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與傳統文化共生問題探討
時間:2022-09-16 03:25:25
導語:影視作品與傳統文化共生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數以億計的炎黃子孫。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心,各行各業一直致力于探究如何實現傳統文化與各行業發展的共生問題。作為現代精神支柱的影視行業在這一方面也一直處于探索之中。本文將圍繞影視行業如何實現作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共生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影視;傳統文化;行業共生
一、文化發展解讀
傳統文化具體化到事物上,涵蓋了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各個層面。無論是行事或為人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各行各業越來越看重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共存。建筑業的設計融入古典元素,使之大氣而不失內涵;教育業重視傳統文化課程的強化,使傳統文化自小扎根于炎黃學子的心中;商業也講究守誠信,賺取正義之財;國家發展更是強調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扎實打好國家發展戰略,挺高文化自信繼而提升國家實力。影視行業作為精神支柱,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堅定傳統文化信仰,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并且借助現代手段和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是它的重任。影視行業自興起一直注重傳統文化與影視作品的融合,而實現作品與文化更深層次的共生問題,在影視作品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引起人們共鳴的情感訴求。是影視行業自始至終不斷探索的目標。
(一)電影電視劇產業。中國電視劇發展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一口菜餅子》算得上是國內第一部電視劇作品,該劇講述了一位母親生活貧苦,為了自己的女兒將最后一口菜餅子給了女兒自己卻餓死了的故事。故事旨在告誡人們在安逸的生活下不能夠忘記前期的苦難。這完全契合了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該劇傳遞的憶苦思甜精神是社會發展中需永遠牢記的傳統精神文明。四大名著作為古典文學的精華,本身便是傳統文化的優良載體。翻拍的電視劇通過名著自身的內容及適當改編后,《三國演義》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水滸傳》中人們所呈現的百折不撓、英勇頑強之精神,均彰顯著剛性之美;《西游記》中正義與惡勢力的斗智斗勇多展現的不畏險阻、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紅樓夢》中滿漢文化結合,呈現精彩的倫理道德風尚。四部作品將仁義、才智、忠孝和誠信等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電視劇產業的質量及創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為了契合文化發展,實現電視劇與傳統文化共生,許多作品格調也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優秀的古裝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民眾的生活,繼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大火的《甄嬛傳》弘揚天下一家,提倡滿漢融合,獨到的人物設置結合完整的故事情節,再現藝術和表現藝術方式的交融運用,讓受眾感受到深刻的家國情懷與民族文化。(二)真人秀產業。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幾乎呈爆發式的狀態噴薄而出。《奔跑吧》《極限挑戰》等快綜藝作為各衛視的王牌節目,它們承擔的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格外重大。該類節目經常將錄制地點選擇在歷史文化名城,并以節目嘉賓親身實踐,感受古老的傳統工藝為游戲的方式,巧妙地將文化元素與競技游戲相結合,重現了傳統文化魅力的直接或間接傳播,在觀眾的歡笑中,沖出了戶外真人秀的束縛,收獲了成功。慢綜藝是近年的熱潮節目。錄制地點選取在傳統古村落,無論是畫面還是情節都給人以純真質樸的氣息,對于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起到了極佳的推動作用。例如湖南衛視《我們來了》有一期將地點選取在蘇州,嘉賓切身體驗蘇繡、昆曲等文化遺產,為這一類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傳播舞臺。對大多數人而言,家是生命的起源,父母之愛是建立自信的基礎,《向往的生活》等生活體驗類綜藝則是將家文化傳播得深入人心,在提升收視率的同時也能引發受眾思考,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最后是文化知識類真人秀,這一類節目對文化的傳承和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融合,具有極大的引領和啟示作用,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最為直接迅速。以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最具代表性。前者以競賽模式傳播詩詞文化的魅力,體現了漢語言文字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獨特影響力。后者則是將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相結合,對詩詞進行編曲后以演唱的形式傳遞文化,“三言兩語”成就的“大道至簡”成為其獨特魅力之所在,使之能夠廣泛流傳,深度響應了國家樹立文化自信的旗幟。這類節目的走紅,使人們看到未來中國原創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美好前景。(三)紀錄片產業。紀錄片是對真實生活的記載,以鏡頭記錄加上藝術加工后進行傳播,內容具有科學性與直接性。《了不起的村落》聚焦于國內古村落,紀錄片秉持土地道德,在敬畏自然中走向對大地母親的回歸。這些村落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微弱,位置劣勢十分突出,與外界交流困難。紀錄片以當地人民的生活動態為主要記錄點,他們奉獻過、熱血過,他們值得被銘記,不應被歷史遺忘,同時也使得古村落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告誡受眾在現代社會,我們仍需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學會欣賞自然。《舌尖上的中國》則是一檔美食類紀錄片,主要以記錄全國各地獨具風味的美食為主,其中不乏對許多傳統工藝食品的記錄傳播,提高了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知名度,同時國民對美食的熱愛也間接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于生活的熱愛,這也是中國的傳統生活文化。
三、影視作品融合傳統文化的發展建議
首先,雷同現象頻出,許多真人秀在融合傳統文化時模式相近。如央視的詩詞類節目俘獲大批受眾后,其他地方衛視紛紛效仿,制作了形非神似的詩詞競賽節目,這難免會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創新是影視行業進步的重點所在,通過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作出相應的調整,形成屬于自己的審美趣味。其次是部分綜藝的劇本痕跡沉重,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綜藝節目在弘揚文化時應摒棄劇本化,可以更多地將焦點放在真正的傳統文化的素人接班人身上,倘若語境是熟悉自在的,內容是關乎人物生活與心靈的,素人便有可能會靈動自然,這樣的文化展現會顯得真切自然,受眾通過媒介將別人的體驗轉化為個人體驗,甚至直接創造個人體驗。最后便是真實性。許多電視為了劇情的戲劇性,編劇會對內容進行改編再創,這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古裝劇中,最基本的服飾、言語都背離了劇情所處朝代該有的范疇,這樣顛倒歷史的操作會使受眾對于歷史的把握起到反作用。因此,劇情內容必須貼近時代背景,真實是第一要義。影視產業的發展進程是永不止步的,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合共生是一場漫長的戰略路線。我們期待之后有越來越多新而精的作品出現在受眾視野中,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知道,完成更有力的文化輸出。
作者:楊晉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上一篇:看衡陽本土電視劇的發展現狀
- 下一篇: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