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電影創作成績及發展措施
時間:2022-09-05 09:56:12
導語:西部電影創作成績及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中國西部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有著豐厚的傳統文化歷史底蘊和鮮明的民族特征。中國西部電影,主要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后,以西北西南的自然環境為主要拍攝背景,深度發掘中國西部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民族性格,且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影片[1]。
從中國電影的歷史看,由于技術和人才的原因,解放前中國的電影制作中心一直在上海,電影主題的選擇在地域上也偏重于都市生活。中國的西部地區在解放前由于技術和人才的缺乏導致在電影制作能力方面嚴重欠缺,延安電影團的創作實踐嘗試也僅止于紀錄片。解放后,各地的電影制片廠不斷興起,當時以吳天明、張藝謀、陳凱歌等為首的年輕電影人由于各種原因被分配到西部的西安電影制片廠、廣西電影制片廠等西部地區工作。系統化的西部電影創作由此得以正式展開。而在此之前,即使有一些電影是以西部地區的人文生活為背景而創作的,但除了人物的服飾、生活的環境的特征上有一定特點之外,從敘事主題到藝術構思與當時拍攝的表現,這些所謂的西部影片與非西部生活題材的影片沒有什么根本區別。1976年以后,西安電影制片廠在故事片創作上開始有所突破?!渡畹念澮簟?、《第十個彈孔》、《西安事變》、《沒有航標的河流》、《默默的小理河》、《人生》、《野山》等7部影片在中外獲各類獎16次。電影《人生》可以看作是西部電影的領頭作品,1984年初,時任西安電影制片廠廠長的吳天明提出了“立足西北,振興西影”的口號。當時推出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在北京邀請鐘惦等一批專家到西安電影制片廠講學,大家鐘惦先生那時提出了“西部電影”這個名詞:“西部電影曾創造的輝煌已經過去,現在要從零開始尋求新的出路[2]?!笨梢哉f,西安電影制片廠的創作成果在當時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成就,1986年拍攝的《老井》和1987年拍攝的《紅高粱》分別在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和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獎,享譽國際影壇。從這個角度而言,真正意義上的西部電影是從《人生》開始的;在電影《人生》之后,《老井》、《紅高粱》、《野山》、《黃土地》以及《秋菊打官司》等一大批表現我國西部歷史文化題材、體現中國民族精神的西部電影紛紛涌現。西安電影制片廠逐漸成為了西部電影的大本營。2002年,由楊亞洲執導的影片《美麗的大腳》是新西部電影的代表作,標志著中國西部電影開始在新時期、新世紀的環境中進行探索,其類型也不再僅僅局限于西部農村的單一模式,開始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陸川執導的《可可西里》成為
了西部電影進行突破的新收獲。電影表現出年輕電影人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充溢著西部文化特有的血性與陽剛,因而強烈地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影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近些年來,雖然西部電影仍有著優秀的作品不斷出現,但數量上卻是鳳毛麟角,從整體上而言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的浪潮中西部電影逐漸陷入了低潮。西部電影如何在電影產業化的浪潮中實現良性地發展,成為了我們亟需關注的現實問題。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地區獨具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紀實美學與人文情懷上的既有美學成就,共同構成了西部電影發展過程中需要繼承與發揚的重要傳統;而在已有的表現形式上進行創新,完善已有的題材創作模式、開發新的影片類型,實現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豐收,是新西部電影當下重要的創作探索維度。
一、中國西部電影的總體特征與優勢
中國西部電影有別于美國的西部牛仔片,可以說是一種“西北黃土文化”?!拔鞑侩娪笆且哉宫F西北高原的人文為主,反應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和民族性格的特征的一種類型[3]?!敝袊鞑侩娪安]有一個特定的類型,只是它們都集中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觀念,如《黃土地》比較傳統的表現,《紅高粱》濃烈的顏色基調,《人生》樸素質樸等等。從整體上看,中國西部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各有各的獨立性,但又不失統一的概念。中國的西部電影主要通過視覺效果來展現中國西部的獨特魅力,如黃土高原和西北沙漠的原始風貌,體現了中國大西部的粗獷豪邁的特征。很多西部電影從主題上就秉著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的目的,影片的敘事、構圖、拍攝、鏡頭感等都是圍繞這一主題來,集中在陜西的黃土高原取景,把西部的那種質樸與博大的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如影片《黃土地》中反復出現的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獨特象征,也代表了落后保守的西部文化。廣闊深沉的黃土高原、綿延舒緩的黃河水、一望無際的戈壁和沙漠,這些西部獨有的風姿和造型不加粉飾,醇厚樸實,為很多導演的創作提供了無窮盡的靈感,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凝重與美。
同時,這些景象和造型生成了一種英雄情結和英雄主義精神,不僅是西部電影所推崇的,也是普遍大眾希望從西部電影中看到的文化心態。80年代的西部電影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敘事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類似于記敘文的模式,便于呈現西部地區的人文特征和風土人情。同時具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第一是重視展現西部的地域性,第二是重視展現西部人民的人性本質。導演和編劇往往以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西部,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把握方面盡量賦予其西部的特點,進行深層次的塑造與描寫。和美國西部電影不同的是,這個時期的中國西部電影都非常重視細節和心理描寫,節奏緩慢,有歷史劇的感覺,鏡頭中的人物和景物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影片往往在外在保留一定的框架,但更著重表現意識、情緒和感受,它們常常將畫面作為表述手段,強調視覺效果,以風格化的描述來表現影片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對觀眾產生一定影響并且引起思考。以吳天明導演的影片《人生》為例,這是中國導演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展現西部地區的雄厚美景,并結合了當地質樸的民風,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西部電影,黃土高原的西部自然風光都在影片中展現得非常全面,如荒禿的山坡、貧瘠的黃土地、狹窄的溝壑、古樸的山莊、櫛比的窯舍等,它們也成為與影片故事融為一體的審美元素。從人文和文化角度來看,影片充分表現了西部人對土地的依賴與熱愛、西部地區的人民在傳統與現實的沖突中掙扎的心態,也可以說是反映了當時新舊交替時期傳統與現代文化觀念的相互扭結與沖突。影片《黃土地》稍有不同,是以一種寬厚的心態去看待西部人文,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也有所不同,賦予人物形象一定的符號象征從而闡述導演自己的一種意象,更詩意更舒緩,冗長細膩,并且帶有一定的隱喻。之后,中國的西部電影又具有一種傳奇和神秘的色彩。中華民族的神話來源地都是在西部,因此西部地區本身就有一種很濃郁的神話色彩,文化巨著《西游記》和《封神榜》所描述的故事都發生在中華西部,因此中國的西部電影業有很多作品具有很強的傳奇魅力?!捌鋵?,西部電影的深層實際上就是神話,或者說體現了一種神話意識[4]。”如新時代拍攝的《畫皮》、《新龍門客?!返龋瑹o不例外的呈現了西部文化的神秘感,這也是西部電影與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相結合的表現。西部電影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一些不同的變化,形成一個特定的類型和風格,但無論產生有怎樣的不同,在敘事的結構、人物的塑造,主題的挖掘等各個方面中國的西部電影仍然可以體現出鮮明的西部特點,能讓觀眾強烈感受到西部地區的靈魂。
二、中國西部電影的美學成就
(一)意象與紀實美
影視意象創造的主旨依然在于“立象以盡意”[5],表達創作者的感悟、情感和理念,自然體現一定的思維方式與審美取向,構成一種美學形態。中國西部電影結合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對西部地區意象的確立和描述,在影片中自如的將西部之美與西部民族文化相結合,重視空間思維的造型,有別于以往的過分依賴敘事。電影《人生》《黃土地》等西部電影就善于用環境和景物等自然景象,這些元素也同樣是影片主要的表現形式。中華文明的起源地就在西部,而西部的黃土高原恰恰就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大片的黃色塵土荒涼卻不失雄厚,凝聚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活的辛勞與智慧。通過這樣獨特性的環境,影片向所有人表達出這樣的意義:西部地區相對落后,人們的思想較愚昧,但同樣的,西部地區也有著蓬勃的潛力與力量,黃土和沙塵還有一種強悍和陽剛、在孤寂和荒蕪中崛地而起的寓意。意象也是所有藝術在表現時,將情感與理智相結合從而更好的將“想”和“精神”變成外在的形式。中國西部電影非常講究意象的造型和表達,且不脫離自然與環境本身,這正是西部電影的美學價值所在。西方文明里的美學重視寫實和原物再現,注重的是理智與知性美,而中華文明更注重情感與思維的展現。中國西部電影的美學理念依然是在重視思維和理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表現人的本性、內心與精神世界。電影評論家巴贊的“紀實性長鏡頭”理論對中國西部電影有一定的影響,這個理論主張用真實的長鏡頭來表現影片中時間的連續性,盡可能的用生活中最真實的景觀來表現影片的內容。電影影像的本體實質是紀實性的,具象的,電影意向造型直接賦予了紀實性記錄的一種特殊的魅力[6]。紀實美說起來容易,每個人每天都在過真實的生活,如何將真實表現在銀幕上并且能讓人信服,其實不容易做到。必須要深入的理解西部生活,細微的研究西部的環境、景物和人文,從而才能詳盡而全面的剖析出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達到真實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影片《人生》大量地采用了生活實景和自然光線,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還原真實的西部生活,尤其一些鏡頭為了追求“真”,使用了很多景深鏡頭和長鏡頭,延長了時間與空間的感覺,非常細膩的表現出這段時間內人物的心理活動。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是新時代的西部電影的突破性作品,影片采用了類似紀實性紀錄片的手法來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門主題,拍攝的異常真實,并沒有一般電影里設置的轉折、戲劇性的情節,用冷靜而客觀的鏡頭把最殘酷的現實表現在銀幕上。這是一部充分代表西部電影紀實性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關于自然保護卻能震撼觀眾心靈的優秀西部電影作品。
(二)文化內涵
中國西部電影一直希望可以通過影像來表達西部地區淵源的文化與藝術,想要通過刻畫民族群體和環境特征來體現西部地區獨特的人文內涵。西部電影文化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的創作意圖和觀念上的,他們都受到了歷史很大的影響?!拔鞑侩娪白鳛橐环N電影藝術思潮,它是由民族現代化這個時代的大潮所催生的[7]。”比較來看,中國西部電影與美國的西部片文化價值和內涵的取向是不同的,首先不是商業化和產業化體制下產生的,而真的是絕對的藝術作品,因此有時候中國西部電影會有偏離大眾審美的嫌疑,但這些影視作品卻可以充分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比如,兩代導演對中華西部的地域文化結構與特征有著極大的興趣,因此他們在創作電影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選擇那些具有深層文化內涵的特殊景觀和地點作為自己作品展開的空間。地域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景色特殊,民俗罕有,對于影片創作來說這些特點可以為藝術創作帶來創新和新的靈感。電影《黃土地》中故事情節趨于淡化,就加強了地域在影片中的展現。黃土地的貧瘠更能體現陜北人民的鄉土氣息,也帶動了整個影片的整體感染力。地域文化是很重要的文化精神的代表,在具有地域性的同時還具有對外性,它可以與影片的人物緊密相連,可以體現西部人民特有的粗獷、大氣與堅韌的品格,也能更好的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與創作表現。中國的西部電影常常希望用過文化的視角來展現人民自身的劣根性以及受到貧困和苦難的根源,可以說,很多西部電影都具有一種文化反思的視角,企圖展現落后保守的西部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的新文化之間的沖突。兩代導演受到歷史的影響,常希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力和創作力將自己對社會變革、文化發展等問題的看法融入到自己的影視作品當中去。影片《人生》就將對文化和社會的反思體現比較明顯,導演吳天明想要依托深厚的西部文化來揭示和分析西部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高加林的思想變化反應的就是農耕文化為本位的西部社會的城鄉二元結構,新社會的年輕人有觀念上的重大影響。高加林的選擇有歷史必然性,但同樣也是悲劇的。影片涉及的不僅僅是文化改革初期的表象,更是一種文化傳統與現代的隔膜,影片在個人價值及其價值觀念層次上超越了所敘述的時代,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電影《野山》也通過兩級人物的對立和沖突來體現在時代的影響下文化的變革。在影片中的兩個主人公身上,我們可以看見西部人民身上那種固有的封閉落后、自閉愚昧的思維方式,在守舊的觀念和現代文明的沖突之下,兩個人,兩個家庭產生了沖突,這種沖突有一種奮斗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有一種時代改革和文化反思的趨勢。中國西部電影的這種文化內涵的形成與80年代的國內文化趨勢有很大的關系。兩代導演的社會觀和藝術觀都是新潮的,作為創作者,他們需要用新的觀念與舊的事物相融合,給予西部新的理解角度,同時又能展現出自己的獨特的審美取向。中國西部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美和文化價值,也許并未達到理論的高度,但西部電影的美一直在不斷的延續和發展。
三、中國新西部電影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西部電影的誕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大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背景,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影響它們一直屬于藝術探索的范疇,而隨著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在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很多行業都開始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但中國的西部電影并沒有及時的做出恰當的轉變。2002年,《美麗的大腳》被看做是新西部電影的代表,但它依然延續了《人生》、《黃土地》等傳統西部電影的創作風格,不同的是,影片開始關注西部與東部文化的結合,讓兩種不同地區的民俗并存于西部電影中,這種創新對于西部電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從總體而言,西部電影一度處于低迷的狀態,它們曾經立足于中國西部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的優勢,為影像語言中找尋到了絕佳的背景資料,在挖掘民族精神的同時還完美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景觀。中國西部電影曾經享譽國際,更是為中國電影爭取到了電影藝術的發言權。但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多元化,僅僅表現西部地區的民俗、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觀是遠遠不夠的。
毋庸置疑,當下的新西部電影應該開始重視市場和觀眾的多元化需求,將電影,尤其是西部電影看成一個集思想性、娛樂性與藝術性的藝術產品而進行創作,在保證其傳統的原生態特點和堅守其民族特色與獨創性的同時,也亟需加入嶄新的市場化的創作模式與方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深厚文化與人文特征是西部電影的靈魂,如果失去了,西部電影也就不能稱之為西部電影,同時亦不能得到觀眾,甚至世界觀眾的文化認同。同時,具有時代感、娛樂化與市場化的創作因素注入為新西部電影賦予時代氣息與多元價值。西部電影創作,必須在堅守與創新中謀求平衡?!爸袊娪澳芊裨谑澜缟险加幸幌兀P鍵就在于我們是否能創作出經得起世界性比較、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又能被世界觀眾所接受的優秀作品?!币恍┬陆霈F的新西部電影已經開始探索在“鮮明民族特色”中加入“能被世界觀眾所接受”的創作因素。如賈樟柯執導的《小武》,顧長衛執導的《孔雀》都繼承了西部電影的樸素寫實的風格,但又在敘事中加入了各具特色的時代特征,使得影片更具有特色。國產武俠大片《英雄》有西部的荒漠與武俠神秘感,關注了自然景觀的同時更重視人物性格的塑造,且不脫離中華民族的民族特性,同時更加注重影片整體的視覺效果,亦是新西部電影的一次成功嘗試。進一步而言,中國西部電影要在全球化大電影產業的背景下生存發展,還需充分借鑒成功商業電影的創作經驗,在充分利用好既有的西部元素的基礎上,發展頗具特色的西部類型片。
在新時期初期出現的《人生》、《黃土地》等純粹意義的西部電影,為今天新西部電影的創作發展留下了諸多可貴的西部元素。借鑒類型片的創作方式,將這些西部元素進行有機的組合,可以派生出很多題材樣式。當下,將娛樂化、商業化的電影創作方式雜糅到西部元素中,一些具有開創意義的新西部電影業已出現,如新西部武俠片、西部冒險片、西部神話片、西部黑色幽默片等。喜劇影片《高興》的主要演員都操著一口標準的陜西方言,劇情中又加入了一些現代感與網絡化的笑料,能看出影片試圖向社會大眾呈現現代西部農民的日常生活,在保持傳統西部電影特征的同時也順應了流行潮流并淡化了地域色彩?!短煜聼o賊》、《決戰剎馬鎮》與《瘋狂的石頭》等優秀影片中都包含著西部民俗和西部地域風情,但又擺脫了傳統西部電影壓抑沉悶的基調,努力追求影片的娛樂性和商業性。例如,啟用國內外知名的演員團隊,增加影片的戲劇性與喜劇效果,嘗試現代感十足的視聽語言效果等。新西部電影并不是某種特定類型的稱謂,仍是一種地區電影的統稱;但是隨著影視文化和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新西部電影形成了某種頗具特色的創作特征:即利用西部元素、借鑒類型片的創作方式,開創出了一些題材樣式。可以說現在新西部電影的探索仍在路上。新西部電影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探索社會效益與市場效益共榮,題材樣式更加豐富多樣的創作方式。使得新西部電影能夠在數量上形成規模,在質量上重塑輝煌。
結語
中國西部電影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來看,無論是傳統的西部電影還是新西部電影都必須保留西部電影的共同特征,這也是西部電影區別于中國其他類型影片的一個重要特征。明星、導演、新題材都必須要與西部的真實風格與生活相契合,雅俗共賞是目前西部電影發展最需要重視的一點。西部電影要在追逐商業利潤的同時,盡可能模糊西部地區與其他地區以及世界的地域文化差異,實現個性與現代化、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更完美。
- 上一篇:書記在扶貧開發推進會發言
- 下一篇:論述武俠電影發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