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改革探究
時間:2022-01-05 03:48:03
導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改革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節目的快速發展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呈現出專業人才輸出理念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錯位、課程設置與人才就業技能之間的空缺、實踐能力培養與人才精準定位之間的失衡等問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想持續發展,就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不斷適應行業與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網絡節目;新媒體;廣播電視;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以及網絡用戶的增長,網絡節目持續火爆。各類視頻網站每年都會產出大量的網站自制節目,這些節目既包括影視劇集,也包括綜藝節目、新聞節目,其類型基本上覆蓋了所有傳統電視節目類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以培養廣播電視行業影視編導為目標,但是不斷更新的市場形勢和人才需求不可避免地沖擊著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
1研究背景
1.1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末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開設之初,恰好是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體在我國基本普及,網絡媒體剛剛興起之時。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比較明確,即是培養熟練掌握采、寫、攝、錄、編等技能,能夠在廣播電視行業從事影視制作相關工作的人才。由此可知,傳統意義上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的人才其主要就業方向為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在此標準中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與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一同劃分為“廣播電視類專業”,規定其培養目標為“具有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紀錄片導演、頻道與欄目策劃、節目采訪制作,以及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機構從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語言傳播工作的復合型人才。”[1]可見,雖然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技能更多的仍然定位為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但是網絡媒體也已經成為該專業領域人才的輸送渠道之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細微變化,既凸顯了當前存在的問題,也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育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節目的火爆。網絡節目的發展期雖然遠遠短于傳統電視節目,但今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既門類豐富,又數量龐大,其中不乏一些口碑和市場雙贏的代表作品。例如優酷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以其精良的制作,緊湊的劇情收獲了大量好評。近期由愛奇藝推出的劇集《隱秘的角落》更是以新鮮的題材受到廣泛關注,在網絡上引發了持續的熱度;網絡綜藝節目如《青春有你2》《乘風破浪的姐姐》等以高話題度抓取觀眾眼球;新聞訪談類節目如愛奇藝的《立場》、騰訊的《巔峰高光者》等聚焦熱點事件和熱點人物進行深度訪談,其制作品質也不亞于傳統的電視訪談節目。網絡節目不再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網絡自制影視作品也不再局限于微電影、短視頻,而是越來越朝著規范、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許多網絡節目無論是劇集還是綜藝節目,都大有趕超同類型電視節目的趨勢,而這種趨勢會隨著新媒體的進一步普及持續發展。市場對網絡節目的認可也決定了其相關從業人員的需求急劇增加。
2網絡節目火熱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專業人才輸出理念與市場需求之間的錯位。傳統的人才輸出理念與市場需求的方向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是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傳統意義上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培養的人才其主要就業方向為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但縱觀當前的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其編導團隊設置相對固定,人員接近飽和,對于人才的招聘數量少,要求也更加的嚴苛,無法容納每年大量的相關專業畢業生。反觀當前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領域卻呈現出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各種提供網絡節目的視頻網站、影視制作公司、傳媒公司層出不窮,整個網絡節目制作領域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局面。網絡媒體內容供給效果良好,受眾范圍廣泛,受眾對于節目的需求量大,這就使得網絡媒體節目制作相關從業人才出現了缺口。同時也為掌握了節目策劃、拍攝、制作等技能的廣播電視編導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2.2課程設置與人才就業技能之間的空缺。縱觀當前各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設置,絕大多數都是圍繞“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設置的。例如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主要有“廣播電視導論”“電視導播”“電視攝像”“電視欄目包裝”“電視照明”等。這些課程均圍繞電視媒體展開,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較為缺乏。新媒體課程從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每個方面欠缺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一是與新媒體相關的理論知識。針對這一內容,部分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設置了“新媒體概論”課程,但是僅僅一門課并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當前新媒體的發展現狀與特征;二是與新媒體相關的技術操作知識。當前廣編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類課程主要集中在后期制作環節,常規課程主要包括“非線性編輯”“電視欄目包裝”等。關于以計算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本身的技術掌握則主要通過“大學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計算機公共課的針對性不強,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對于網絡新媒體從業者所需要的網頁制作與編輯、自媒體平臺建設與運營等專業技能,在課程設置中則有所空缺;三是與新媒體相關的管理知識。當前部分高校的廣編專業設置了媒介公共管理類課程,這也是傳媒類專業的常規課程之一。但是新媒體相對于其他媒體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對新媒體的管理和運營也不同于其他傳統媒體,因此缺乏專門針對新媒體的管理類課程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廣編專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2.3實踐能力培養與人才精準定位之間的失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從形式上來看,對于廣編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除了在主干課程中通過課后作業等形式進行訓練之外,還會有單獨的實踐周作為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周一般分為專業技能訓練、專業課程設計、專業課程實習以及專業綜合實踐幾種類別,分屬于不同的學期進行。從內容上看,實踐周的實踐內容一般結合學生當時的課程學習情況來制定,例如攝影作品展、劇本創作、演播室節目創作、微電影創作等。可見當前對于廣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形式與內容都比較固定和單一,其覆蓋的范圍也主要停留在傳統媒介領域,對于新媒體行業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沒有進行細化和精準定位。網絡媒體的發展變化快,承載的平臺多種多樣,既有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也有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平臺,還有新浪、網易等新聞平臺。它們雖然都屬于網絡平臺,但是在傳播過程中呈現的特征卻各不相同,其從業者所需的業務技能和實踐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作為新媒體背景下的傳媒工作者或者影視工作者,除了掌握采、寫、攝、錄、編等傳統基本技能之外,還應該具備新媒體意識,在實踐中充分了解不同新媒體形式的傳播方式與規律,全面掌握更多的新媒體專業技能。[2]但是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卻缺乏對于新媒體行業人才實踐能力的細化和精準定位,導致培養過程和能力所需之間的失衡。
3網絡節目火熱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3.1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要培養適應當前發展需求的人才,首先應該轉變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只為廣播、電視媒體培養對口人才的理念,在教學中融入全媒體教育的思路。事實上,網絡節目的制作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通之處。網絡節目之所以火爆,重要原因在于能夠精準地把握受眾的需求,并且不斷創新和變化。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教師本人首先應該站在信息時代的前沿,關注當前新媒體發展的最新動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最新的動態與理念傳遞給學生。其次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網絡平臺的優勢。此外在就業工作中,應該鼓勵學生轉變就業思路,不要僅僅將目光鎖定在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各種網絡媒體、影視制作公司、傳媒公司都是廣編專業學生就業的良好去向。引導學生用開闊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從而使其今后在專業領域內獲得更大的發展。3.2調整課程設置,提升新媒體技能。當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三個板塊: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以及實踐教學環節。其中學科專業課程所占比重最大,對于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符合當前人才培養的需求,就需要在學科專業課程板塊進行調整,設置一些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第一,在新媒體相關理論知識方面,除了設置“新媒體概論”等基礎性課程之外,還可以增加一些更有針對性的課程,例如“網絡傳播概論”“數據新聞”“新媒體藝術導論”等,使學生更加深層次地理解新媒體傳播中的重要議題。第二,在新媒體技術操作方面,除了傳統的采、攝、編等技術課程之外,再設置部分符合專業特性的新媒體相關課程,例如網頁制作、新媒體產品設計、數字信息處理、自媒體平臺建設與運營等。這些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供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修。[3]第三,在新媒體管理方面,應該對公共管理相關知識進行細化,去掉以前范圍較廣的媒介經營管理類課程,專門設置新媒介運營或者新媒介公共關系類課程。3.3更新實踐環節形式,培養學生適應行業變化的能力。網絡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網絡節目的發展方興未艾。培養的學生要能夠適應行業的需求,就必須順應時代的變化,更新實踐性教學的形式,拓展實踐性教學的范圍,全面提升學生適應網絡新媒體市場的能力:第一,專業競賽與技能提升相結合。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固定的教學內容,可以將各類專業性競賽與教學實踐周相結合。例如每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就是一個既可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又可以培養其市場化意識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項目,結合專業優勢確定項目內容,同時考慮項目的可操作性和市場效果。通過對項目的研究來提升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加深對行業的了解。又比如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微電影大賽等,此類比賽的選題實踐性強,優秀作品須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將此類大賽與實踐周教學相結合,既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師自身的指導能力,到達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第二,拓展實習實踐渠道,以優質傳媒公司為主要目標。廣播電視編導學生的實習實踐單位除了廣播電臺、電視臺、黨政機關宣傳部門等傳統渠道之外,還可以將目光拓展到一些優質的傳媒公司、影視制作公司。此類公司理念新、項目活,對于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快速融入行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組建學生工作室,承接與影視制作相關的公益項目和商業項目。互聯網時代信息就是資源,影像信息更是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資源。教師帶領學生組建工作室,是具備創作影像信息能力的廣編專業學生發揮自身價值的有效形式。在性質上,工作室承接的既可以是公益項目,也可以是商業項目,公益項目有利于提升學校和專業學生在當地的名譽,商業項目則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在運作上,既可以和當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網站合作,也可以自行創作符合要求的作品到各類視頻網站,獲取關注度和點擊率,從而產生市場價值。
4總結
廣播與電視媒體作為主流媒體,在受眾群體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用戶的增多,網絡新媒體也逐漸呈現出不亞于傳統媒體的影響力與傳播力,甚至是在某些議題的形成和傳播中具有超越傳統媒體的能力。網絡節目也不再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許多網絡節目無論是在口碑上還是在經濟效益上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行業環境與人才需求的改變,給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帶來了沖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市場化意識以及開拓精神,不斷適應行業與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羅延財.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及專業發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3]李文麗.融媒體時代地方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視聽,2017(12).
作者:羅佳 單位: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學院
- 上一篇:媒介融合時代電視跨文化傳播淺析
- 下一篇:有線電視光纖入戶網規劃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