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電影《找到你》的女性悲劇

時間:2022-09-24 03:27:59

導語:簡述電影《找到你》的女性悲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述電影《找到你》的女性悲劇

摘要:《找到你》是一部以女性為主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通過三個不同女性成為母親的角色轉換,折射出現時代生活最普遍的女性生存困境問題。影片“尋子”的過程中所牽扯出的一系列關于女性、家庭、母愛等問題直擊現代人的心靈深處,特別是女性的悲劇處境,令人唏噓不已。進而引出造成悲劇的原因,令人深思。

關鍵詞:《找到你》;女性;生存困境;悲劇

影片《找到你》主要講述的是因為一個孩子將兩位完全不同身份地位的母親的命運連接到了一起,從而反映出更為普遍的社會熱議問題。該片是一部反映家庭、婚姻中的女性處境的現實主義作品,影片的外顯主題更多突顯的是母愛的偉大,其內隱的主題實則是對現代化進程中女性在家庭、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地位、價值等具有爭議的問題。該片隱處呈現的是女性的生存困境與悲劇,主要涉及三位不同身份女性在從女性到母親的角色轉換中因選擇的不同經歷著各自的人生悲劇。尋找孩子的過程也是找尋迷失的自己,表現整個女性群體在當下的生存困境,進而喚起女性的自救與他救。影片中的三位母親都是悲劇女性,而悲劇的原因是由社會和個人共同造成的。

一、個人的悲劇

整部影片是以女主楊捷尋找失蹤的孩子為開端,逐漸揭示保姆孫芳悲苦的人生,也串聯了三位身份不同母親的生活處境。三位女性的共同之處是都有一段不幸的婚姻,都承受著肉體的艱難與精神的絕望。不同之處在于三個人的身份地位背景的不同,造成各自在家庭中定位與選擇不同,最終各自也為自己的選擇承受了相應后果,這也是悲劇產生的內在原因。三位女性有不同的生活困境,律師李捷是職場女強人,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她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而拼命工作,只有具備足夠的經濟能力,才有資格合法地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她選擇成為職場女強人,既可以拼搏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價值,又能夠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生活。她作為一個母親,忙于工作卻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因此成為眾矢之的。在我看來,她選擇打拼事業并沒錯,錯在她沒能保持職場與家庭的平衡,更傾向職業。孩子丟失后,她承受了周圍的一切指責。職業女性的身份定位也是當今社會大部分女性的目標選擇,這是合乎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女性思想的解放已是必然,促使她們大步邁進職場,自信而有能力去提升自我和支撐家庭。這類職場女性在事業上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就會很少,這也就成為很多家庭矛盾的導火索,職場女性還沒有得到身邊很多人的認可和支持,這是可悲的。影片中提到的第二位母親也是悲劇人物,她畢業于名校,婚前擁有事業,婚后卻選擇做全職媽媽,這也是造成她生活困境的直接原因。她全身心照顧孩子和家庭,本以為生活會幸福美滿,但她的丈夫卻出軌了,她也因整天悶在家帶孩子而一度精神抑郁,這些都成為她與丈夫離婚后爭奪孩子撫養權路上的絆腳石。在這個案例中,朱敏女士和她的丈夫都有錯,最后她得到了孩子的撫養權,卻因為煤氣自殺而毀容。整部影片中最悲的人物當是保姆孫芳,她也有家庭和孩子,她的生活卻是極其悲慘的。與其他兩位女性相比,她沒有體面的工作,也沒有強勢的個性,更沒有文化,她來自農村,思想保守,有著“出嫁從夫”的觀念,丈夫在結婚當天對她拳打腳踢,她依然忍氣吞聲地過日子。孩子患有先天疾病,丈夫卻不管不顧,她為救治孩子,付出所有。這樣的母愛是偉大的,而作為女性她又是可悲的。她為了孩子放棄尊嚴,也在別人的踐踏和失去孩子的悲痛中丟失良知,導致她為復仇偷走別人的孩子。生活的困境與精神的絕望使她在歸還孩子后毅然決然地跳海自殺。至此,保姆的一生劃上了句號,但是她的悲劇卻給社會中的每個人打上了一個大問號,問問自己是否存在同樣的心理弱勢與道德困境,問問社會是否仍然存在對女性的偏見與苛責。以上三位女性悲劇產生的原因也繞不開各自丈夫的不稱職,分別是典型的“媽寶男”“暴力男”“出軌男”,人性的泯滅與道德的淪喪值得每個人去反思。

二、社會的悲劇

“寬泛來說,悲劇既指日常生活的現實悲劇,又指文學藝術領域中的戲劇樣式。無論是審美意義上的悲劇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苦難遭遇,悲劇凸顯的永遠是不幸的性質,是人類在追逐物質和精神征途中的苦難象征。”1這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也是關乎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迷茫。首先看影片的標題“找到你”的含義,表層含義合乎整個故事內容即是母親找到了丟失的孩子,深層含義則是女性在現實社會中找尋迷失的自己。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地位一直不高,中國女性往往被“三從四德”保守封建的思想觀念禁錮,特別是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極低,一切以男性為主。現代社會,經過了開放式的文化教育以及和諧社會倡導的男女平等,女性的思想得到解放。但是對女性的偏見仍有存在。例如,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男性認為女性就應該相夫教子,不該有事業和興趣。此外,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對女性抱有偏見。這些都與現代化發展相矛盾的,必然會造成悲劇。女性事業上的努力正是要打破此類偏見,對男女不平等的一種反抗,獲得肉體與精神的自由。但是悲劇為何依然存在呢?并不是說現代男女平等的社會中就不存在悲劇,恰恰是現代社會模式的轉變,對女性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在事業上提升自己,還要照顧好家庭。律師李捷就是現代社會中的職場女性,她不僅要照顧孩子,奔波工作,還要在工作中保護好自己。這些事情都在分割她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失蹤后,她受到了所有人的指責,只因她為了工作沒有盡好母親的責任。社會存在的這種自相矛盾是可悲的。影片中另一位女性朱敏的選擇恰恰與律師李捷相反,她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成為全職媽媽。但是她的這種犧牲并沒有換來丈夫的疼愛與家庭的美滿,反而成了她的人生缺陷。丈夫出軌,她變得精神抑郁,最終家庭破裂。這些都成為她與丈夫爭奪孩子的撫養權上的劣勢,因為她是全職媽媽,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再加上她精神上的輕微疾病,所以法官認定她沒有能力撫養孩子。她的生活無疑也是可悲的,淺層上錯在她的職業選擇上,而究其根源仍然是現代社會的悲劇。我認為三個女性中最悲的是保姆孫芳,她的選擇不同于另兩位女性。“李捷和朱敏同是中產階層女性,但她們在面對職業和家庭的矛盾時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李捷與孫芳則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階層,孫芳口中的“太太”非常扎耳地界定了她們的身份和地位。”2社會貧富差距導致很多農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形成與城市女性不同的文化水平與價值觀。孫芳以前自卑膽小,丈夫在新婚當天對她拳打腳踢,她卻無力反抗。她的“前半生”是典型的逆來順受的女性形象,在不幸的婚姻中忍氣吞聲,并沒有任何離婚的想法。面對鄰居的憤慨,孫芳只說“等娃出來就好了”。從此她的人生都是悲劇,孩子出生后生活越來越糟糕。孩子患有先天疾病,昂貴的手術費用和丈夫的不管不顧并沒有壓垮她,因為孩子在,生活就有希望。她性格的轉變發生在孩子去世的那夜,孩子死亡的原因是無法按時繳納醫藥費被醫院強制趕出了病房,病床取而代之的正是李捷的孩子,而李捷的丈夫正是醫生,所以這巧合之事恰是孫芳報復李捷的導火索。貧窮使底層人生不起大病,使富人趾高氣揚,也使社會悲劇不斷。從社會層面說,三位女性都生活在困境中,活在各自的難題中。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女性的任何選擇都是錯誤的,她們在事業與家庭上的游離不定,導致女性身份的焦慮。甚至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人性的扭曲。無論是社會悲劇還是個人悲劇都是現代人應該反思的。

三、毀滅與重生

三位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中的定位不同,導致了她們各自活在各自的難題中,但是歸根結底,她們的人生都是悲劇性的。可以說,她們的悲劇也是生活的大環境所致,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確實很高,不僅要有體面的工作,還要賢良淑德,照顧家庭。絕大多數人對女性的看法是“這是她們理所應當做的事”,不僅是別人的看法,甚至是有些女性也有相同的價值觀,認為女人的一生就該如此。所以,每個人的價值觀和選擇的不同,各自的人生也有不同結局。律師李捷的悲劇之處發生于孩子丟失那一刻,即使最終的結局是孩子找到了,皆大歡喜。但是悲劇的種子已經發芽,孩子回到母親身邊繼續過著缺少父親的生活,家庭仍然是不圓滿的。李捷之所以要請保姆,完全是因為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再換一個保姆,能否保證是安全的呢,這些都是未知數。經歷過丟失孩子的痛苦后,以后要平衡好家庭與事業。另一位女性朱敏,在獲得孩子撫養權時喜極而泣,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不只是母愛的偉大,還有她那張因為煤氣自殺未果而留下的燒傷疤痕。她沒有職業,甚至失去了容貌,以后的生活會更加困難。經歷了錯誤選擇帶來的后果,她和孩子以后的生活另眾人深思,準確定位自己的價值選擇,擁有肉體與靈魂的自由,為自己而活。隨著保姆孫芳縱身一躍,影片接近尾聲,她的宿命也結束了。一切歸于平靜,回到原點,她不再是因為復仇而變得性格扭曲的壞人,也不是身份卑微的保姆,她做回了她自己,在最后那一刻,她善良的本性回歸了,把孩子歸還李捷,自己選擇了卻生命,悲劇在這一刻得到升華,具有了美學價值。一次錯誤的經歷使她步步錯,直至跌入生活困境的深淵,無法挽回。“她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生存困境的解脫,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3,在她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她終于獲得了自由,不再是一個肩挑重任的母親,也不再是一個罪人,也不再是迷茫的女性,她解脫了自己,也找回了自己,獲得了重生。三位女性的生存困境也是現代社會很多女性同樣在經歷的生活,身份的無法確認,女性的任何選擇都是錯誤,凡此種種,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社會以及人性問題,女性要在家庭與職場的平衡中找回自己,人生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張文惠 單位:安徽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