引人是不夠的。創作者經常把一次大沖突/高潮拆分成多次中型沖突/小高潮。但是小高潮也是高潮,也把沖突一次次推到極致。在戲劇中,人物動作主要是語言動作。用語言沖突來制造高潮是天經地義的。電影是充分視覺化的。作為電影的緊要處,高潮部分更應該使用視覺化的手段來表現。電影《猜猜誰來赴晚宴》的高潮采用了語言沖突的形式,就是因為它不夠視覺化,被美國劇作家歐文•布萊克(IrwinR.Blacker)批評為不合適宜。⑦電影的高潮的確更適合用肢體沖突這樣視覺化的手段來表現。而電視劇的高潮介于戲劇高潮、電影高潮之間,僅用肢體沖突來制造的情況很少見,僅用語言沖突來制造的情況倒是很常見,但是最常見的還是把肢體沖突、語言沖突結合起來形成高潮。如在《嘿,老頭!》第1集中,很長時間不回家的劉海皮回家見到爸爸并與爸爸發生了沖突是一個小高潮。在這個小高潮里有肢體沖突,也有語言沖突。又如在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第5集中,為了蓋房子的事張大民與古三兒發生了沖突,形成了一個小高潮。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沖突參與了高潮的制造。總而言之,語言沖突有參與高潮的制造的劇作功能。電視劇里的語言沖突發生在對白中,或可稱為“電視劇對白沖突”。因此,我們說“語言沖突有參與高潮的制造的劇作功能”,就等于說“電視劇對白沖突有參與高潮的制造的劇作功能”。
四、引起人們的關注
與電視劇相比,戲劇是一種小眾藝術。一部戲劇,只要吸引到一小部分觀眾就可以生存。而電視劇的受眾動輒幾千萬、上億。從這個意義上講,電視劇是非常大眾化的藝術。翻遍中外電視劇史,我們幾乎找不到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而創作和播出的電視劇。特別是在當今社會,電視劇技術、藝術、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收視率競爭日趨白熱化。對電視劇來說,孤芳自賞的路是走不通的,就是小眾化也不可行。電視劇唯有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電視劇如何才能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是一個很大而又很重要的課題。在這里,我們不能展開充分的論述,僅從語言沖突的角度加以探討。在生活中,幾個人閑聊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幾個人爭吵卻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閑聊與爭吵的區別在于前者沒有沖突,而后者有沖突。為什么沖突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呢?從美學意義上講,沖突就像是天空的兩朵帶電的云,雖然各自積聚著大量的能量,但是如果沒有碰到一起,就產生不了閃電。碰到一起了,才會爆發出火花。當劇中人發生了碰撞,積聚的力量就會釋放出來。在釋放的過程中,讓人感受到力之美。當然,這里的沖突還停留于生活的范疇。進入戲劇、電影、電視劇乃至對白,是不是這個樣子的呢?如在電視劇《小麥進城》第1集里,馬紅梅與另一女知青讀書。她們的頭發被一條穿過房梁的繩子拴著。一個人打瞌睡,另一個人的頭被拽疼了。接下來她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怎么設計呢?如果是“順毛捋”,那么對白應這樣設計:馬紅梅:別打瞌睡!看把我的頭皮都拽著了。另一女知青:好的。這樣的對白設計,波瀾不驚,談不上出彩。再看《小麥進城》是怎么設計的:馬紅梅說:你干什么呢?屬豬的你,覺這么多?把我的頭皮都拽下來了。另一女知青:我頭皮也被拽著了。馬紅梅:你還犟哪你!另一女知青:是你先睡著的嘛!這段電視劇對白采用“逆茬來”的法子,設計了馬紅梅與另一女知青的語言沖突。這樣一來,這段電視劇對白就熱鬧多了。由上可見,沖突是使電視劇對白吸引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可以利用沖突增強電視劇乃至對白的吸引力,進而提高收視率,助力電視劇的生存與發展。
總而言之,在電視劇對白里,沖突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無所作為的,而是大有可為的。為了寫出有藝術魅力的電視劇對白,我們要挖掘各種劇作元素的藝術表現力,并發揮它們的作用。這里面,當然包括挖掘沖突的藝術表現力并發揮沖突的作用。
作者:逄格煒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 上一篇:醫療題材電視劇敘事批評
- 下一篇: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