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題材創新的必要性
時間:2022-04-14 02:55:50
導語:影視劇題材創新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影視制作水平的提升以及影視技術的不斷提高,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影視劇創作不斷發展,影視劇題材的范圍也進一步擴大,給影視劇創作者以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本文以2019年公映的影視劇作品為研究對象,談一談影視劇題材(狹義概念上的題材)在當今影視劇創作中創新的必要性。
關鍵詞:影視劇;題材;創新
在影視劇創作過程中,題材的選擇和確定是影視劇創作的初始工作,它是一部影視劇前期創作的基石。題材是否具有新意,是影視劇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在影視劇創作中,一部影視劇的構思最初可能只是由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或是一種不夠成熟卻富有意味的思想誕生,要想把這種思維或者創意轉化為藝術形態首先就要選擇合適的題材。一般認為,題材的含義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題材是指藝術作品表現的生活所屬的范圍或性質,如歷史題材、現實生活題材、科幻題材等。狹義的題材主要是指藝術作品從大量素材中提煉出來的并在作品中具體描寫的事件或生活現象,它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環境的總和。”當然,廣義層面的選擇會影響狹義題材的選擇范圍,一部影視劇的題材在廣義層面和狹義層面必然是統一的。本文以2019年公映的影視劇作品為研究對象,談一談影視劇題材(狹義概念)在當今影視劇創作中創新的必要性。
一、國家文藝方針政策推動影視劇題材創新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影視題材審核嚴控把關,對穿越題材、民國題材、仙俠題材、宮斗題材等十幾種題材明令禁止。黨的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對影視劇創作來說,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符合影視劇創作規律的創作機制。影視作品作為文化產品,需要有好的創意,題材是好的創意化為具體內容的第一步,有了選材的獨特創新才能不斷滿足觀眾的需求,當今中國正是一個快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的國家,影視劇題材的選擇也要能夠積極發現新時代的社會特征以及精神氣象。縱觀2019年的影視劇市場,春節檔的電影一改往年以合家歡喜劇氣氛為主的影片風格,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實現了國產科幻大片的零突破,其價值是開創性的。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夏天創造了國產動畫的奇跡,在影視的選材中,劇中的哪吒不再是天生叛逆、反對父權的人物,而是一個因飽受偏見而不斷成長的人物,賦予了“哪吒”這一人物新價值,更有現代性,這種題材上的創新是把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故事改編的有寓意又有新意。2019年國慶檔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旋律電影在這一年也迎來題材上的大豐收,有為國慶獻禮的《我和我的祖國》,有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攀登者》和《中國機長》,這些主旋律電影用真情實感感動觀眾,顛覆了以往主旋律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刻板印象。2019年的電視劇也收獲了較多的關注,在現實題材回溯的當下,電視劇《小歡喜》受到觀眾的追捧,其小切口關注高考教育,擊中觀眾痛點,再度引發觀眾共鳴,劇中選擇的不同家庭表現出中國高考家庭的縮影,展現給觀眾動人的細節。總而言之,現在的影視劇題材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者積極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從整體上把握時代律動,洞察精神內涵,強化影視劇題材創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觀眾的分眾化特征推進影視劇題材創新
隨著網絡內容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影視劇內容的可選擇類型以及范圍都在不斷擴大,觀眾對于影視劇生產的內容也越來越個性化、精致化,其觀眾特征也由大眾化向分眾化轉變。“分眾”的概念最早是在《分眾的誕生》一書中提出,指出了以“劃一性”為基礎的大眾社會正在成為個性化、差異化的小型群體,是一種“被分割了的大眾”。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特征的轉變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和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2019年上映的影視劇作品中,題材的選擇與創新體現出了觀眾分眾化特點,女性電影《送我上青云》關注了當下女性境遇,以新的選材視角表現時代病癥,受眾主要是三十到四十歲的城市女性。家庭片《地久天長》以一個家庭為主線,展現了時代的變遷與命運的沉浮,在看似平淡的劇情中,多次展現出打動觀眾的瞬間,《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的影帝影后“雙熊”也為喜歡文藝電影的受眾打了強心劑。青春電影《過春天》以一種平靜、克制的風格表現了普通人的一段青春,此部電影把青春題材與犯罪題材相結合,這種跨題材結合的電影表現出了主人公的殘酷青春,也表現了個體身份認同的焦慮,為青春電影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分眾化的影視劇題材的選擇,不僅擴寬了影視劇題材的選擇,也提升了對受眾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分眾化內容生產的趨勢下,既迎合了觀眾的需求,同時也引領了影視劇題材上的精致化、精細化發展。同時,當下影視劇觀眾的快速成長對影視劇的創作有著重要意義,受眾的分眾化特征也要求影視劇創作從開始的題材選擇就要創新,看重內容質量,豐富題材的廣度和寬度,充分挖掘國內影視劇市場潛力,推動影視劇類型化的發展。
三、影視劇的傳播價值要求影視劇題材創新
影視劇要想成為優秀的作品,編劇的創新意識要對題材的選擇有深刻的挖掘。題材的創新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創造新的東西,其二是對原有的事物進行改變和革新。”如今影視藝術已經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新的題材開墾上已經非常困難。因此,題材的創新就要善于運用創新思維,面對相似的題材找到創新角度。回望2019年的影視劇市場,現實題材的影視劇受到人們廣泛關注,電視劇《少年派》《小歡喜》《帶著爸爸去留學》從不同角度切入,關注了教育焦慮這一問題,選材角度不同卻都戳中了當下中國家庭的痛點和難點,同樣有著較高口碑的家庭題材電視劇《都挺好》,把目光聚焦在了原生家庭的問題上,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下中國的家庭問題。除此之外,今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了“我愛你中國——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電視劇題材的選擇可謂是豐富多元,入選的86部影視作品題材類型多樣,有反應時代變遷的記錄,有重大歷史事件的表現,有勵志的青春奮斗故事,也有農村題材、都市題材、軍旅題材等眾多題材選擇。除了題材的新穎,主題的深刻也是影視劇成功的標志,好的題材的影視劇傳播不僅能夠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還能有揭露現實,表現時代生活變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電影《受益人》抓住了當下網絡直播的熱點,表現了網絡女主播這些小人物的故事;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引發了大眾對校園暴力的關注和討論;電影《別告訴她》這個跨國題材的華人電影不僅表現了當下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還成功的戳中了西方人的好奇心;電影《中國機長》的上映讓觀眾關注到了中國民航人敬畏規章、敬畏生命、敬畏責任的精神。這些影片題材的創新選擇,不僅給觀眾呈現的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現實,通過普通人角色的塑造揭露了社會問題,體現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反映出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從而增強國人的情感凝聚力,文化歸屬感。
總體來說,2019年影視劇作品呈現題材豐富,口碑較好的狀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選材角度新穎,為觀眾奉獻了多個精彩的中國故事。受眾的理性觀影以及分眾化的特征也不斷促使影視劇創作者用創新的形式進行題材內容表現,2019年主旋律題材表現出的年輕化、多元化,也呈現出可貴的創新精神。對于帶有一定社會話題性的影視劇作品,影視劇創作者有直面社會問題的勇氣,呈現出真善美的溫情底色,表現出真正的現實關懷。在未來的影視劇創作上,創作者依舊要有題材上的創新意識,緊扣時代脈搏,聚焦社會變遷。
參考文獻:
[1]范志忠等著.影視編劇學導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楊健.電影電視編劇講義[M].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路暢 單位: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
- 上一篇:電視劇《都挺好》真實感營造
- 下一篇:電視劇作品音樂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