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主體意識透析
時間:2022-05-19 04:58:00
導語: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主體意識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播音主持的傳播主體意識概述
(一)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是指主體的自我意識,它是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根據。主體意識包括“自主意識”和“自由意識”兩方面的重要內容:自主意識是指人意識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觀世界的關系中人居于主導和主動方面,同時人意識到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有獨立自主的人格;自由意識是指主體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的就是要克服主客體的對立,實現主體的自由。主體意識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
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存在。“主體意識”是主體對實踐活動的反映,同時它又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主體意識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能動地認識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二)傳播主體意識
我們收縮“主體意識”的外延,歸結到大眾傳播學中來,結合自主意識和自由意識兩方面重要內容,得出與之對應的傳播主體意識也應包含的兩方面主要內容:一、傳播主體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意識形態、體制的認知,以及對自身的地位、能力和價值的判斷;二、傳播主體在主體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對客體的認知、審美感應及價值判斷,反過來它又能指導主體更好地改造客體。
(三)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主體意識
廣播電視傳播主體以播音員、主持人為代表,我國廣播電視所應起的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都將通過傳播主體(播音員主持人)的話語表情,予以結合、滲透、潛藏、凸顯。所以播音員主持人的最終呈現是傳播主體意識在實踐中的重要落實環節。“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質量高低優劣的評價,大多是從播音這里看的。”
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主體意識可以涵蓋這樣兩方面內容:
1.播音員主持人對身處的社會環境的變革、行業體制的發展所具有的客觀判斷,對自身工作的性質、地位、作用、價值的正確認識;
2.在上述基礎上,播音員主持人在有聲語言創作中其價值觀、審美觀、傳播意識、服務意識、主動意識、人文意識及自身綜合修養對有聲語言和副語言的觀照。
(一)正確的認識
播音員主持人的主體意識,首先是生發于傳播主體內部的對外在世界和實踐的判斷和認識,繼而,這種認知又會反作用于播音員主持人的實踐活動。以《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為例,對新聞事業的和自身工作的正確認知,為其在播音創作實踐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26年的播音生涯中無一錯誤。如果將這一奇跡僅僅歸于是播音基本功扎實顯然是不全面的。強大的主體意識支撐著羅京打磨業務水平,同時更影響著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使之服務于新聞播音事業。
反之,也有主持人由于沒有對自身工作和環境做出正確的認識,導致其將大眾媒體當作了個人情感隨意宣泄的平臺,最終被所屬媒體淘汰。另一例是,由于認識和判斷的偏差,一些媒體“忘卻了中國當今的傳媒性質及體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不同”,試圖將播音員主持人明星化,而忘記了其黨的宣傳員、新聞工作者的代表這一身份,以致將一些播音員主持人混同于演藝界人士,不擇手段得進行包裝以提高收視率,其最終結果只能是透支自身的正面形象換取短暫的利益,最終不過成為受眾的一席笑談而已。
(二)能動的觀照
播音員主持人傳播主體意識的第二點,即在有聲語言創作中其價值觀、審美觀、傳播意識、服務意識、主動意識及自身綜合修養對有聲語言和副語言的觀照。這一點是針對文字語言向有聲語言、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過程而言。
播音員主持人話筒鏡頭前的語言轉化(既有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也有內部語言轉變化為外部語言)轉化即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創作過程。“轉化不僅僅是聲音的轉變,更有情緒、情感的轉換,理性、智性的提升。話筒鏡頭前怎么認識和對待語言轉化?傳播主體的立足點和其具有的社會文化視界,可謂決定了他(她)對文本主題和接受主體的理解,也就決定了轉化的方向……”
在這轉化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播音員主持人從課堂里、書本上習得的理論和從實踐中、生活里獲得的經驗,一旦在大腦神經網絡中形成一定的概念,構成相應的節點……在播音、主持語言創作上所產生的影響就會體現在有聲語言表達的各種情緒、情感上,呈現于各類節目形式的各種聲音狀態和體態中。”
播音員主持人的價值觀、審美觀、藝術觀及各種意識和積淀都將或明或暗地滲入其有聲語言和副語言中。思維是隱性的流程,這就使得主體意識的外化也是一個復雜而隱性的過程,“它既包含無形的思維活動,又包含有形的制作實踐活動”,這一過程看似無形無意識,但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這規律便是一下將要論述的——播音員主持人傳播主體意識的培植。
(三)播音員主持人傳播主體意識的升級
每個社會人都有意識,對于在廣播電視媒介平臺上工作的播音員主持人來說自不例外。播音員主持人都具有各自的傳播主體意識,但是,這種意識是否能正面地指導實踐、是否能經得起實踐的考驗,有賴于播音員主持人傳播主體意識的先進程度。
意識是無形的,但由于意識是由存在決定的,所以,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主體意識也是由一系列的“客觀存在”所決定。這里要探討的“客觀存在”主要是指傳播主體通過實踐獲得主體意識提升的方式,也即,播音員主持人升級傳播主體意識的要點和途徑:
1.以時代為準繩,衡量主體定位。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將廣播電視媒介的影響力迅速提升,機遇增多,競爭壓力也相應增大;輿論環境的寬松,伴隨著傳播負效應的顯現。全球傳媒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在增加,中國的傳媒業也勢必面臨更大的挑戰。播音員主持人要對自身有正確的判斷,前提必然是對所處行業能準確定位,通俗來講,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山頭”,才好決定“唱什么歌”。“傳播主體在話筒前、鏡頭前的一切活動都受到一定社會、時代、地域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觀念的影響,受到傳播環境、傳播技術、傳播規律的制約。”既然如此,傳播主題怎能不認清這些制約條件呢?
2.以民族為根基,探尋主體價值。承認民族性,意味著傳播主體不是在各種滾滾浪潮中漂浮不定,而是將自身置于了有著牢固根基的土地上。在堅實的土地上,才有可能平和、客觀地看待過去與現在,才有可能尋找到未來之路;承認民族性,意味著要認清世界的政局與時局,理性判斷我國的時勢與國情,不沖動地走出去,也不盲目地引進來;承認民族性,意味著認同大眾傳播媒介必須受民族土壤的滋養,即便偶爾施施進口化肥,每一粒果實也一定都浸潤著這片土地獨特的芬芳;承認民族性,最重要的一點,傳播實踐所得的果實必將是被耕作這土地的人們享用——未必都會美味,但一定要有營養,由此,也可得出,當今時代的以民族為根,一定也是以黨為本,為黨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是一切為了這土地上的人民。
三、與時俱進地堅持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
“站在無產階級的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上,以新聞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國內外形式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準確及時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體感受-形之于聲-及于受眾”的過程。以積極自如的話筒前狀態進行有聲語言的創造,達到恰切的思想感情與盡可能完美的語言技巧的統一,達到題材風格與聲音形式的統一,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出稿件的精神實質,發揮廣播電視教育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
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播主體語言轉化創作的水平和技能。這種水平和技能,歸根到底,只有在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上披荊斬棘方能達成。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并不是坦途,要能夠“發揮廣播電視教育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必須依靠傳播主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語言表達的藝術創造性,能動地將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融入思維、語言、神情、聲音的各方面運作,將傳播意識、服務意識、主動意識和人文意識有意識地貫穿于播音創作實踐中,通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將這種有意識的支配逐步轉化為無意識的顯現。
- 上一篇:深究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 下一篇:論農村脫貧致富情況之調研