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分析

時間:2022-06-28 03:18:35

導語: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分析

1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2008年的中星9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開始運作,這成為了我國廣電事業的新紀元。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衛星直播定位技術,該技術在廣播電視直播行業中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衛星直播技術體系。加強對其的應用,不僅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全國城鄉廣電服務均等化,而且還能促進我國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優化。尤其是在當前三網融合技術不斷推進下,使得衛星直播技術的優勢正在不斷的突顯,且業務形態變得日益豐富。目前的核心任務就在于衛星直播運營體系的構建,這就需要我們切實掌握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技術的應用要點,才能更好地促進廣電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1]。

2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技術的應用

2.1中星9號衛星直播技術的應用要點

2.1.1掌握平臺參數

為了加強這一技術的應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就必須掌握其平臺參數。例如衛星軌道位置、軌道位置精度、天線指示精度、有效荷載設計等。只有在掌握這些平臺參數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強化對其的應用。就中星9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而言,在我國已經投運8年,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切實做好對其參數的調整和優化,才能更好地接收我國的衛星廣播電視節目、數字寬帶多媒體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和內容。

2.1.2確定天線口徑

在掌握平臺參數的基礎上,就需要結合自身所在的區域,對接收天線的口徑進行針對性的確定。目前,中星9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通過在我國運行的8年多的實踐來看,全國居民中占97%以上的比例可以采用0.4m~0.6m之間的天線直接接收衛星廣播電視節目和數字寬帶多媒體服務方面的信息和內容。但是在我國的一些地區,還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選擇。例如在一些邊境地區,則應采用75cm以上的口徑接收天線(QPSK3/40.25工作模式),而在8PSK3/40.25這一模式下,若采用口徑為1.66m的天線,那么其能基本實現我國內地100%地區的正常接收。

2.2“村村通”衛星直播技術的應用要點

2.2.1掌握直播衛星傳輸原理

直播衛星傳輸過程中,首先在發射端,利用基帶成幀模塊對傳輸流數據進行比特組幀,從而得到數據的幀結構,之后根據幀結構的信息進行信道編碼操作,最后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物理層的調制作,以便于獲得基帶調制信號。直播衛星接收端主要是利用接收天線來接收直播衛星信號,并利用低噪聲放大器對聲音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確保降低噪音的效果水平,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對射頻信號進行調節,具體操作流程為先進行調諧器的處理,之后開展變頻輸出到基帶解調器,從而通過解調將傳輸的流數據進行恢復。

2.2.2明確直播衛星傳輸優勢

一是帶寬更高。目前,在我國的直播衛星廣播系統中,其轉發器的帶寬有兩種,一種是36MHz,還有一種是54MHz。均比有線數字電子和地面數字電視的8MHz的帶寬要寬。二是門限低。這是因為傳統的有線數字電子和地面數字電視不僅傳輸鏈路較長,而且信號容易衰減。三是符號率較多,能利用轉發器的帶寬和滾降系數進行各種參數的設置,這種靈活性能夠保證可變的符號率符合實際需求。四是魯棒性較高,在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的傳輸系統中主要采用的數字調解方案具有較好的魯棒性,能有效滿足LNA、調諧器等應用的需要。從而有效避免鏈路內射頻器件同步偏差嚴重和頻漂范圍大的弊端[2]。

2.3直播衛星公共服務體系的應用要點

2.3.1切實掌握廣播電視衛星節目的接收技術要點

一是就信號接收來看,主要是通過接收天線和高頻頭,對直播下行的KU頻段信號進行變頻放大到L頻段,再利用傳輸電纜進入直播衛星機頂盒,并輸出音視頻信號到用戶電視機,從而達到接收調節衛生電視廣播信號的目的。二是就位置鎖定來看,主要是以位置鎖定系統中的位置鎖定服務器、簽名校驗服務器、安裝信息采集儀、直播衛星機頂盒為載體,首先對新購機頂盒的序列號、加密卡的卡號與序列號等進行登記,其次再采氣用戶周邊的移動基站信息,并傳輸到衛生直播用戶管理中心,當信息核對無誤之后,利用衛星信道給機頂盒發送位置鎖定信息,此時就能正常解密直播衛星節目,且在機頂盒的加密卡中存儲位置鎖定信息,完成廣播電視衛星節目的接收。

2.3.2本地地面數字廣播電視節目的接收技術要點

主要是在直播衛星的機頂盒中增設地面數字廣播電視的接收模塊,該模塊能夠實現對未加密的廣播電視節目的免費接收,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廣播電視節目的成本。在接收過程中,主要是由地面無線發射站發射出數字信號,并利用地面接收天線進行接收,通過傳輸電纜傳輸到直播衛星機頂盒之中,而再由直播衛星機頂盒輸出音視頻信號到用戶的電視機之中,從而完成信息的接收。但是具體的載波模式、映射方式、前向糾錯編碼效率、交織方式等方式的具體選擇應結合實際來確定。此外,在接收天線的實際安裝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保證接收天線和當地發射臺發射天線的方向一致,并且保證兩者之間沒有遮擋物,且還要確保其固定安裝,符合防風要求等,并做好避雷針的安裝,還要盡可能地縮短天線和機頂盒之間的連線距離。

2.3.3應急廣播接收技術要點

前提是確保機頂盒處于通電狀態,不管是開機或者待機、關機狀態,均能及時接收應急信號,且內置揚聲器會發出相應的報警聲。原理是:前端碼流中設置了應急廣播描述符號,例如應急廣播區域的頻道、編碼。而機頂盒則實時對這些描述符號進行監控,一旦匹配成功,就會強制性的切換到應急廣播節目,從而達到接收應急廣播的目的。

2.3.4收視率調查技術要點

收視率調查技術,主要是利用機頂盒內置的數據采集回傳模塊,在用戶的授權下,通過通信模塊進行數據的傳輸,該項操作需要依據標準傳輸協議,以便于對電視廣播節目的收視率進行調查匯總。有關部門在調查節目收視率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些采集的數據發送到直播衛星機頂盒之中進行存儲和操作。從而更好地結合所收集到的數據,對用戶的廣播電視愛好進行深入分析,以便于提供人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節目,進而充分優化和調整節目類型和播放時長,從而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廣電服務[3]。

3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提供優質高效的廣電服務,我們必須切實掌握廣電衛星直播技術要點,并在日常工作中強化對其的應用,切實注重對其性能的優化和完善,不斷提高廣電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推動城鄉多元化的發展,實現政策信息、民情民意的傳達與輸送,從而更好地促進信息服務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應注重自身在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的優勢和不足,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揚長避短,切實注重信息技術與廣電技術的結合,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作者:耿風海 單位:吉林省四平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葉永華.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探討[J].科技傳播,2016(4):98-99.

[2]那孜力汗•斯拉木.關于我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的探究[J].科技傳播,2015,7(2):91,88.

[3]周興偉,馮景鋒,李熠星,等.中國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應用技術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1(S1):18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